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潘星教育网资源平台!
潘星教育网>小学教育>小学课程>正文

宁德蓝田实验小学三年级课程表_宁德市蓝田实验小学

更新时间:2022-11-02 19:04:44作者:潘星教育网阅读量:99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西安市教育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根本问题,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立足“研究、服务、引领、指导”宗旨,发挥“评价、科研、教研、培训”职能,深化西安教育“名校+”工程,持续实施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科研助力“名校+”工程“431”工作方案》《教科研助力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141”工作方案》,以教科研“131”为工作总思路,创新西安特色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构建“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助力西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教科研“131”工作总思路:“1”是构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体系,即围绕“培养什么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评价监测体系;“3”是构建“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即聚焦“谁来培养人”,构建 “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1”是构建“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即围绕“怎样培养人”,聚焦课程课堂,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推进西安好课堂之品质课程建设,变革教师育人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构建“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

聚焦三年行动计划,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构建“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西安特色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第(六)项指出,“健全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强化监测评价效力。科学开展质量监测评价。依托专业机构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构建“国家监测评价+西安特色监测评价”的体系,坚持发展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正面引导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家长参与相结合,加强对县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的监测评价,定期发布监测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强化结果运用,将监测评价结果纳入对区县、开发区、学校的考核。”

西安作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在市教育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了“七环节一体化”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西安特色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七环节一体化”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西安特色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一是评价指标、二是监测工具、三是测试诊断、四是报告反馈 、五是精准指导、六是应用驱动、七是教学改革),在“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

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背景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

  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指挥棒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但再难也要啃下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6月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国家制定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

二、西安创新做法与亮点成果

  创建“五维三段三团队” 研发模式(五维:品德、学业、身心、兴趣、学业负担;三段:小初高;三团队:全国专家团队、教科研团队、优质学校校长团队),自主研发建成评价工具库。

构建大数据信息平台,完成五次测试,含小初高3学段近23万余人次,形成市、区、校、生四级报告数万份。

  形成“三级九到位” 评价反馈模式 (三级:上级、同级、基层区县校;九到位:区长、局长、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高教育质量的动能和合力。

亮点成果:

  挖掘并智慧运用教育大数据,提升评价精准度,使科学教育质量观深入人心,如,碑林区推行的“阳光学子育人工程”;莲湖区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质量检测”;未央区引入“MS·EEPO有效教学”;新城区“学生常态成长袋评价”;蓝田县“梯次循进综合评价”;铁一中“生本发展的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交大附中“生本品能化育”;高新一中初中“中学生品德行为评价”;高新国际学校“1+N评价模式”;庆安初级中学“绿色评价体系”;西安中学 “七方四主模式”;惠安中学“321评价体系”;六三〇中学“2-3-10学校综合评价体系”;翠华路小学“过程性阶段性评价”;纺织城小学“3+2学业能力多元评价”;长安一小“生师共成长评价”等,引领众多基层单位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部分区域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市域教育均衡度大幅提高。

  《西安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西安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三卷)公开出版。

  完成全市推进会、多层级培训研讨会等70余次,超过1万人次参会。

  综合评价改革实践经验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影响广泛。

评价成果受到教育部吕玉刚司长、马嘉宾副司长、田慧生局长、张姗姗处长及顾明远先生、辛涛、张敏强、秦建平、纪明泽等多位教授专家的赞誉。

  兄弟城市如太原、乌鲁木齐、成都市高新区、大邑县、凉山州会东县、广东东莞市等多次到西安考察学习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教育部基教司司长吕玉刚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的陪同下莅临教博会陕西展区,听取了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西安实验区工作汇报,对西安的教育评价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新时代大西安教育质量评价创新论坛”研讨会上,教育部教材局局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田慧生局长莅临大会并指出:“西安走出了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创新教育改革之路,结出了丰硕的改革成果,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不仅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也走在了国家实验区的前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进一步推广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成果,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新时代大西安首届教科研发展论坛”。来自中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陕西省各地市教研室负责人、西安市“名校+”教育联合体学校及部分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以及我省二十余家主流新闻媒体记者共5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创新时代的教育评价变革”。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莅临论坛指导工作,他对西安教育创新发展给予高度赞誉,他还讲到:“西安教科研站位高,不但有前瞻性、基础性、先导性,还有比肩一流,努力往前走的意识”。

  经过近些年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西安实验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充分发挥了评价的鉴定、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学生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积极参与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而促进市域、区域教育质量观进一步转变、激励学生树立“五育”成才观、促使教师树立“五育”培养观、引领学校树立“五育”办学观、引导家长、社会形成“五育”人才观。

聚焦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教师素养提升构建“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用两个“新的更高要求”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第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第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第(四)项“提升师资素质,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围绕教师素养提升,构建了“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

一、科研提升体系: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三级三类”科研提升体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育人方式、变革育人策略

  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名校+”工程、质量评价、教师素养提升、课程课堂改革、中高考改革、学前教育、特教民族教育、职教、身心健康、美育、劳动教育等中心工作,切实发挥重大课题服务教育行政决策、规划课题促进区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小课题激发教师内驱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三级三类”教科研体系:政策研究类项目(重大课题)、实践指导类项目(规划课题)和校本研修类项目(小课题)。加速科研课题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促使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育人方式、变革育人策略。

  为不断深化西安教育综合改革,实现西安教育公平均衡高质量发展,西安市教科规办立足西安,面向全国,适应我市教育改革发展事业的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每年征集针对教育理论研究,服务课程建设,提升区域品牌影响的“规划课题”150 项;每年面向我市中小幼、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征集针对课堂一线,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服务教育教学的“小课题”1500 项,促进全市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教师向研究型、学习型转变,进而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育人方式,变革育人方法和策略。广大教师在深度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等扩展了教育视野,促进了理论素养提升,进而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在市级课题的引领和带动下,全市已形成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和校级课题三级课题联动。三级课题的有序开展,使教育行政层、学校、教师个人都在教科研上得到有效发展,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引领教育科学发展方向,促进区县、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及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研提升体系: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着力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关注教育教学热点、优化实施过程,开展系列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开展“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专题研讨活动,推动 “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有效实施。组织优秀教案、作业设计、测评试卷、家校互动典型案例评选。开展“名师论坛”活动,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统编教材高质量落地。落实新课程方案和学科新课程标准,立足课堂教学研究新课标,指导教师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深入探索新课标教育教学和应对新高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如:市教科所在小学段分学科召开了十二场“学生发展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观摩研讨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观摩研讨,引导小学教师认真研究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之中,累计26000余名教师参与;举办了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材培训、基于在线作业系统的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专题研讨、“名校+”教育联合体基于在线作业系统的小学数学复习课专题研讨、“名校+”联合体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小学美术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20余场,累计3000余名教师参与;赴55个“名校+”教育联合体开展专题讲座、课例研讨、实验交流,累计1900余名“名校+”教育联合体教师参与。各种教研活动,每年累计参与教师超两万人次。

三、培训提升体系:构建教师素养提升全方位培训体系

  开展基于教学实际的校本研修培训、基于教师实践能力的中学理化生骨干教师培训、基于中高考改革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基于教育理念更新和视野开拓的名师引进培训、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材培训、基于面向未来培养人的财经素养教育、STEAM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家庭教育等全方位培训,发挥“名校”辐射引领,关注 “+校”教师需求,深化“名校+”工程,构建教师素养提升全方位培训体系。

校本研修培训:

  以校本研修培训为抓手,聚焦“名校+”工程,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工作如下:

(一)面向全体、整体推进。校本研修培训是西安市教师培训项目中体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培训项目。以所有市级“名校+”教育联合体的132所学校为核心,覆盖众多学校;覆盖西安市21个区(县)、开发区;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所有学科;覆盖各区县教研系统人员。29期校本研修共计培训学员6000人次,培训向“+校”倾斜,助力“名校+”工程深入开展。

(二)聚焦素养,涉及领域广。校本研修内容包括四大领域,即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教师成长与专业发展、教学管理与学校发展、班级管理与学生成长。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名校+”工程为依托、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的培训,最终落脚点是通过提升教师核心素养,促使课堂教育质量提升,优化育人方式。围绕“课程课堂改革”,29期校本研修培训组织了35个学生展演、66个学术讲座和研修经验分享、15个学科的236节次公开课观摩,236节次课例研修。

(三)关注前沿与聚焦常规相结合。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定向发力,设计多种研修内容和方式。约三分之一的研修内容关注基础教育前沿问题,如交大附小的人工智能课程、高新国际的STEAM教育课程、外国语学校的财经素养教育、高新七小的项目式学习课程,以及与这些基础教育前沿问题相联系的专家讲座。约三分之二的内容植根于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通过课堂观摩、课例点评、同伴研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家常课”。

  29期的校本研修共培训学员6000人次,促进名校总结经验更快发展,带动“+校”教育教学提升,推动西安市教师队伍向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多元开放的校本研修平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力量融合发展。

中学理化生骨干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培训:

  邀请大学、省市学科专家,以理论探究、实践操作、现场考核相结合的科学方式培训,在集中培训结束后,要求学员在各自“名校+”教育联合体学校中做二级培训,大力提升培训效果,扩大培训辐射面,为促进教师交流学习和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努力提高初高中理化生骨干教师实验操作技能。

  针对我市理化生学科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的现状,特别是在数字化实验不断发展的现今,通过项目实施,培养一批理念先进、视野开阔、能设计、会操作、善指导、精教研的初中理化生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培训,引导教师更新实验观念,提高初中理化生骨干教师使用数字化实验室设备与仪器的能力,促进学科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数字化实验室的效能;提升西安市初高中理化生骨干教师对教材常规实验教学的把控能力,加强教师实验课程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教师的独立探索能力;提高西安市初高中理化生骨干教师的数字化实验设备应用水平,拓展教师的视野,以实验教学说课的形式为手段,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长期培训,中学理化生骨干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培训总计培训教师3000余人,学校800所次,做到区县、学校指导、督查全覆盖。

初、高中毕业班教师能力提升培训:

  每年针对中、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命题理念、试卷结构、考点分布的变化,举办初、高中毕业班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高中毕业班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涉及语数外等高考九个科目,培训人员覆盖全市所有高中,每期共培训2000人;初中毕业班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综合素质等八个科目,每期共培训2800人。

名师引进培训:

  邀请域外知名专家(教育部、外省市教科院或教育行政部门的知名专家,大学教授,全国知名校长等)授课。内容涵盖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路径、教科研能力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多个领域,将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经验引进西安,更新教育理念、开拓教育视野。

  邀请到清华大学教授、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先生做《学习十九大、落实全教会,加强德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主旨报告;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孙霄兵先生做《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主旨报告;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曹志祥主任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分析》主旨报告;中央电教馆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项目专家组组长、教育部英特尔项目核心专家、教育部乐高教育项目首席专家丁立教授做《2.0背景下课堂思考与行动》主旨报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专家委员会委员储朝晖先生做《中国人思维的软肋与教育改进》主旨报告;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陈仲弘院长做《区域教研活动的转型与创新》主旨报告;教育部课程改革试验基地导师、全国科研型骨干校长、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刘希娅校长做《"小梅花"整合课程——在转变学习方式中探索素质教育》主旨报告等。

  来自西安市各区县教研室主任、进校校长、市区两级教研员;西安市“名校+”教育联合体所有学校及部分学校的校长、教研(教务)主任、教师代表参加了培训,累计培训人数达到了8000余人,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赢得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在西安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

  认真组织开展了西安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培训,对全市 158 所高中学校的校长、主管校长、各区县教研室主任进行培训;组织开展了高中14个学科的教研组长及区县教研员专场培训,共培训 3000 人,聘请教育部课标修订组专家 16 人,组织专家大小报告 42 场,展示优秀课例 14 节。

“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教师素养提升体系对于落实全国、全省和我市教育大会精神,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强化教书育人使命感,建设自觉肩负“三传三塑”时代重任的 “四有”好老师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

  

聚焦三年行动计划,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第(三)项“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深化课程课堂教学变革,推进教师育人方式改革,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研究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支持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聚焦课程课堂,构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

  完善设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监测中心、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STEAM 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课程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中心(包括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家庭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思维型教学研究中心,形成支撑“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的“八大教育实践中心”

  设立西安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市级样本实验基地397所、西安普通高中新课标新高考学科教研基地175所、西安中小学品质课程实验基地116所、西安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基地77所、西安市STEAM教育实验基地62所,完善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含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实验学校、家庭教育示范学校、思维型教学实验学校,形成支撑“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的“八大教科研特色基地”

以“八大实践中心”和“八大教科研特色基地”工作为抓手,聚焦课程课堂,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推进品质课程建设,开展财经素养教育、STEAM教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建设实践和系列培训工作,变革教师育人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深耕课堂,推进 “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改革,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全面发展质量培养体系。

  “八大实践中心”和“八大教科研特色基地”的设立,是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中小学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是顺应新时代教育呼唤,深化课程改革和创新学习方式的有效抓手。特色基地工作有序扎实推进,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讲述西安教育故事,彰显西安教育自信,西安教育逐步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在我省以及教育部、其他兄弟省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西安教育正朝向纵深、高质量发展迈进。2019年以来,太原、乌鲁木齐、成都等兄弟城市先后到西安考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取经学习;我市组织新课标新高考学科教研基地百余名教师赴温州参加交流观摩研讨活动;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品质课程研讨会上,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带领包括西安新知小学教育集团、高新二小、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在内的省内7所知名学校校长、教科研主任及骨干教师一行32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这7所学校均被授予“全国品质课程实验学校”荣誉称号;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发起“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为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探路;在“第二届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雄安论坛”上,我市人工智能的教育探索、具体做法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成立西安市STEA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也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全国设立的11家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开足开齐国家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开设具有地域特征的拓展性地方课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构建学校特色课程体系。鼓励各校探索开展STEAM、人工智能、财经素养、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逐步打造科学化、多元化、开放性、高质量的特色课程体系。大力开展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审辩思维、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动手实践,自我规划、信息素养等适应未来发展的国际化综合能力。

  设立西安市课程发展研究中心,在于引领各校立足学校发展历史,挖掘学校文化,打造体现办学特色,形成贯通教学、管理、学生学习各维度的大课程观念,构建体现学校育人特色和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以学校课程变革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从而最终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挥好引领、服务的作用,实现协同创新,顶天接地的工作理念,用课程改革助推西安教育的内涵特色发展。中心每年举办课程建设展示系列活动和大型课程建设论坛,聚焦课程改革的热点,引领我市中小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同时,组织专家研究、论证、总结,将一线学校成熟的经验,转化为成果,形成西安经验,树立西安品牌,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市教科所自设立课程研究中心以来,积极对标上海、南京等地市课程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创新性带领全市中小学开展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各项工作,在全市中小学校遴选116所实验校作为课程建设典型,品质课程巡展活动聚焦课程课堂和育人质量的提升,通过举办教学观摩研讨、品质课程论坛和培训等形式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019年共举办“聚焦审辨式阅读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聚焦脑科学,孵化国家级教学成果”、“聚焦综合实践课堂 助力创新人才培养”、“聚焦生命化阅读,生命健康成长”等12期“西安好课堂 品质课程分享”系列活动,涉及9个区县:雁塔区1期,莲湖区2期,新城区1期,灞桥区2期,未央区2期,高新区1期,阎良区1期,曲江新区1期,经开区1期。每期参会人员均在300人以上,12期共计参训区县教育局局长、基教科干部、市区教研员、116所品质课程实验学校校长、教师、全市校长教师,共计6000余人,外请专家报告10余场,省市专家报告6场。现场观摩课60余节。涉及小学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思政,科学,班队会等9个学科。还有很多新课型的探索:语数专题课、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语文与音乐整合课、项目式学习、专题思维课、 STEAM课、人工智能课等,引领我市课程建设,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市教科所解慧明所长带领我市23所中小学校长、副校长、骨干教师共计80余人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品质课程研讨会活动。解慧明所长作为特邀专家在“联盟智慧与全真观察”板块作了《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品质课程实践探索》专题报告。向全国参会专家及代表介绍了西安教育改革“名校+”工程实施推动的主要举措和显著成效,交流了我市教科研工作助推全市教育改革,推进“名校+”工程实施的各项创新举措,最后聚焦我中小学品质课程建设情况,以116所品质课程建设实验校为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巡展活动,孵化孕育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学校课程图景等。我市学校课程建设成果已经正式出版多项成果专著,获得全国、省级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多项奖励,得到了全国多位专家的肯定和与会代表高度的认可。在本次研讨会上,西安市被授予“全国品质课程实验区”荣誉称号。高新第一小学,曲江第一小学,阎良区关山中学等12所学校喜获“全国品质课程实验联盟学校”称号,继第三届品质课程全国大会后,西安市共有19所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品质课程实验学校”。

目前,我市学校课程建设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在全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小学品质课程案例:高新国际学校“全人课程”、高新二小“生本多彩课程”、纺织城小学“3×2阳光课程”、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蒲公英课程”、远东一小“悦课程体系”、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梧桐之声课程”、高新一小“一品课程”、高新四小“新教育课程”、西安小学“书香课程”、高新三小“七彩枫叶课程”、西安实验小学“尚德课程”、青年路小学“青蓝课程”、新知小学“311课程”、远东二小“原点课程”、后宰门小学“风华课程”、曲江一小“美课程”等。

初中品质课程案例:爱知中学“六品课程体系”、高新一中初中校区“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高新第二学校“知行课程”、逸翠园学校“梦想起飞课程”等。

高中品质课程案例:西安中学“三化一体课程”、高新一中高中部“一体两翼课程”、交大附中“综合课程”、西安市第一中学“三类五系列课程”、西安铁一中学“一体四翼”幸福课程等。

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课程,课程的核心是课堂。西安好课堂抓住了课程质量建设的根本,抓在了要害、抓在了关键。学校之间最显著的差别是在课堂上,一个没有好课堂的学校不能称其为好学校,一个上不了好课堂的老师难以成为好老师。诸多教育改革、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等最终都要体现在课堂上,课堂是主战场、是试金石。有学生的地方理应有好课堂,让好课堂遍地开花,让好教育桃李芬芳。西安好课堂意义就在于此,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不断挖掘孵化优质学校课程建设案例的同时,我们深入做好“西安好课堂”的课堂展示活动。将各校课程建设成果体现在每一节课堂上,不断思考总结好课堂的标准,逐步形成西安好课堂的独特思考和见解。西安好课堂既是奋斗目标,也是基本要求,更是广大教师激扬青春、绽放光彩、实现梦想、赢得尊严、彰显光荣的空间和舞台。

西安好课堂应具备六个特质,一是西安好课堂凸显“五育”内容课程化、核心素养校本化、课程建构体系化、质量评价激励化。二是西安好课堂体现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探究式、分享式。老师要把课堂调动起来、与学生互动起来,师生一起把课堂气氛营造出来,驱动构建有动感、有效能、有共鸣、有碰撞、有火花的品质课堂。三是师生共同打造西安好课堂,老师要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的导师,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享受成长。四是西安好课堂,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向小学的40分钟要质量、向中学的45分钟要质量。这是对每所学校和每位老师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教师能力培训提升的目标导向,更是新时代教育人的初心情怀和使命担当。五是西安好课堂不仅教授知识,更是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革命首先是思维革命,要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经过思维认知的课堂,就有了灵魂,就有了魅力。六是西安好课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基于个体化差异,因材(才)施教、有教无类、机会均等。要释放孩子的天性,发扬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自己,也成就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做最灿烂的自己。

  教育部国家教材局局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根本标志的内涵发展的全新阶段。改革的重点越来越聚焦在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一系列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学校要切实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规划和特色建设,形成学校课程体系自身的特点。”

目前西安好课堂相继实施了品质课程分享、名校优课乡村行、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多彩微课动起来、家校讲堂进行时、精品网课别样红等系列常态活动。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聚焦课程改革,聚焦育人方式改革,聚焦中高考改革,打造形成西安好课堂特色品牌,助推构建西安基础教育新高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市。

  

聚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教科研“141”方案助力百所公办学校质量大提升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让更多孩子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扎实推进西安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提升市民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按照市教育局将开展“百所学校大提升 千名校长大培训 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统一安排部署,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印发《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助力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141”工作方案》,全力助力百所公办学校质量大提升。

一、举办教科研助力百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研讨会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20年1月9日举办教科研助力百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研讨会,助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稳步快速提升。本次会议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承办。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指出,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学习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根本是从教到学的转变。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强调,思维才有力量!就教育来说,小到一所学校、一名教师,确实要思考思想如何提升,思维如何转换,如何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时代的需要。本次活动特邀了著名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做了《思维型教学的理论与实施途径》的专家报告,受到与会校长的强烈反响和一致好评。

  会上,解慧明所长解读了《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助力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141”工作方案》。“141”工作方案即“1评价”、“4提升”、“1总结”,“1评价”即质量提升评价;“4提升”即队伍提升、课程提升、教科研提升、家校共育提升;“1总结”即总结大会,使教科研助力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落到实处。

  解慧明指出,百所学校质量提升“141”工作方案是服务我市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大局、关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举措,方案以“1评价”为引领、以“4提升”为抓手、以“1总结”为激励,整合教育专家、名校、名校长,名师开展师德师风、德育、课程建设、教研、教学、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训和提升,教科所将研制《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提升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以评价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引领学校内涵发展,加快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西安市共300多位校长、各区县教科研负责人,市教科所相关领导及教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搭建起了百所学校校长工作交流平台,为西安市百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办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凝心聚力、砥砺奋进。

二、战疫情,组织开展“百所公办义务学校教育管理者及班主任网络培训”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教学质量要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必须提升。本次培训聚焦整个学校管理系统,覆盖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从学校和班级工作的顶层设计到管理策略、实施方法全方位的进行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扩展教育视野。日前,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百所公办义务学校教育管理者及班主任网络培训”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紧紧围绕市教育局中心工作,按照《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包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市教发〔2019〕190号)和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科研助力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141”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新冠肺炎防控实际,在全市组织开展的主要针对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公益培训。

  教学质量要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必须提升。此次公益培训从3月2日—4月9日,将历时38天,以线上培训方式进行,市教科所特邀请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为西安地区开通培训专区,相关参培人员免费注册并听课。培训课程丰富,紧抓学校和班级管理的核心,聚焦整个学校管理系统,覆盖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从学校和班级工作的顶层设计到管理策略、实施方法等全方位进行培训,更新教育理念,扩展教育视野。

14节校长课程以“提高校长领导力”为主题,围绕校长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专业素质要求,设置了教育本质的新认识、走向未来学校的十大变革、智能化时代学校德育方式变革研究、学校活力的源泉与机制、教育创新背景下的学校使命、校园文化建设、国际教育与中国精神、名校特色案例等课程。

12节班主任课程以“提高班级领导力”为主题,围绕规划班级发展、营造班级文化、优化内部管理、师生家校有效沟通、班级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专业素质要求,设置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新教育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创新、班级重难点管理的新智慧、提升主题班会教育实效性的理念和方法、班级建设的逻辑、班级活动促进文化建设、家校智慧协作、如何打造高效的班级管理团队、班本课程与德育课程建设等。

  此次培训主要面向全市202所公办小学、初中学校校长、班主任及相关教师。由于课程质量高、培训方式灵活便捷,培训受到了全市众多学校的热烈欢迎,许多名单以外的公办、民办中小学校长和老师纷纷致电,强烈要求报名参加培训。目前,在平台参培的学校已经有300多所,在线培训学员4000多人。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市教科所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各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区县进校(教研室)快速行动,众多学校纷纷组织本校教师培训活动。抗击疫情学习提高两不误,这份“精神大餐”为学校发展未雨绸缪,高质量的公益课程受到广大学校欢迎。

  其中,高新第二小学积极响应西安市教科所“百所公办义务学校教育管理者及班主任网络培训”文件要求,张惠兰校长带领全校班主任老师、中层领导70余人进行线上专业学习。航天城一中校长徐雄感言,“真心感谢教科所搭建舞台,指导帮扶。这次市教科所组织的网络培训,航天一中全员参与,全体干部参加校长培训,全体职工参加班主任培训。”马旗寨小学校长王新茹学习感言,“这次培训,静下心来学习,让我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也对我们学校正在梳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和学生学科素养提升方案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和鲜活的实践例子。感谢市教科所的安排。”,等等。

  

聚焦三年行动计划,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战疫情“一二三四五六”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2019-2021年)》,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建立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覆盖各年级、各学段、各学科、各专业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形成了思政课战‘疫’微课堂、初三高三毕业班“精品课程”、西安“名师同步在线课堂”、西安市初中毕业班教师中考备考线上培训、西安市高中毕业班教师高考备考线上培训等优质教育资源,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推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重要指示精神和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幼儿园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市教通〔2020〕6号)统一部署,市教科所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同时间赛跑,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力以赴“名师同步在线课堂”工作,确保2月10日开学后,全市中小学生在家上好课。

  按市教育局部署要求,市教科所成立防控疫情落实“停课不停学”“一办两组”工作机构(一办:防控疫情落实“停课不停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两组:疫情防控组和“停课不停学”组)。其中,“停课不停学”组细分工作领导小组、“精品课程”录制组、“直播课程”审核专家组、审核组长组、市教科所疫情防控组等共15个工作小组,各司其职,高效有序、把落实工作做实做细,确保效果,以扎实工作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形成了战疫情“一二三四五六”——即构建一个大格局,聚焦初三高三毕业班师生两大群体,立足三个“全”,协同四支队伍,呈现五大特点,做好六个“统筹”。

一、构建一个思政教育大格局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展开了一场疫情防控的战争。从医护人员义无反顾驰援武汉到社会各界竭尽所能捐献物资,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群防群控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这些战“疫”先锋和他们的感人故事,都是新时代学校思政理论课的生动教材。

在西安市教育局的统筹部署安排下,西安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市教科所、西安教育电视台联合实施,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推出10节“思政课战‘疫’微课堂”。西安市教科所全力以赴,在全市中小学遴选思政课专家名师7人,推出7节思政微课堂,分别是:陕西省西安中学思政教师李晨光的《共同战“疫”: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西安经开一中思政教师肖晓锋的《彰显科学精神,传递思政温度》、西安铁一中学思政教师刘珮的《抗击新冠疫情 感受中国力量》、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思政教师解琳那的《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引导学生向美向善》、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思政教师王义群的《战“疫”有我、同心前行》、西北工业大学附小思政教师魏红的《平凡也有力量》、在北京参加了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西安兴华小学思政教师王良的《与国同行,战“疫”必胜》。  

  上好战“疫”思政微课堂,构建“思政”教育大格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紧紧抓住“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的关键环节,攻坚克难,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将防疫抗疫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教育案例融入思政课线上微课堂,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等融入思政课线上微课堂,将线上“思政微课堂”同线下“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引领居家学生在战“疫”中全面成长。

二、聚焦初三、高三毕业班师生两大群体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初三、高三毕业班师生的校园复习计划和节奏,面对中高考和疫情双重压力,不少学生和家长产生了焦虑情绪。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聚焦初三、高三毕业年级师生两大群体,在全市遴选专家名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市教学能手等),针对常见考点和热点,进行总结复习课程的讲解,形成一批初三、高三毕业班线上“精品课程”,受到初三、高三毕业班师生及家长的广泛好评,有效指导并帮助毕业班学生居家学习,缓解学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

   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在扎实做好高三、初三开学的准备的同时,在市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经过认真筹备,高标准遴选专家,市教科所和教育电视台组织实施,各学科教研员、各位课程专家、技术专家精心“备+审+录”,经各方通力合作,由西安市教育局举办,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西安教育电视台共同承办的2020年西安市初中毕业班教师中考备考培训于3月30日正式上线。

“精品课程”和中考备考培训是为了我市初中毕业班教师能更深入了解当年中考改革的指导思想、命题趋势、复习策略,加强对初中毕业年级教学、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效提升我市中考的教学质量而举办,作为开展多年的品牌培训项目,对我市各初中学校每年的中考备考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备受各校老师的欢迎和赞誉。由于该培训须在每年中考季学期开学初举办,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此项培训工作,遴选了由市、区教研员、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分校、西安铁一中分校、高新一中初中校区、西安交大附中分校、陕西师范大学附中分校、市八十三中学、市二十三中学等13所学校(单位)的名师组成的37位专家的课程资源团队。专家团队精心备课,市级教研员严格审核,提供九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和八年级生物、地理9个学科的共37节课程资源。

  为帮助我市高三毕业班教师更深刻地把握 2020 年高考数学改革方向,明确复习备考的重点及策略方法,理解髙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西安市教科所协同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组于3月27日举行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高中数学高考复习备考线上公益培训”》,其他高考学科培训也将陆续安排。

三、立足三个“全”,即立足全学段、全学科、全领域

课程同步行,中小学十二个年级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按照市教育局《西安市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幼儿园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统一部署,市教科所全体人员,协同区县进校(教研室)、相关学校名师,包括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在内的500余名教学专家名师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工作,以扎实工作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针对初三、高三毕业年级学生,进行总结复习课程的讲解,形成一批精品课程。针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小学一年级到高中的主要科目课程,安排每天课程表,审核非毕业班同步在线课堂,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授课内容涵盖三个学段十二个年级,是新学期系列化、体系化的课程设计,精准、同步对接学生学习内容。

引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劳动教育等全领域教育。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解慧明以敏锐的教育眼光洞察时局,于2月18日发表《抗击疫情,带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契机》,就战“疫”中的爱国教育和信念教育、生命教育和价值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情绪能力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做了详细论述,我市众多学校抢抓战“疫”中的教育契机,开展了全领域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时,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解慧明于3月2日撰写《劳动教育正当时,劳动托起中国梦》,提出指导孩子进行自主阅读、自主锻炼、自主劳动、自主探究等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孩子自主管理,实现学生更有价值的成长。提倡学校、老师和家长引导孩子开展科学小实验、科技创新手工制作、家务劳动、家庭美化劳动等劳动教育活动,以劳动教育促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孩子在生活世界或真实情境中获得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解释、判断评价、创新创造等关键素养,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成长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两篇文章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和转载,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充分发挥了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

四、协同教科研机构、名校、名校长、名师等四支队伍,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教科研工作局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重要指示精神和西安市教育局《西安市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幼儿园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工作方案》统一部署,市教科所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协同教科研机构、名校、名校长、名师等四支队伍,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的教科研工作局面。

  市区两级教科研部门积极发挥研究、服务、引领、指导作用,推动全市、各区县和学校扎实有序开展各年级在线课程设置、精品课录制、线上教学指导等工作。西安市教科所——团队协作,举起“停课不停学”奋战之旗;各区县进校(教研室)呈现特殊时期教科研工作新样态,如,碑林进校——依托“名师+”研修共同体,全面开展教学指导;莲湖进校——统整教研力量,“隔空”助力教学;新城进校——停课不停学,教研云助力;长安教研室——使命担当催动力 追求质量勇为先等。

  协同西北工业大学附中及其分校,西安铁一中学及其分校、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及其初中校区、西安交大附中及其分校等名校,充分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优势、示范引领作用和社会责任担当,在名师遴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先进管理理念输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教育系统战“疫”过程中,西安市教科所协同一批名校长,分享疫情期间学校的教育管理经验。西安教育科研微信公众平台发表西安高新第一中学校长王淑芳《高新一中开学第一课:共克时艰 我们在一起 》、西安铁一中学校长庆群《西安铁一中学开学第一课: 希望萌发 春光在前》、长安一中校长赵根厚《长安一中开学第一课: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西航三校校长杨辉《众志成城战疫情 人人有责学先锋》等文章,收到广大学校教育管理者的高度赞誉。

  组织500余名省市专家名师,既有正高级、特级教师,也有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等,夜以继日做好网课课表制定、课程备审等工作。自1月30日接到通知到2月9日“西安名师同步在线课堂”正式上线前夜,短短10天时间,按日提前制定了五周课表,备、审网课1624节。其中,邀请到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西安市黄河中学马骏老师为全市师生撰写文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几点建议》。

五、西安“名师同步在线课堂”有序开展,获得好评,呈现出五大特点

  西安市自2月10号正式上线的“名师同步在线课堂”,上线当天,通过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及其公众微信号和西安教育电视台公众微信号共浏览人次1895.9808万人次,观看人数214.3221万人,获得好评,呈现出五大特点:

网格管理。市教育局党委统一部署安排,市教育局各处室、市教科所、市教育电视台、各区县教育局、各中小学通力协作,科学施策,为全市网络在线学习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名师在线。在全市遴选了师德高尚、专业过硬、赞誉度高、影响力大,深受学生欢迎的专家名师,既有正高级、特级教师,也有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等。协同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80所学校、500余名省市专家名师,夜以继日做好学生在线课程设置、课表制定、备课、审核、录制、播出等工作。

全段覆盖。授课内容涵盖小初高三个学段十二个年级。针对初三、高三毕业年级学生,上线的是专题复习精品课程。针对高一高二及初一初二、小学一至六六个年级,课程安排,从每天课程总量、每节时长均予以把控,不增加学生负担,保障全体师生学习生活正常运转。

特色鲜明。“名师同步在线课堂”是新学期系列化、体系化的课程设置,精准、同步对接学生学习内容。同时结合疫情设置了“思政课战‘疫’微课堂”,组建大中小各学段名师团队连夜录制,为全市大中小学生提供系列高质量思政微课。思政教师振奋人心的“战疫”金句回响在中小学生的耳边,课程资源好评如潮。同时市教科所抢抓契机,实施开展劳动教育、艺术教育、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等引领和指导。

质量高优。“名师同步在线课堂”的课程内容、重点、难点等均按照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进行设置,每一节上线课都经过严格程序、层层把关——名师自主备课、学科组研讨、教研员指导、审核、专家组审定,教育电视台录制、上传、播出,确保课程质量高优。

西安“名师同步在线课堂”从播出到现在,有序开展,获得好评。正如“今日头条”新闻热评:“在西安,除了医护人员、交警等,其实还有一个职业做的很棒——就是教师,疫中停课不停学,红烛在线担使命。

六、做好“停课不停学”六个“统筹”

一是统筹利用电视和网络资源,西安“名师同步在线课堂”通过微信平台、西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电视等多途径播出,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面覆盖,特别是满足了蓝田县、长安区、鄠邑区等一些偏远农村无网络或信号弱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二是统筹课程学习和战疫专题教育,开设“思政课战‘疫’微课堂”,组建大中小各学段思政名师团队连夜录制,为全市大中小学生提供系列高质量思政微课,特别是推出思政教师振奋人心的战“疫”金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引领,注重将战“疫”先进事迹教育和防疫知识、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尊重客观世界、科学理性行事,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三是统筹线上学习特点和学生实际需要,线上每节课不超过20分钟,每天四节课,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加强学习指导,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自助管理;四是统筹用好本地资源和国家平台,在做好西安“名师同步在线课堂”的同时,指导各区县和学校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4频道空中课堂学习资源;五是统筹发挥骨干教师和全体教师作用,组织学科教研员、优秀骨干教师进行课程录制、资源提供和线上教学指导,同时组织全体教师以多种方式广泛参与学生线上学习指导、答疑和家校沟通等工作;六是统筹积极推进和规范实施相结合,注重及时调整规范线上教学行为,遴选部分名师录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不强行要求学生、坚决避免造成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将继续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聚焦《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立足“研究、服务、引领、指导”宗旨,发挥“评价、科研、教研、培训”职能,深化西安教育“名校+”工程,持续实施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科研助力“名校+”工程“431”工作方案》《教科研助力西安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质量提升“141”工作方案》以教科研“131”为工作思路,责任担当,协同创新,助力西安教育纵深、特色、内涵、高质量发展。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2021年上海小学课程表_《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

导语昨天第一天开学!家长们在开心之余还带着点对娃的担心,好奇他们在学校会做什么,能不能适应校园生活。学海君这就给家长们汇报一下

07-22

2021年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内容_数学课程标准2021版小学

来源:微言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来了4月2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跟

07-22

上海中小学2021课程计划_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

说起英语,相信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吧。比如说我吧,初一的时候才开始学习,照着书写没有问题,比汉字好写多了,可是读就犯难了,舌头打

07-22

上海小学2021课程计划_2021上海小学课程表

近日一则消息在自媒体上广泛传播↓↓↓教育部最新通知:体育将取代英语成为主科,今年9月开始实施,此后‘语数英’将改为‘语数体’。

07-22

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_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目标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关系

小学美术《调配复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复色的概念掌握调配复色的方法;过程与方话:通过观累、讨论、分析。学会运用复色调配

07-2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原文_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修订版的大致变化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