欢迎您访问潘星教育网资源平台!
潘星教育网>证书考试>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资格证>正文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_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方法

更新时间:2023-05-27 00:35:01作者:潘星教育网阅读量:109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

  第一篇 《比尾巴》

  1.题目:一年级《比尾巴》片段教学

  2.内容: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 10 分钟;

  (2)指导学生读课文,注意问句的语气;

  (3)指导学生会认本课生字,学写“长、比、巴、把”四个生字;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昨天晚上,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给我打来电话,它说森林王国里今天要进行一场特别的比赛,小动物们要比尾巴,想请咱们小朋友做小裁判,你们想去吗?(想)咱们现在就出发吧!

  2.教师板书“比尾巴”,指导学生读课题,强调“巴”字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有哪些小动物要比尾巴呢?

  要求: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一边听一遍用铅笔圈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 PPT 出示小动物(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图片,每个小动物的图片下相应地配上该动物的名称(带有汉语拼音),请学生齐读。

  3.教师指导:“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

  4.教师 PPT 动画去掉动物图片,请学生齐读带有汉语拼音的词语: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5.教师 PPT 动画去掉汉语拼音,请学生读词语: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三、研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学习问句,识记文中生字

  1.教师读课文,请学生一边听一边在课文中圈画出大屏幕上的生字:谁、长、短、把、伞、兔、最、公。

  2.教师请学生自己读课文。

  3.教师点名请学生大屏幕上的字,并给予反馈评价。

  4.学习新偏旁“扌”,识记生字“把”。

  ①教师用 PPT 出示“扌”,并指导学生:这个读作提手旁。提手旁表示用手做某些动作。

  在字的左侧。(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手的动作并出示相应的字,如:打、拍、拾等。

  ②提问:今天的生字中也有一个带“扌”的字,它是哪个?明确:把。

  ③提问:你会给它组词吗?

  明确:车把、把手、一把尺……

  ④教师引导:大家组的词语中,“把”都是读第三声,它还有一个读音,读第四声“bà”,可以组词为“刀把儿”。

  5.识记“长”和“短”。

  ①教师课件出示两条直线(一长一短)。

  ②提问:这两条直线有何不同?明确:一长一。

  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生字“长”和“短”。长和短是一对反义词。

  ④教师点名指读,并给予反馈评价。

  6.识记生字“公”和新偏旁“八字头”。

  ①教师用 PPT 出示生字“公”。

  ②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明确: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八字头加“厶”;也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记,“松”去掉木字旁,就是“公”。

  ③提问:可以给它组词吗?

  明确:公共、公牛、公开……

  ④提问:“八”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新的偏旁,“八字头”。大家自己认识的带有八字旁的字有哪些?

  明确:分

  7.识记生字“谁、伞、兔、最”。

  提问:你是怎样记住这四个生字的?

  要求: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识字方法。教师点名回答。

  明确:谁: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谁”,左边一个言字旁,右边一个“隹”字。②组词:是谁、谁家、谁的。伞:①用实物图片来识记,对比伞的实物识记“伞”的字形。②用字谜识记“伞”字,一根柱子好些梁,没有门窗没有墙,好像一座小亭子,用它挡雨遮太阳。(打一用具)(谜底:伞)

  兔:①用对照图片联想记忆的方法记,上面的部分像是兔子的头,长撇和竖弯钩像是兔子粗壮的两条后腿,最后一点像是兔子的尾巴短短的。②组词:白兔、兔子。

  最: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日+耳+又=最。

  (二)辨认字形,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我会写”的字:长、比、巴、把。请学生齐读生字。

  2.指导观察:“比、长”。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竖提”。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新笔画:“竖提”,书写时,注意与“竖钩”的区别。(“竖提”的“提”的方向是向右。)

  4.提问:请大家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比”字的第四笔是“竖弯钩”,落在竖中线上;“长”的“横”要落在横中线上。

  5.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比、长”:写两个字时要注意字的书写笔顺。“比”的第三笔是“撇”;

  “长”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横”。

  6.学生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谁写得正确美观。

  7.教师指导学生辨析“巴、把”。“巴”字单独书写时第三笔的“横”落在横中线上;“把”字中的“巴”写在田字格的右面,“竖弯钩”的“竖”落在竖中线上。

  8.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巴”的笔顺。强调“竖弯钩”写得要舒展一些。“把”是左右结构的字,“提手旁”写得要窄一点,比右面的“巴”高。

  9.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10.师生评议。(教师用投影展示学生作品,评出最佳作品,奖励一颗闪光的小星。)

  (三)游戏激趣,再读课文

  1.提问:森林里的狮子大王对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它让我告诉你们要想当个好裁判,必须得把比赛的各项内容给弄清楚。你们知道小动物们今天要比尾巴的什么吗?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主回答问题。

  明确:小动物们要比尾巴的长和短、漂亮,弯等等。

  2.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明确:从课文中知道的。

  3.提问:(教师用 PPT 展示出六个疑问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中的这几个句子。请你们再仔细看看,每一行的最后,都有一个什么呀?明确:问号。

  4.提问:那我们该怎么来问呢?(点名请一个同学问)你来问问看行吗?你来选择一句问问看。(生读)

  5.问:什么叫“最好看”?“最”是什么意思?明确:就是“第一”的意思。

  6.提问:(教师举起字卡“最”)谁来问带有这个字的这一句?

  要求:学生自主读句子,教师给予反馈评价。

  7.提问:咱们已经把比赛的项目弄清楚了,到底谁是每个项目的比赛冠军呢?大家现在就把课文再读一遍,找出比赛的冠军吧!

  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明确: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8.对话训练。(师生、男女生多种形式读)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1.提问:刚才,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了小动物们举行的“比尾巴”比赛,都当了一回

  最棒的小裁判。现在老师又带了许多小动物来报名参赛,你们瞧!燕子的尾巴有何特点?

  要求:教师展示燕子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自主回答。

  明确:燕子尾巴的特点是形状像一把剪刀。

  2.教师小结:我编的儿歌是“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3.提问:大家看大象有什么特点?

  要求:教师展示大象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自主回答。

  明确:大象的鼻子很长。

  4.教师小结:我编的儿歌是“谁的鼻子长,大象的鼻子长”。

  5.提问:下面请大家以四个人一组,向大家介绍下面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并像老师这样编一句儿歌,好吗?(PPT 出示老鼠、小狗、老虎、金鱼、大象、长颈鹿、大象、)

  要求:学生个人编儿歌,然后在小组内分享。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汉字,更了不起的是会创作儿歌了,老师祝贺你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是不是更喜欢小动物了呀?那以后大家一定要学会保护动物,和它们永远做好朋友!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下课后动手画一画小动物的尾巴。

  2.把课文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篇 《邓小平爷爷植树》

  1.题目:二年级下《邓小平爷爷植树》片段教学

  2.内容: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 10 分钟;

  (2)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说说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3.教师指导检查自学效果,指名领读,并指导认字、写字。

  ①加一加(熟字+偏旁):坛:土+云;格:木+各;观:又+见;想:木+目(相)+

  ②换一换(熟字换偏旁):住-注

  ③比一比(形近字比较):休-体;邓-双

  ④教师范写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学生书空,然后描红、临写,教师检查、指导。

  (二)了解内容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在做什么、结果怎样”的思路读懂课文。

  明确:1987 年 4 月 5 日,邓小平爷爷在天坛植树,这棵树后来成了一处美丽的风景。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邓爷爷植树的情景的?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第 2、3 自然段,找出描写邓爷爷动作的词语,用符号标出来。

  明确:握、挖、挑选、移、挥、填、看、扶正。

  2.提问: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要求:同桌合作,一人做动作,一人口述邓爷爷植树的过程,其他同学体会。

  明确:邓爷爷植树很认真,很爱惜树苗,仔细地把树苗种好。

  3.提问:哪些词语还令你印象深刻?你体会到了什么?

  要求:学生边读边圈画自己喜欢的词语,同桌讨论交流。

  明确:①从“兴致勃勃”“满是汗珠”“不肯休息”,可见邓爷爷植树不怕辛苦、坚持到底的精神。

  ②从“挑选”“小心”“挥锹”可以看出邓爷爷植树的认真。

  ③“仔细”“连声”说明邓爷爷做事一丝不苟。

  4.提问:这些词语可不可以去掉?

  要求:教师出示去掉之后的句子,学生对比阅读。

  明确:不可以去掉。去掉之后就体会不到邓爷爷植树的认真仔细了。

  5.指名学生朗读。读到这些词语时语气要重一些。

  6.脱离课文,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复述邓爷爷植树的过程。

  7.提问:为什么邓爷爷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心中会想些什么?

  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理解,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参与绿化的热情。

  预设:祖国的大地上将是绿色遍野,祖国的明天会越来越好。这些小树将来都是助力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8.指导学生把邓小平爷爷的美好愿望印在心中,带着笑容读第 4 自然段。

  9.提问:邓小平爷爷栽的柏树为什么成了北京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要求: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自由回答。

  预设:树长得漂亮、茂盛;它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邓小平爷爷为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很多人去参观,怀念邓小平爷爷……

  10.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尊敬与怀念读第 5 自然段。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如果你来到北京天坛公园,面对这棵柏树,你会说些什么?

  要求:学生自由交流,师生互动。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听着优美的旋律,齐读课文。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引导:邓小平爷爷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他说过:“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要一代一代永远传下去。”他的话令人难以忘怀。

  同学们也要用实际行动来热爱祖国、绿化祖国。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课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

  2.你有没有栽种过花草树木,把自己的经历用笔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

  仔细认真、一丝不苟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第三篇 《端午粽》

  1.题目:一年级下《端午粽》片段教学

  2.内容: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 10 分钟;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课文的方法,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尝试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

  3.教师指导检查自学效果,指名领读,并指导认字、写字。

  ①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念

  ②儿歌识字:豆——毛豆短,蚕豆扁,红豆圆圆像两点,豇豆长长托上面。

  ③比一比(形近字比较):牛-午

  ④教师范写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学生书空,然后描红、临写,教师检查、指导。

  (二)了解内容

  提问:文中围绕端午粽写了哪些内容?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交流。

  明确:课文为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学习第 1 自然段

  1.提问:课文中的端午粽是怎么来的?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明确: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2.提问:为什么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呢?

  要求: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

  明确:从“总会”中可以看出粽子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事物,“盼着”这个词则体现了外婆期望在传统节日中与亲人团聚。

  3.指导朗读:第 1 自然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表现出了外婆对亲人团聚的期盼,因此要在朗读中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全班齐读第 1 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二)学习第 2 自然段

  1.提问:外婆做了什么样的粽子等着我们回去?

  要求:指名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其他学生找出句子。

  明确: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2.提问:这句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要求:学生圈画,教师点拨。

  明确: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词是 AAB 式的叠词。

  3.指导朗读

  读好三个叠词: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读好三个短语: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读好一个长句: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4.提问:这样的漂亮的粽子,它的味道又是什么样的?吃起来又有怎样的口感呢?

  明确:粽子的味道——清香;粽子的口感——又黏又甜。

  指导学生用“一……就”造句,说出更多 ABAC 式的词语。

  5.提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第二自然段写出了粽子的外形、味道、口感。

  指导朗读:

  读第二句话时,要抓住“一……就……”这个关联词语,以及“掀”和“飘”这两个动

  词,读出句子的连贯性。读第三句话时,要读好“剥”和“咬”这两个动词以及“又黏又甜”这个词,体会 ABAC式的词对粽子美味的准确表达。

  (三)学习第 3 自然段

  1.提问:外婆做的粽子十分好吃,除了好吃,还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花样也多。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指导学生用“除了……还有……”造句。

  2.提问:外婆做了这么好吃的粽子,我们是怎样品尝的呢?

  明确:美滋滋地吃。“美滋滋”生动地写出了“我们”一家吃粽子时高兴又满足的心情。

  3.提问: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怎么做了?

  明确: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4.提问:这说明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善良、乐于分享。在学生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外婆的这种优秀品质,要乐于与同学分享,相互帮助。指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中的最后一个长句子,师提示学生在逗号处适当停顿。

第四篇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1.题目:二年级下《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片段教学

  2.内容: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 10 分钟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不求回报。他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的心里。我们为了纪念他把每年的 3 月 5 日定为学习雷锋纪念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课文的方法,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尝试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

  3.教师指导检查自学效果,指名领读,并指导认字、写字。

  ①“锋”、“曾”韵母都是“eng”。“泞”“荆”“莹”韵母都是“ing”。

  ②注意书写:冒、需、雷:上大下小,上宽小窄。

  迈、迷、迹:注意笔顺。先里头,后外头。注意迹的里面写法。

  滴、洒、泥、泞:都是三点水旁。注意滴右边的写法。注意洒右边是个西字。

  ③教师范写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学生书空,然后描红、临写,教师检查、指导。

  (二)了解内容

  提问:文章都是从哪里寻找雷锋的足迹的?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悟,并找出相关的段落,多读几遍。

  明确:长长的小溪,弯弯的小路。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再一次走进课文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找一找:小朋友们先是去哪个地方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了?

  要求:学生读课文第 1 小节,画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长长的小溪。

  2.提问:小朋友们为什么要寻找雷锋叔叔呢?

  要求:学生自由联想,自主汇报。

  预设:雷锋叔叔经常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就像亲人一样,亲人不见了,他们怎么会不着急呢!

  3.指导学生朗读第 1 小节。“长长的”要重读,两个“你在哪里”,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

  4.提问:他们找到雷锋叔叔的足迹了吗?他在做什么?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第 2 小节,汇报交流。

  明确:雷锋叔叔送迷路的孩子回家。泥泞的路上留下了他的足迹。

  5.提问:雷锋叔叔送迷路的孩子回家时顺利吗?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语得知这些的?

  要求:学生将相关词语在书中圈出来,自主体会。

  明确:不顺利。抱着、冒着、泥泞。

  教师出示 ppt 图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泥泞”的意思。

  6.提问:在你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自由回答。

  预设:雷锋叔叔,抱着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泥泞的小路上,虽然雨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服,泥巴早已裹住了他的双脚,但他没有放弃,坚持把孩子安全的送回了家。

  7.指导学生读一读前两小节,小溪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后面的诗句提高音调。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议。

  8.提问:孩子们找了好久还是没有找到,于是他们继续前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三四小节,找一找他们还去哪里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了?

  明确:弯弯的小路。

  9.提问:小路怎么说的?(指名读)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回家又遇到了什么?(荆棘)

  要求:教师课件展示荆棘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荆棘是一种带刺的灌木。

  10.提问:大家想象一下,走在铺满荆棘的路上会怎样?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到了……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自由回答。

  预设: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汗水从他的额头上滴落下来,但他的脸上却绽放着快乐的微笑。

  11.引导学生发现第 1、2 小节和第 3、4 小节句式相同的特点,并模仿前两节的朗读方法试着读一读 3、4 小节,读出急切的心情,深情呼唤的语气。

  过渡:沿着小溪找到了雷锋,沿着小路也找到了雷锋,那雷锋到底在哪呢?引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2.提问: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朗读第 5 小节,小组讨论。

  明确:雷锋叔叔已经活在我们心里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生活中处处都有活雷锋;只要我们伸出友爱的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那我们就是令人尊敬的“小雷锋”。

  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指导学生带着对雷锋叔叔的崇敬和热爱齐读第 5 小节。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雷锋叔叔还可能去了哪里?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接着写诗吗?

  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根据课件提示自由书写。师生评价。

  踏上 的列车,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你在哪里?

  列车说:昨天他曾来过这里,

  那乘客脸上 的笑容,

  就是他散发的光辉。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引导:只要我们伸出友爱的手,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我们就是令人尊敬的小雷锋。因为——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所以——哪里需要献出爱心,我们就出现在哪里。相信在学习了这一课以后,我们身边一定会有涌现越来越多的小雷锋。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雷锋叔叔做过许许多多的好事,去读读更多的雷锋故事。

  2.写写你身边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板书设计:

第五篇 《牧童》

题目:五年级《牧童》片段教学

  2.内容: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 10 分钟;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句大意,感受牧童的悠闲自在;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牧童。(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读通诗句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味。

  3.教师点名请学生朗读,给予反馈评价,并相机提醒学生注意“蓑”字的读音是“suō”,“铺”在诗句中的读音是第一声“pū”。

  (二)理解诗歌大意

  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诗歌大意,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2.教师检查反馈,讲解疑难句子和词语。如: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精读诗歌,深入分析

  1.提问:我们先来看诗歌的第一句。这句诗歌给我们描述了一片怎样的原野?

  要求:学生齐读第一句诗歌,自主发言。

  明确:宽阔的,绿草如茵的原野。

  教师追问:你从哪里发现的?

  明确:“铺”字说明草长得很茂盛,像平铺开一样,一片生机。“六七里”让人眼前浮现出宽阔的原野。

  2.提问:你能美美地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要求:教师点名指读,给予反馈评价。

  3.提问: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

  明确:清脆悦耳欢快牧童的笛声。

  教师追问:你是从哪个字中,听到了这样的笛声?

  要求:学生齐读诗歌第二句,自主回答问题。

  明确:弄。

  教师追问:“弄”是什么意思?(逗弄)“笛弄晚风”是笛声逗弄晚风吗?你从“弄”字体会出什么?

  明确: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牧童在吹笛嬉戏。

  4.快乐的牧童边吹笛边嬉戏。同学们,张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听着晚风中传来的牧笛声,想象这美好的画面。

  5.提问:大家能试着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两小句诗吗?

  要求:男女生比赛朗读,要求读出视觉上的宽阔和听觉上的美好。

  6.提问:一片葱茏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清脆的笛声,好不悦耳。随身一躺,都似乎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请大家朗读诗歌后两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要求:学生齐读诗歌三、四两句,自由发言。

  明确:木桶正撑着小肚皮,吃饱了,喝足了,困了,一路归来,就往草地上一躺,有清风明月为伴。

  教师追问: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明确:饱、卧。

  7.师总结:广阔的原野上,铺满了青青的野草。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吹响了短笛,几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徐徐的晚风传来。多美的风光,多自在的牧童啊!牧童回到家里已到了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连蓑衣都没脱,就躺下来,有滋有味地观赏那渐渐升起的明月。这正是“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8.提问:“蓑衣”是什么?大家知道吗?蓑衣有什么作用?

  要求: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蓑衣的图片,学生看图并回答。

  明确:蓑衣是用草编织成的一种用以遮雨的雨具,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

  9.提问:我们发现蓑衣并不是一件漂亮舒适的衣服,牧童为什么不脱蓑衣而躺在草地上看明月的升起?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明确:

  ①牧童辛苦了一天,困了,来不及脱下蓑衣。

  ②他是很自在潇洒的,没有想那么多。他可能想用蓑衣当被盖吧!

  10.提问: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在。你读到

  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明确: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第六篇 《树和喜鹊》

  1.题目: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片段教学

  2.内容: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

语文小学教师资格证导入环节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 10 分钟;

  (2)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是谁的家?(生:白云的家。)大海是谁的家?(生:小船的家。)大地是谁的家?(生:小草的家。)大树是谁的家?”(生:小鸟的家)。是的,树是小鸟的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

篇童话故事《树和喜鹊》。

  2.教师板书课题。讲解“喜”字和“鹊”字以及“喜鹊”的来历。

  3.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课文的方法,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根据要求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尝试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

  3.教师指导检查自学效果,指名领读,并指导认字、写字。

  ①“只”“种”和“乐”都是多音字,可以简单地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两种读音,教师出示句子:鸟窝里只(zhǐ)有一只(zhī)喜鹊;果园里种(zhòng)了很多种(zhǒng)果树;音乐(yuè)课上,同学们都很快乐(lè)地歌唱。

  ②看字形识记生字:“孤”,左边的“子”表义,指幼儿,右边的“瓜”表音,“孤”表示单独无伴的孩子,通常指丧父、丧母或父母俱亡的孩子。“单”,指的是独一的、独个的、一个的。

  ③趣味识字:图文结合,认识“鸟窝”,识记字形。动作演示理解、识记“招呼”。

  ④教师范写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学生书空,然后描红、临写,教师检查、指导。

  (二)了解内容

  1.再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提问:说说树和喜鹊在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明确:刚开始都很孤单,后来都很快乐。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感知“孤单”

  1.提问: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呢?这段话中出现了什么事物?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圈一圈这段话的事物。

  明确:写了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树和喜鹊很孤单。

  2.提问:从哪些看出他们很孤单?

  要求:教师修改讲述,引导学生抓住“只有”和三个“一”来体会“孤单”。

  明确: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孤零零就一棵,很孤单;树上(只有一个鸟窝),没有其他鸟窝很孤单;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没有第二只喜鹊了,很孤单。

  3.提问:你在生活中什么什么时候会感到孤单?

  要求:学生联系自我,练习说话。教师借助语言或画面创设情境。

  预设:生病了,我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真孤单啊!

  4.请同桌两位学生分别选择“树”或“喜鹊”的角色,想象孤单的树会和孤单的喜鹊说些什么。

  要求:让学生尽情想象说,只要符合语境,都可以。

  预设:树:“我一个人站在这里,真无聊啊!”喜鹊:“是啊,要是有朋友陪伴。该多好啊!”

  5.移情朗读:你喜欢孤单的感觉吗?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二)感受“快乐”

  过渡:看到树和喜鹊这么孤单,那么后来人们怎么做的呢?如果是你,你想怎样帮助树和喜鹊呢?

  要求:指名学生说一说。

  1.提问:“后来”这里发生了哪些变化?

  要求:学生对比第 1-2 段,朗读第 3 段,画出相关的词语。

  明确:好多好多树、都有鸟窝、都有喜鹊。

  2.提问:“好多好多”是什么意思?

  要求:教师将自制的许多喜鹊、鸟窝和树拿出来,让学生亲自贴在黑板上,感受“好多好多”的意思。

  3.提问:此时树和喜鹊又会说些什么?

  要求:学生根据“快乐”展开想象说话。

  4.根据交流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3、4 自然段。

  5.提问:有了邻居后的树和喜鹊,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心情怎么样呢?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第 5、第 6 自然段,举手回答。

  明确:天亮一起飞出去玩耍觅食;天黑一起飞回窝睡觉。他们很快乐。

  6.提问: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他们生活得很快乐?

  要求:引导学生圈画相关词语。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_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代码

【导读】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与考试流程全方位解析,这篇文章是小编收集整理出来给初次参加或者不了解教师资格考试的新人们

08-18

幼师可以考小学教师资格证吗_大专幼师可以考小学教师资格证吗

日前教育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除了明确中小学教师是国家

08-18

河南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_河南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子日: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08-18

湘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_湘潭市教师资格证认定官网

各单位注册结果资料。日前,湘潭市圆满完成了2020年中小学生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与往年相比,此次注册人数迎来高峰期,一共有11311

08-18

小学教师资格证试讲面试真题_中小学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真题

1、试讲真题:《插入表格》1题目:插入表格2.内容:使用表格可以简捷、直观地展示文档内容,使分类更加清晰,也会方便读者对文档内容的理

08-18

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轴对称视频_小学教资面试轴对称图形

今天是2021年12月2日,20211202,正着读反着读都一样,一个完全对称的日子。(下一个对称日得等到2030.03.02啦)对称之美,可能是中国人最崇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