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潘星教育网资源平台!
潘星教育网>证书考试>教师资格证>高中教师资格证>正文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_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型

更新时间:2022-11-11 06:02:52作者:潘星教育网阅读量:53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

基于语境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以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为例

曹红娟

摘要:词汇通过一系列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与其他词建立起一定联系并在语境中传递信息。本文通过对某中学考生解答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的得分数据和考生解题心得的采集,分析词汇如何在语境中影响考生的阅读理解。笔者对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结合语境理论,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层面提出高中词汇教学的策略,在词汇教学中构建词汇知识网络、发展思维品质和提高文化意识。

关键词:语境;英语课标;词汇教学

一、引言

  2019年高考英语试卷公布后,一线高中英语教师纷纷感叹阅读难度和词汇量较往年又增加了。尽管身经百战的高中英语教师深知“一词多义”和“熟词生义”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词汇拓展,但还是没有能够击中全国I卷阅读理解B篇中“trip(绊倒)”这种少见的“熟词生义”,很多考生还是在词汇问题上“绊倒”了。笔者通过对比《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下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 2018)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下称《课程标准(实验版)》(教育部,2003)发现课程标准对词汇数量的要求从实验版的“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降到了2017年版的“累计掌握2000-2100个单词”。需要掌握的词汇数量降了,为什么一线教师却感觉到词汇教学的难度反而增加了呢?可能是因为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的要求提高了。《课程标准(2017版)》(教育部, 2018)在词汇教学提示中指出:“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语记忆,也不是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同时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根据词性、词语的习惯搭配的主题内容,构建不同的词汇语义网,积累词块,扩大词汇量,并在大量的语言学习活动中强化语感,迁移词汇运用能力,最终做到词语内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的要求如何体现在高考试题中?语境如何影响对词汇的理解?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何启发?本文通过笔者所在学校的近1000名高二学生解答2019年全国高考英语I卷的数据和解题心得的记录,分析不同语境中词汇如何影响考生的阅读理解并提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

二、理论依据

  语境理论最早被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来。他先后提出了“情境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 (Malinowski, 1923) 和“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 Malinowski, 1935)这两个概念。前者指的是语言交际活动直接相关的客观环境,后者指话语产生的文化背景。英国学者弗斯(Firth, 1957)将语境的研究角度从人类学领域转换到语言学领域,完成了语境理论的建构并使之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弗斯(Firth, 1957)提出“每一个词在新的语境下都是一个新词”。

  胡壮麟(2017)把语境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类别,他认为“语境可以指语篇内部环境,即‘上下文’;它可以指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间、地点、方式等,可称之为‘情景语境’;它可以指说话人所在的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属该言语社团物人一般都能理解其在语篇中的意义,可称之为‘文化语境’”。

  《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 2018)提出英语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主题语境涵盖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等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与2003年出版的《课程标准(实验版)》相比,《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内容增加了“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两个新要素,丰富和完善了其它四个要素的内容,更加强调英语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依托不同的语篇类型,在真实语境中理解意义、传递信息、表达个人情感与观点、比较与鉴别不同的文化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 2018)对词汇知识内容结合语境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以必修课程为例,课标要求“在语境中,根据不同主题,运用词汇命名相关事物,进行指称、描述行为、过程和特征,说明概念等”。也强调“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广泛地运用已学知识外,重点是在语境中培养学生的词块意识,并通过广泛阅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运用词汇准确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

三、试题分析

(一)数据分析

  笔者于2019年6月中旬组织所在学校高二年级的991名学生进行了2019年全国高考英语I卷的测试。按照广东省高考的规则,除去了该卷的听力考试部分,仅解答了该卷的笔试部分。本文提供的得分为原始分,考虑到阅读理解的第二节(七选五)重在考查文章结构与行文逻辑,词汇对篇章理解的相关性不大,该题不列入本文分析范围。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

  笔者对该套试题4篇阅读理解答题正确率低于60%的题目进行整理,并采集了考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心得记录,对个别考生进行了进一步访谈。从表3.1.1可以看出,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系数与整卷的难度系数一致,阅读总分分值30,平均得分19.46。从表3.1.2可以看出,正确率低于60%的题目有一半分布在阅读理解D篇,体现了阅读理解命题从易到难的梯度分布,阅读理解B篇与C篇的得分率相当。

(二)解题分析

  笔者通过学生答题的选项分布数据和解题记录,从上下文、主题语境和语篇类型的三个层面,对考生词汇知识的上下文关联、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语篇结构的把握如何影响试题解答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

  1.词汇与上下文

  阅读理解B篇第25题的正答率只有32%,这篇文章出现“trip”一词,因其“熟词生义”而引发热议,很多教师认为该题的解答与“trip”的词义密切相关。“trip”作为动词的意义是“绊倒”,在此篇文章中的隐喻含义为“说话停顿”,与下文的“stumbles”和A选项的“improper pauses”在意义上最为接近。即学生要经历一个“说话绊倒‘trip on -ld’——演讲结巴‘stumbles’——不合适的停顿‘improper pauses’”的隐喻思维过程才能抵达正确的选项。但从考生的解题心得来看,这道题的障碍主要在于对选项词汇“improper pauses”的认知,60%的考生错选了C是因为选项中的“spelling mistakes”是他们看着“眼熟便觉得顺眼的表述”,与文中的主题语境“difficulties in making speeches”看上去似乎能建立关联,看了答案才恍然大悟“pronunciation”与“spelling”是两个概念。由此可见,当无法认知涉及细节信息的选项词汇时,考生便直接绊倒了。

  类似这种被关键词直接绊倒的还有阅读理解D篇的第33题。考生表示正确选项中的“classification”,与文段中的“categories”都无法识别,再加上“the popular”是一个抽象化名词表述,考生无法将文段中的“sort the popular into two categories”和选项中的“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popular”进行信息对应。

  阅读理解C篇的第29题的解答也败在了C选项的关键词“vary”上。文中的“Everybody uses a keyboard and everybody types differently”与正确选项“Typing patterns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的信息对应,是一线教师们所熟知“同义异构”的命题思路。而考生对这种命题思路的把握要建立在对“异构”中二者的理解上,有一方特别是选项一方出现无法理解的关键词,便会让考生的思维直接短路。

  2.词汇与主题语境

  有考生叙述对阅读理解B篇第27题的错选是因为对教师职业认知的主观臆断:“一个好老师,不是应该对工作要求严格所以要选‘demanding’吗?”,“这个项目不容易,老师要付出很多,所以‘demanding’啊”。对老师“caring”的描述要基于对通篇信息的提取,“Whaley invites the rest of the class to praise him” ,“What you need is a great teacher who lets you make mistakes”。可见对整体篇章的感知和对语篇主题语境的理解对解答判断推理题是至关重要的。

  有考生叙述在解答阅读理解C篇第30题时只进行了低级简单的信息匹配。文中出现了“plastic-like”便选择了“It’ll be made of plastics”,文中出现了“type differently”,便选择“It’ll help speed up typing”。考生的篇章意识薄弱,不能结合语境进行全盘考虑,解题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出现“一叶障目”的情况。

  错选阅读理解第32题的考生也有自己的辩解:“文中说道‘I keep my high social status. I was the queen of the play ground’,女孩觉得自己像女王,所以用‘cool’一词来描述女孩”。可见考生在解题时有进行信息加工和判断推理,只是仍然没有考虑整个语篇语境,提取的信息源不对,没有提取到“enjoy sharing my dolls and jokes”而且缺少篇章主题意义的把握:“the popular”源于良好的个性品质而不是“being cool”。

  3.词汇与语篇类型

  阅读理解D篇答题情况可以用“哀鸿遍野”来形容,超过40%的受访考生表示“完全没有看懂,只能连蒙带猜。”部分考生则表示考试中有“D篇恐慌症”,看到长篇便头皮发麻,加上时间紧迫,只能靠运气乱选。考生表示词汇仍然是阅读的障碍,笔者通过采集考生的陌生词清单,发现D篇的词汇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

  从表中可以看出,考生中认为的很多陌生词汇其实是由词形变化和词汇合成引起的。光以like为词根的派生词汇和短语就有“likable, likability, well liked, least liked, most liked, likely”,还有名词化短语“the likeable”和动名词短语“being liked”,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的“了解词汇的词根、词缀、掌握词性变化的规律并用于理解和表达有关主题的信息与观点”的词汇知识要求。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

  笔者通过梳理文章的语篇结构发现,虽然D篇的词汇很多,但都分布在两个语义场域里,即“the likable”和“high status seeker”里,而且是在“positive”与“negative”两极语义场里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在于得出结论并启示青少年朝“positive”方向即“being nice”发展。如果考生能够把第32题的“the girl in the writer’s early years”和第34题“the most liked kids”角色归类到积极意义的语域里,就能在选项中寻找有积极意义的表述,对第35题的主旨大意也会有更好的把握。由此可见,考生把握主题语境和语篇结构,并根据主题对词汇进行快速聚合和归类对解题是很有帮助的。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

四、教学策略

  从试题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对词汇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2017版)》(教育部, 2018)提出的要求:“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语记忆,也不是独立的词语操练,而是结合具体主题、在特定语境下开展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即词汇的学习与掌握不能脱离语境。根据胡壮麟教授的语境分类,笔者分别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层面,讨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三个策略:在语言语境中构建知识网络,在情景语境中发展思维品质,在文化语境中培养文化意识。

(一)在语言语境中构建知识网络

  语言语境是指文章的内部环境及上下文,是指词、短语、语段或篇章的前后关系。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形式与意义,这就要求词汇教学的内容要从单一词汇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的词汇知识网络。

  很多教师通过大量的听写和英汉互译来巩固词汇,但这种“苦力活”并没有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带来改观。相反,中小学教材的词汇表采用的中文词义直接呈现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师生对词义的拓展。学生认为记住了词汇表上的词义便达到目的了。在历年英语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中,词汇表都没有提供中文释义。在《课程标准(2017版)》(教育部, 2018)的词汇表中有清晰的说明:“本着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原则,本词汇表不标注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不列词组和短语;不列可根据构词法推导的部分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以阅读理解D篇第33题为例,考生叙述由于不能识别选项中的“classification”一词导致解题错误,认为“classification”这词“太大”较难识记。如果考生记忆“classification”时是把它当成一个独立词汇个体,确实会觉得这个单词很大很复杂。如果考生对“classification”的词根“class”的词义理解仅限于教材词汇表注释的“班级,课堂”,也很难与“类别”建立联系,反而会制约对“classification”的词义推断。“class”一词来源于古罗马的六大社会等级,基本义是“分组,分类”,把人按阶层分组是“阶级”,把学生分组是“班级”,把物品分组是“分类,分级”。如热门话题垃圾分类的表述就可能涉及到“class”的派生词“classification, classifiable”。

  词汇知识仅靠输入、理解和巩固等教学过程是不能应对丰富的语境变化的。词汇在词汇表上看上去是固定、枯燥和刻板的,实际上每一个词汇都有鲜活的生命。从词源故事到词汇发展再到词汇派生,每个词汇都自己的“前世今生”,还繁衍生息出不少“同族词”。引导学生感悟和发现词汇的来龙去脉,既能让词汇教学乐趣无穷,也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探索能力。例如教师构建以“class”为词根的词汇网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class-classify-classification”的生成过程不仅仅在于掌握“classification”这个单词本身,而是通过构建语义生成网络,形成“从词根到词缀,从基本义到引申义”的词汇认知模式,这种认知模式是可以迁移到所有词汇的习得过程中内化成语言能力的。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

(二)在情景语境中发展思维品质

  情景语境是指语言行为发生的实际情况,它决定在特定场合下,说话人所传达的话语的实际意义。一词多义与情景语境高度相关。一个词汇有多个义项,决定词汇意义的,是相关语言情况,包括言语者或笔者的意图、情感态度和其对言语情境的理解。

  一线教师习惯于用“一词多义”、“熟词生义”来解释词汇在语境中的灵活运用,但也发现,不管教师如何拓展词汇的意义以“防患于未然”,这种“熟词生义”现象仍然防不胜防,因为每一个词汇语义在语境中是动态变化的。把“熟词生义”当成知识来传输以解决语境中词汇应用防不胜防的情况是不现实的。借助思维品质的提升特别是隐喻思维的培养来提高词汇教学质量是近年来比较提倡的做法。

  隐喻是指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隐喻的辨认有时依靠一些比较明确的信号, 有时则依靠话语中语义与语境的冲突及其性质(束定芳, 2000)。当考生在语境中用熟悉的词义代入产生理解冲突时,可以通过想象和思辨建立与“新义”的关联。以完形填空中出现的“envelope”为例,词源义是“包封”,近义词是“wrap”,熟义是“信封”,当考生读到完形填空中“Low clouds envelope the mountainsides”的语境时,能通过“envelope”的“包层,包封”隐喻到“云层笼罩着山坡”。再比如阅读理解D篇的“employ”一词所在的语境是:“The likable’s plays-well-with-others qualities strengthen schoolyard friendships, jump-start interpersonal skills and, when tapped early, are employed ever after in life and work.”如果考生能从“employ”的“使用人”隐喻到“使用技能”(如图4.2.1),就不难理解其“使用,应用”之义。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

  因此,利用词汇的认知功能学习词汇能帮助学生了解一词多义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目标语的文化内涵,认识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已知词汇及其基本含义的基础上,由此及彼、由一及二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推理,有目的地养成隐喻思维模式,能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将情景与词汇意义快速关联,在不同的情景语境中灵活应对。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

(三)在文化语境中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语境包含文章所用语言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梅德明、王蔷, 2017)。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对词汇教学而言,与文化意识的关系体现在用英语思维理解词汇意义,用跨文化认知理解词义和用法,通过比较和判断减少母语的干扰以及在文化语境中解读语篇的深层含义。

  用英语解释英语单词是减少母语干扰的最理想的词汇教学方式,但大部分教师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一线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不过,教师仍然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来培养学生在词汇习得过程中的文化意识。首先是通过比较英汉差异获得对英语知识的感知。如“vary”与“differ”的表达习惯与汉语不同,就要通过比较与判断加以识别,减少学生在词汇习得过程中对准确对应中文释义的依赖。其次是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获得对词汇知识的理解。例如2019年全国一卷的完形填空题出现了“give way”一词,这是国外常见的表示“让路”的交通标识。如果学生已掌握这点知识,只要进行简单的隐喻知识迁移就可以理解文中的表述“At the base is a rainforest. It ends abruptly at 3,000 meters, giving way to lands of low growing plants.”从交通的“让路”联系起山间植被的“让位于……”或“被替代”。

  从词源中获取释义也是培养对词汇的文化认知的一种有效方式。如上文中提到的“classification”中的“class”来自古罗马时代六大社会等级。在文段中出现的同义词“category”也来自希腊语“kategoria”,“cate”来自“kata”指“相对,相反”,“goria”即指“公开讲话或断言”,词源义是“指控、断言”,有“给某一类人定义归类”之意。亚里士多德首次使用该词来表示“可用来描述、断言一个主体的最基本的概念”。“catalogue”是“category”的同源词。

  每一个语篇背后都有一个特定的文化语境,但学生却会因为缺少文化意识,不从语篇外部去解构语言,而是在语篇内部寻找所谓的“答案源”。以阅读B篇的第27题为例,有考生叙述选择“demanding”来描述老师是基于文中信息“It takes a lot for any student”和“Boasting about yourself is very difficult for a child who came into the classroom not feeling confident”。而在整个篇章中,学生Chris的演讲经历的是放在Whaley的项目“Presidential Campaign”背景下的,Whaley开展这个项目的初衷是为了让Chris这样不够自信的学生发现自我,树立信心。这是一个关于“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显然caring一词更能体现老师的人文关怀。

五、结语

  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阅读理解充分体现了在语篇语境中考查词汇知识的命题特点,也体现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词汇教学的要求。通过对考生解题情况的分析,笔者发现,考生对语境和语篇的把握影响着对词汇知识的理解,他们在词汇学习中缺乏知识关联、主题意义推断和语义网络建构。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基于主题语境的语言知识运用,更注重理解主题语境中呈现的核心思想和深层含义。

  2019年高考英语试题全国I卷引导教师对高中词汇教学进行准确的认知和定位:词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输入和知识记忆,而是在特定语境下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笔者建议,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境的因素,在语言语境中构建知识网络,在情景语境中发展思维品质,在文化语境中培养文化意识。这样的词汇教学就不是基于词汇表征的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接收,而是基于语境的有思维过程的意义解读与建构,目标是指向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文化意识的渗透、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

参考文献

  [1] Firth, J. R. 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1951)[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2] Malinowski, B. Coral Gardens and Their Magic (Vol. 2 )[M]. London: Routledge, 1935.

  [3] Malinowski, B. 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Inc., 1923.

  [4] 胡壮麟. 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5] 梅德明, 王蔷.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6] 束定芳. 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Strategi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Context

Cao Hongjuan

Abstract: Vocabulary conveys messages in a specific context composed with words based on a series of grammatical and syntactic principles. This essay,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examinees’ solutions and feedbacks to the Test 1 of English Paper of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s, analyses the impact vocabulary has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various contexts. Based on Senior High English Curriculum Criteria and theories of context, this essay also discusses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strategi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inguistic context, situational context and cultural context, pointing out that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should be aimed at building students’ network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developing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and improving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Key words: context; Senior High English Curriculum Criteria; vocabulary teaching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0年第3期)

高中英语笔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规律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高中信息教师资格证考试专业课_高中信息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

在上周,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的已经就以基本确定下来,考试的公告预计在8月底会发布出来,9月上旬进行教师资格证笔试报名,10月30日进

08-18

初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题目_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题目及答案

为了方便大家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青海华图特整理有关教师资格证笔试高中数学极限与连续必做题(一)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08-18

有高中教师资格证就可以当老师吗_有高教资格证能去中学当老师吗

没有教师资格证还可以当老师吗现在不仅是逢岗必考,即使是教师资格证也是需要考试才能拿到手的,但是在以前的师范学院,教师资格证是和

08-18

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难考吗_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难考吗?

本人坐标:湖北恩施,所学专业:美术设计专业,报考岗位:小学语文,笔试成绩:64.5,第11名,面试成绩:85.4,第3名,综合成绩:第4名,共录取7名,成功上岸。

08-18

高中教师资格证得什么学历_考高中教师资格证的学历

导语:无需考试,以下三类毕业生可直接拿到教师资格证,你符合条件吗?很多学生清楚,之前的时候,师范毕业生只要通过学校的相关考核,毕业后一

08-18

阿坝初高中教师资格证报名费_阿坝州考教师资格证在哪里考

封面新闻记者王祥龙据四川省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公告,从12月17日起,阿坝州推出冬游阿坝景区门票优惠政策。优惠时间为:2021年12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