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潘星教育网资源平台!
潘星教育网>小学教育>小学课程>正文

小学新课程标准阅读_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小学阅读教学的理念

更新时间:2022-05-21 00:03:53作者:潘星教育网阅读量:104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有两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一是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二是明确提出18个“学习任务群”作为教学内容,其中第一个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这既是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体现了语文学习具有的综合性、实践性与选择性特点,也代表着我国教育正在逐步实现向优良传统的回归。

  然而,新课标为什么如此重视阅读?这将给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又该如何将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教材、教学及考试评价中,使之落地生根,成为我国语文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这些都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新课标为什么如此重视阅读

01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新时代对基础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语文课程教材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语文教育必须自觉适应这一新形势,体现当今时代的国家意志和语文学科特点。

02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2016年9月,教育部有关部门委托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如果说,“双基”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1.0版,三维目标是课程改革2.0版,核心素养就是课程改革3.0版。

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分为文化基础、自我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一是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二是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三是学会学习,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四是健康生活,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五是责任担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六是实践创新,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其中,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都与阅读密切相关,都需要具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交流的基本素养。

03回归教育常识的需要

读书是教育的基本常识,也是学生到校上学的主要任务。会不会读书,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对此,庄俞、沈颐编《新国文》(商务印书馆民国七年版)初小第三册第一课《读书》有着生动的描述:

  学生入校,先生问:“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飞禽走兽,饥知食,渴知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奇异者,能为人言。唯不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与禽兽何异?”

  无论是课程设计、教材编写,还是教学实践、考试评价,都要围绕着读书来办教育,围绕着读书来做文章。

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受教育者打开一个广阔的认知空间,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创新、实践。通过海量阅读、群文阅读、多元阅读、个性化阅读、批判性阅读等形式,引导学生阅读健康的、美的、能够传播正能量的书。

  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母语,体会节奏之韵,领略声韵之味,品鉴诗文之境,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感受书香魅力。

  语文课学习的是母语,语文教育不仅教语言文字与逻辑,还传递价值观与信仰,关乎每个学生的认知与审美、人格与心灵。

一个人从小到大,他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他所有的学识、能力、识见、素养,甚至习惯、情趣、视野等,无不是从阅读开始的。

  语文课不仅要教孩子们学习识字写字,学习读书,练习语言运用,训练语言(包括口语与书面语),表达能力,感受母语的博大精深,更要引导他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锤炼品格,开阔视野,丰富内心,认识世界,崇尚真善美,为他们的人生奠基。

04继承语文教学优良传统的需要

  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语文课应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新课标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首要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突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语文实践,有利于学生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要求是: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拓展阅读视野,积累阅读经验二是掌握读书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三是读书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完善人格培养。新课标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点,体现了对我国语文教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二,倡导阅读对语文教育的意义

01有利于打好语文基础,掌握语文工具

语文是工具,运用于人们交际交流,学习发展;语文是桥梁,沟通古今中外文化,传承精神血脉;语文是载体,承载公民人文素养,提供审美体验。

  一方面,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是,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明确工具性是语文课特有的属性,人文性则是语文课与其他课共同具有的属性。

  另一方面,语文教育改革必须摆脱应试化、功利性的羁绊,增强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引导学生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中,提升语言文化素养,通过不断优化语言文化教育体系,让学生掌握和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升文化自觉,提高跨文化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02有利于开阔知识视野,丰富人文底蕴

  阅读有助于开阔知识视野,丰富人文底蕴。对此,前人曾有过许多非常精彩的论述。如欧阳修“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要”,陆游“书到用时方恨少”,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张元济“上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叶圣陶“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杨绛“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等等。这些名言警句,都道出了读书具有丰富人文底蕴、开阔人生视野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03有利于贯彻课标精神,落实教学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对读书有着明确的要求。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高中新课标要求“通过阅读与鉴赏……等语文实践,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学会语文运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小学新课程标准阅读

新课标提出的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绝大多数都需要通过阅读来落实,如必修的整本书阅读、跨媒介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和实用性阅读,选择性必修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选修的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等,无不建立在广泛而深入阅读的基础之上。

三,如何落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落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需要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方面统筹规划,综合发力,才能收到实效。

01课程设计

  整本书阅读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论语·季氏》“不学《诗》,无以言”,就是最早的整本书阅读。“四书”“五经”作为历代士子的必读课本,也是整本书阅读。

1923年教育部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叶圣陶起草),提出了“精读”与“略读”的概念,其中“略读”的要求是:“略读整部的名著(由教师指定数种),参用笔记,求得其大意;大半由学生自修,一部分在上课时讨论。”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说:“要养成读书习惯而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篇,像以往和现在的办法。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胡适曾为中学生拟过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共有185部。梁启超又拟《国学入门书要目》,共132部;周予同《中学国文学习法之商榷》附“几部重要的书籍”,共有92部,被认为“或太高深,或太漏略”。

  1942年,叶圣陶、朱自清在编著《精读指导举隅》之后,又编著了《略读指导举隅》,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课本学习之外,阅读整本的书。

  1949年,叶圣陶在《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中指出:“阅读要养成习惯才有实用,所以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一项教材。”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语文教学大纲,一直有课外阅读的内容,只是重视程度不一样。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1956年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1956年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都有“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的指导”,也有“各年级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以后的教学大纲,对课外阅读越来越淡化,《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仅在“教学内容”的“课外活动”中指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包括课外的阅读活动”“每学年课外读三五本书”。《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仅在“附录”中列“课外阅读书目(待补)”,几近于无,形同虚设。

  直到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才又提出课外阅读的任务,其中七至九年级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在“附录2”中提出“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新课标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并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或“学术专著”。这就不是像以往那样仅仅停留在一般提倡和呼吁,而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02教材编写

  为了落实新课标重视读书的理念,新的统编语文教材做了很大努力。小学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倡导亲子共读,设置“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

初中教材则有“名著导读”,每册均安排两次,每次1部主推荐名著,2部自主阅读名著。主推荐名著每一部重点学习一种阅读方法,如《朝花夕拾》是“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西游记》是“精读和跳读”,《骆驼祥子》是“圈点批注”,《海底两万里》是“快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作品阅读”,《昆虫记》是“科普作品阅读”,《傅雷家书》是“选择性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摘抄和做笔记”,《艾青诗选》是“如何读诗”,《水浒传》是“古典小说的阅读”,《儒林外史》是“讽刺作品的阅读”,《简·爱》是“外国小说的阅读”。

  自主阅读名著则涵盖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外名著,特别强调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如中国古代作品有:《唐诗三百首》,刘义庆《世说新语》,蒲松龄《聊斋志异》,李汝珍《镜花缘》等;中国现当代作品有:孙犁《白洋淀纪事》,沈从文《湘行散记》,钱钟书《围城》,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柳青《创业史》,王树增《长征》,李鸣生《飞向太空港》,钱钢《唐山大地震》,卞毓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路遥《平凡的世界》等;外国作品有:屠格涅夫《猎人笔记》,阿西莫夫《基地》,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罗曼·罗兰《名人传》,《泰戈尔诗选》,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契诃夫《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夏目漱石《我是猫》等。

  正在编写中的高中语文教材,更是直接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贯穿高一、高二、高三全学段的教学内容,明确要求学生在每学期都需要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引导学生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与方法。

  统编语文教材之所以如此重视整本书阅读,就是希望能改变目前学生只重视做题,只关注考试分数,不重视读书的现状。要给学生留点自主选择的空间,引导阅读整本书,让他们爱读什么就读什么,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不要管得过死,也不要太过功利,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这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03教学实施

  新课标、新教材对整本书阅读如此重视,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是学习领会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精神,把握理念,明确要求;二是要了解教材对“名著导读”“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编写意图;三是要实事求是,立足本地本校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确定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

整本书阅读不同于以往的精读或略读,也不同于篇章阅读,更不是课外阅读,而是一种深度阅读,要求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引导他们有效学习并能将其所学付诸应用。

  比如,可以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也可以是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等,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主动学习的经历。

小学新课程标准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撰写读书报告和交流讨论,教师不能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作用在于提出问题、激发阅读兴趣,参与讨论、解答疑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

  比如,可以开展方法研习、问题研讨、片段赏析、汇报展示等活动。方法研习是根据书籍类型(文学名著/学术名著……)、学生需求等介绍、演练书册阅读的方法、策略。问题研讨则主要针对学生阅读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这些问题应来自学生,经过教师的再组织和深加工,是核心问题而非枝节问题。片段赏析不是逐章逐节依次赏析,而是有选择地为解决核心问题、示例阅读方法等而嵌入到学生阅读进程中的课堂讨论。汇报展示是学生阶段性阅读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有了汇报展示环节的设置,就会驱动学生精心提炼和表达阅读成果,学生展示成果可以使用PPT等可视化工具,但不能把主要心思花在PPT的美化装饰上。

小学新课程标准阅读

  另外,也不能只有展示没有互动,没有教师的评点和学生的质询互评。教师要善于发现、保护和支持学生阅读中的独到见解。事实上,近年来,整本书阅读日益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许多教师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如程翔、曹勇军、吴欣歆、吴泓、蒋雁鸣、倪岗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04考试评价

  近年来,我国语文考试评价也在逐步深化改革,尤其是语文高考。改革的依据,一是高校录取新生的价值导向,二是国家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从总的趋势看,试题材料的选择与组合更加强调角度多样,视野开阔,能够为学生的思考与拓展留有余地和足够空间,聚焦立德树人,鼓励独立思考,突出语言运用,着眼综合素质,以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性、综合性、工具性与应用性。

  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和人文素养是高校特别强调的核心素养,而这些素养取决于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阅读品质,有意识地通过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批判性阅读、个性化阅读、创新性阅读。

小学新课程标准阅读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作文

小学新课程标准阅读

小学新课程标准阅读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小学新课程标准阅读

  这些题目,无疑是要引导学生重视阅读。有些题目的材料就是涉及名著阅读。如2015年北京市中考语文题:“班上准备召开名著阅读经验交流会,分享同学们名著阅读的经验。请以你读过的一部名著为例,写一段话,简要介绍你阅读名著的经验。”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题:“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这都是有益的尝试。但名著考查与整本书阅读考查又不完全相同,程翔认为:“在我国当代语文教学中,关于整本书的教学和考试,既无系统的理论研究成果,也无可资借鉴成熟的实践经验,目前不宜纳入考试范围。” 整本书阅读究竟要不要纳入考查范围,应以什么样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作者顾之川,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注:本文刊发于《新课程评论》2019/01「名家 」栏目。本文是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18年度重点项目“大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统筹规划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DI135—73)。

  设计:周 丹

  编辑:周 丹

  主编:吴海涛

小学新课程标准阅读

小学新课程标准阅读

小学新课程标准阅读

  在阅读里乘风破浪!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2021年上海小学课程表_《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

导语昨天第一天开学!家长们在开心之余还带着点对娃的担心,好奇他们在学校会做什么,能不能适应校园生活。学海君这就给家长们汇报一下

07-22

2021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内容_数学课程标准2021版小学

来源:微言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来了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跟

07-22

上海中小学2021课程计划_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

说起英语,相信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吧。比如说我吧,初一的时候才开始学习,照着书写没有问题,比汉字好写多了,可是读就犯难了,舌头打

07-22

上海小学2021课程计划_2021上海小学课程表

近日一则消息在自媒体上广泛传播↓↓↓教育部最新通知:体育将取代英语成为主科,今年9月开始实施,此后‘语数英’将改为‘语数体’。

07-22

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_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关系

小学美术《调配复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复色的概念掌握调配复色的方法;过程与方话:通过观累、讨论、分析。学会运用复色调配

07-2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原文_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修订版的大致变化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