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潘星教育网资源平台!
潘星教育网>小学教育>小升初>正文

菏泽小升初试题_小升初的考试

更新时间:2022-01-21 19:19:04作者:潘星教育网阅读量:84

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古诗文(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4分)默写唐代诗人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2.(4分)依据课文填空。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②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③陈涉太息曰:“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④大人者,言不必信, 惟义所在。(传统文化《孟子•离娄下》)

  3.(4分)根据提示默写。

  ①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月亮仿佛一面刚刚打磨过的明镜”意思的诗句是:

  ②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赞美当代英雄豪杰的诗句是: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4.(4分)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听百舌①

  韦 鼎

  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

  那②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

  【注】①百舌:鸟名。这种鸟黑羽黄嘴,能反复模仿百鸟之音。②那:即“哪”。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2)请简要赏析“惊”字的妙处。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5.(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②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选自司马迁《项羽本纪》,有改动)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之不惠

  ②何苦而不平

  ③惧其不已也

  ④不足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山不加增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辍耕之垄上

  C.以残年余力

  何以战

  D.其如土石何

  屠自后断其股

  (3)下列各项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忌不自信。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南冥者,天池也。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5)简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并谈谈启示。

二、现代文(40分)(一)(10分)

  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1)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2)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3)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二)(14分)

  7.(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悬崖边的树

  林清玄

  我读初中的时候,成绩不好。由于对课外书及美术的热爱,我的初中生活一直过得迷迷糊糊,好像一转眼就升上初三了。

  就在初三刚开始不久,父亲把我叫去,说:“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看你初中毕业不要去高雄参加联考了,你去台南考。”我当场怔在那里,因为在我居住的乡镇,所有的孩子都是参加高雄联考,去台南考试,无异就是放逐,连在乡镇里的旗美高中也不能考了。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我自己一个人跑到台南去考高中,放榜的时候发现考上了一个从未听说过的高中﹣﹣私立瀛海高中。

  瀛海高中刚成立不久,是超迷你的学校,每一年级只有三个班,整个高中加起来只有三百多人。学校在盐分地带,几乎可以用“寸草不生”来形容。土地因为盐分过高,一片灰白色。学校独立于郊野,四面都是蔗田和稻田。记得入学注册时是爸爸陪我去的,他看到那么简陋的校舍和荒凉的景色,大吃一惊,非常讶异地问我:“你怎么会考上这种学校?”

  由于学生很少,大部分的学生都住校,我也开始了离家的生活。住在学校时认识了许多死党,加上无人管教,我的心就像鸟飞出笼子一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读课外书,画画和写文章。每到假日,我就跑到台南市去看电影、逛书店。我的高中生活大致是快乐的,除了功课以外。学校的功课日渐令我厌烦,赤字一天一天增加,到高一结束时,有一大半的功课都是补考才通过的。这时,我暗暗地准备辍学或转学,当我把这想法告诉爸爸,他气得好几天不和我说话。有一天,他终于开口了:“你再读一学期,真的不行,再转回来吧!”

  升入高二,我们换了导师,是一位七十岁的老头,听说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教。他就是后来彻底改造我的王雨苍老师。

  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然后告诉我:“你在报纸上的文章我看过,写得真不错。”这是第一位确定那些文章是我写的老师,以前的老师都以为只是同名同姓的人。然后,王老师告诉我,他从事教育工作快五十年了,学生的素质他差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之所以退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不只是因为兴趣,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王老师搂着我的肩膀说:“你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从未被老师如此感性地对待,当场就红了眼睛。

  接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我把一部分的心力用在课业上,功课虽然不好,也还在及格边缘。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不仅作品陆续发表在报纸杂志上,还连续两次得到全台南市中学作文比赛的第一名。这使我加强了对自己的信心,也更坚定了日后的写作之路。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还有喘息的空间。渴望成为作家的梦想,在我的高中生活中,犹如大海里的浮木,使我不致没顶。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浮木的方向。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虽然大学的考试一直不顺利,但是我知道,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

  一直到现在,我只要想起中学生活,王雨苍老师那高大的身影、红润的双颊就会在眼前浮现,想到他最常对我说的:“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要自暴自弃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王老师寻找的沧海遗珠,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

  现在时空遥隔了,老师的魂魄已远,但我仿佛看到在最陡峭的悬崖边,还长着翠绿的大树。

  (选文有改动)

  (1)简述王雨苍老师改造“我”的经过。

  (2)你认为王雨苍老师是怎样的人?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写父亲有何作用。

  (4)简析以“悬崖边的树”为题的妙处。

(三)(16分)

  8.(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寂寞林公

  胡文彬

  ①五月的福州,赤日炎炎。我辗转于长街短巷,无心看它的繁华与热闹,反复打听的只是两个人的故居和纪念馆,一是林公则徐,一是林公觉民。然而,问酒店白领,茫然;问汽车司机,摇头;问商店店员,不晓;问过往行人,更是不知。于是,我像无头苍蝇似的坐着公共汽车沿主要街道搜寻。皇天不负有心人,位于澳门路16号的林则徐纪念馆终于让我化焦灼为惊喜!

  ②始建于1905年的林文忠公祠,现为林则徐纪念馆。红墙,木楼,江南式园林,倒也清幽。里面展出林则徐的生平业绩、字画著作。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字字力透纸背。厚厚的林则徐文集,灵动飘逸的林公手迹﹣﹣“清风明月不用一钱,静坐读书各得半日”,天赋才华。林则徐本可以做一个闲雅从容的艺术家,是历史的风雨、民族的灾难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③静极了的树德堂里光线幽暗,眼睛好一会才适应。我睁大眼睛仰望肃穆端坐的林公塑像,感受着他的苦痛,他的如墙如山的沉默,沉默的外表里翻卷着岁月的波光与血光,凝重与沉重。御碑亭里三石碑高耸,载着咸丰皇帝在林公身后所作的高度评价。想到他身前本是经天纬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想到他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充军的边塞之地,殚精竭虑,造福一方百姓;想到世界的进步,竟常常是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不禁悲从中来。

  ④大惑不解的是,与厦门鼓浪屿郑成功纪念馆观者如潮的情形相比,林则徐纪念馆却门可罗雀。寥寥无几的几个外地人匆匆浏览,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刚走到拱形的门洞下,手机响了,于是对着林公的祠堂肆无忌惮地大声呵斥着。卖门票的老人睡眼蒙胧,庭院里的空气冷清得令人寒颤。显然,昔日英雄林则徐,已渐渐被许多人冷落淡忘。寂寞林公,150多年前,可是声震寰宇叱咤风云之人,一面迎着海风猎猎飘扬的大纛,以他为鉴曾验证过人性的深度、爱国的情怀与生命的壮美啊!

  ⑤心事重重地走出林则徐纪念馆,我到处打听林觉民的故居,终不能如愿,找不到任何标志,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打量我。我寻找林觉民,不仅因为他是我崇拜的才女林徽因的叔叔,他的故居后来是冰心的祖屋,还因为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一位被两广总督张鸣岐惊为天人、直呼“真奇男子也”的血性男子汉,一位有情有义的大丈夫。这位在日本攻读哲学四年、满腹经纶的福州青年,发现要拯救危如累卵的祖国,哲学是无力的,只有仗剑而起,以死报国。广州起义中他腰部中弹,力竭被捕。在刑堂上,热血男儿林觉民慷慨陈词,痛斥腐败,吁请救国救民。人生的最后一个舞台,他的表演是何等的精彩!我多想亲眼看看他24岁就义前写在一方手帕上的《与妻书》真品:“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此文选入中学课本,因此,据说参观他故居的主要是学生。林公觉民的形象已淡出成人世界,独自寂寞在岁月深处。

  ⑥黯然间心有不甘地再询问林则徐墓、严复墓,回答没对外开放。偌大一座孔庙呢,空空如也,据说等待装修。

  ⑦如果只有赚钱的热闹,而没有文化的繁荣,没有拥戴崇仰民族精英的风尚,富贵气有了,世俗气有了,可雅气没了,文气没了,此乃大不幸也。

  ⑧但愿我的所闻所叹只是管窥一豹,杞人忧天。

  (选文有改动)

  (1)阅读第①﹣③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凝重”“沉重”的感受。

  (2)联系林则徐、林觉民的业绩,谈谈你对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3)品味语言。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

  ②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打量我。

  (4)结合全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写作(50分)

  9.(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景致在山水之间,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景致在生活深处,这是人与人碰撞的火花。因为留心,我们就有了一些关于景致的记录和感悟。

  请以“景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古诗文(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

  1.【解答】答案: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易错字:杨、郎)

  2.【解答】答案:

  ①不求闻达于诸侯(注意“侯”的书写)

  ②苔痕上阶绿(注意“痕”的书写)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注意“鹄”的书写)

  ④行不必果

  3.【解答】答案:

  ①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注意“磨”的书写)

  ②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4.【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作客他乡听到鸟声;后两句写诗人对鸟儿的“埋怨”。此诗不是直接抒情,而是抓住一个典型的瞬间,揭示主人公的那种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

  (2)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惊”字,紧承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光时的凝神状态。“惊”为“心惊”之意,诗人此时正在泛忆不同于万里风烟的江南景色,而百舌的叫声不禁使诗人突然意识到已经是又一个春天来临,此时的江南风光自然会更加秀丽,也更令人怀念。百舌声是诗人在家乡时听惯了的,如今在异乡又突然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自然更增强了诗人对江南家乡故国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使诗人感到在此异乡滞留的时间已久。久客思归,不得不使诗人闻百舌声而骤感惊心。

  答案:

  (1)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乡恋之情,故国之思。

  (2)“惊”字,紧承上句“异”字,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思念江南风光时的凝神状态,同时也使诗人感到在此异乡滞留的时间已久。

  【参考译文】

  离乡万里风光习俗都不相同,忽然它一叫感到心惊。

  怎么能对着远方的来客,叫着这让人心碎的乡音?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5.【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你真的太愚蠢了!惠:同“慧”,聪明。

  ②句意:还怕挖不平吗?苦:愁。

  ③句意: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已:停止。

  ④句意:不值得学。足:值得。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而:表转折关系/而:表承接关系;

  B.之:的/之:到,去;

  C.以:凭借/以:凭借;

  D.其:表反问语气/其:它(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文言句式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

  A.倒装句;

  B.倒装句

  C.倒装句

  D.判断句。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固,顽固。彻,改变。句意: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②重点词:略,一点。竟,结束。句意: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

  (5)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愚公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在定下目标之后,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最终移山成功。【乙】文中的项羽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这为他后面的失败埋下了隐患。结合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得出我们所受的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答案:

  (1)①同“慧”,聪明;②愁;③停止;④值得。

  (2)C

  (3)D

  (4)①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②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结束。

  (5)愚公能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项羽他学什么都不能一心一意,不能坚持到底,缺乏恒心和毅力。示例: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

二、现代文(40分)(一)(10分)

  6.【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阅读全文,根据“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等句子,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即为本题的答案。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一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3)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特点的分析。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很可能”有猜测的意味,表示不肯定的意思,语言严谨,留有余地。所以不能删去。

  答案:

  (1)①地壳的运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3)“很可能”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不符合事实。

(二)(14分)

  7.【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由第6段“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这是第一位确定那些文章是我写的老师”“你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来找老师谈谈。林清玄,你不要自暴自弃呀”等内容可概括为:王老师邀“我”到他家包饺子,肯定、鼓励“我”。由第7段“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使我在升学至上的压力中还有喘息的空间”“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不再对前途畏惧了,虽然大学的考试一直不顺利,但是我知道,我的写作不会再被动摇了”可概括为:对“我”的文章,王老师仔细斟酌、修改,与“我”讨论,使“我”坚定了走写作之路。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听说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因为在省中退休,转到私校来教”“王老师告诉我,他从事教育工作快五十年了,学生的素质他差不多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可见,王老师教学水平很高。由“开学不久,他叫我去他家包饺子”“吃完师母的饺子,告辞的时候,王老师搂着我的肩膀说”可见,王老师关爱学生、和蔼可亲。由“他之所以退而不休,转到私立学校教书,不只是因为兴趣,也是为了寻找沧海遗珠”可见,王老师热爱教育事业,注重发现人才。由“由于王老师的鼓励,我把大部分心力用在写作上”“王老师则是和我一起坐在浮木上的人,并且帮我调整了浮木的方向”“你一定会成功的,不要自暴自弃呀”可见,王老师教育方法得当。由“不管是写作文还是周记,或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王雨苍老师总是仔细斟酌、修改,与我热心讨论”可见,王老师文学功底深厚。

  (3)本题考查对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此题要从刻画人物、表达主旨等角度进行分析。“像你这样的成绩,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看你初中毕业不要去高雄参加联考了,你去台南考”“你怎么会考上这种学校?”父亲的做法与王老师对“我”的鼓励、肯定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王老师关爱学生、富于教育智慧的特点,表现了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的作用之大。父亲对“我”的失望,也体现了“我”的成绩很差,一方面为后文王老师对“我”关心、鼓励的情节作铺垫,另一方面与后文“我”获得的进步形成对比,突出了王老师在“我”的成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4)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但我知道好老师正如同悬崖边的树,能挡住那些失足坠落的学生。”“悬崖边的树”以比喻的方法揭示了本文的主要人物王老师,蕴含着对老师的赞美、感激之情,点明文章主旨。比喻手法使标题生动、新颖,能吸引阅读兴趣。

  答案:

  (1)王老师邀“我”到他家包饺子,肯定、鼓励“我”;对“我”的文章,王老师仔细斟酌、修改,与“我”讨论,使“我”坚定了走写作之路。

  (2)教学水平很高;关爱学生、和蔼可亲;热爱教育事业,注重发现人才;教育方法得当;文学功底深厚。

  (3)①父亲对“我”的失望与王老师对“我”的肯定、鼓励形成对比,突出了王老师关爱学生、富于教育智慧的特点,表现了王老师对“我”的成长起作用之大,表达了“我”对王老师的感激怀念之情。②父亲对“我”的失望,表现了当时“我”成绩很差,这为后文王老师关心、鼓励“我”的情节起铺垫作用;最初成绩差、自我放弃,与后文“我”获得进步、坚定写作方向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了王老师在“我”的成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4)标题运用比喻手法,生动、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交代了文章主要人物,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感激之情。

(三)(16分)

  8.【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已明确答案所在区域是第①﹣③段。由“然而,问酒店白领,茫然;问汽车司机,摇头;问商店店员,不晓;问过往行人,更是不知”可知,民众对历史英雄的淡忘使作者心情沉重。由“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字字力透纸背”可见,林则徐的民族精神使“我”肃然起敬,有“凝重”之感。由“我睁大眼睛仰望肃穆端坐的林公塑像,感受着他的苦痛,他的如墙如山的沉默,沉默的外表里翻卷着岁月的波光与血光,凝重与沉重”可知,民族英雄承受的苦痛,经历的磨难使作者心情沉重。由“想到他身前本是经天纬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想到他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想到世界的进步,竟常常是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不禁悲从中来”可知,作者由林则徐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想到世界的进步常常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心情沉重、悲伤。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此题要求联系林则徐、林觉民的业绩来谈。林则徐“身前本是经天纬地的民族英雄,却遭遇罪臣命运”,林觉民“广州起义中他腰部中弹,力竭被捕。在刑堂上,热血男儿林觉民慷慨陈词,痛斥腐败,吁请救国救民”。这两人致力于救国救民,其民族精神教育了后人,推动了历史进步,却都历经磨难,牺牲了自己。由此可见,划线句的意思是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往往历经磨难,牺牲自己,推动了社会进步,表达了对优秀人物的崇敬和对其遭遇的痛惜之情。

  (3)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第①题要求从修辞角度着手,“仿佛在阅读一部关于民族精神的教科书”,把林则徐纪念堂比作民族精神教科书,是比喻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高度评价了林则徐纪念堂具有的教育意义,表达出对林则徐民族精神的崇敬之情。第②题,“打量”意思是仔细地察看,结合“我到处打听林觉民的故居”“有人竟像看稀有动物似的从头到脚打量我”的语句可知,人们对“我”打听林觉民故居一事感到奇怪,可见人们对民族英雄的陌生、淡忘,表达出“我”对这种现象的忧虑。

  (4)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由“我辗转于长街短巷,无心看它的繁华与热闹,反复打听的只是两个人的故居和纪念馆”“我怀着无限敬意一一瞻仰了树德堂、御碑亭及弥漫着书香气的展室”“人生的最后一个舞台,他的表演是何等的精彩!”可知,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的崇敬、赞美之情。由“然而,问酒店白领,茫然;问汽车司机,摇头;问商店店员,不晓;问过往行人,更是不知”“我到处打听林觉民的故居,终不能如愿”可知,作者表达了对民族英雄被民众淡忘的悲伤、痛惜之情。由“如果只有赚钱的热闹,而没有文化的繁荣,没有拥戴崇仰民族精英的风尚,富贵气有了,世俗气有了,可雅气没了,文气没了,此乃大不幸也”可知,作者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担忧。“但愿我的所闻所叹只是管窥一豹,杞人忧天”表达了作者希望社会能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学习、传承。

  答案:

  (1)①民众对历史英雄的淡忘;②林则徐的民族精神使“我”肃然起敬;③感受到民族英雄承受的苦痛,经历的磨难;④由林则徐以罪臣之身行忠臣之事,想到世界的进步常常以牺牲优秀者为代价。

  (2)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往往历经磨难,牺牲自己推动社会进步,其精神教育后人。表达了对优秀人物的崇敬和对其遭遇的痛惜之情。林则徐推行禁烟,功勋巨大,却遭遇罪臣命运;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被捕牺牲,献出仅24岁的生命。

  (3)“打量”本义是仔细地察看,这里指人们对“我”打听林觉民故居一事感到奇怪。可见人们对民族英雄陌生、淡忘,流露出“我”对这种现象的忧虑。

  (4)①表达了作者对民族英雄的崇敬、赞美之情;②表达了对民族英雄被民众淡忘的悲伤、痛惜之情;③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担忧;④表达了作者希望社会能重视对民族精神的学习、传承。

三、写作(50分)

  9.【解答】

  景致

  故乡的景致是美好的、明亮的、透彻的。多少个日夜,她让我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小时候,父亲总是带我到故乡西边的那片野地里去玩儿。那是片油菜地,夏天经常有蜻蜓、蝴蝶飞来飞去,翅间的一次次扇动牵带着金黄的油菜花翩翩起舞,我的心也随之颤动。一阵风吹过,头顶的几棵杨树沙沙作响,油菜花的点点花粉也被吹到我的鼻尖,“阿嚏﹣﹣﹣”,这令人猝不及防的喷嚏,惊起了好几只蝴蝶。故乡的景致是美好的、令人动情的。

  油菜地的深处是一个隐蔽的湖。好大一片湖水!远远望去,湖边的几间房屋好像一只只蚂蚁一样渺小。湖水非常清澈,水中潜游的鲫鱼清晰可见。当时故乡最受欢迎的野味儿就是这鲫鱼了。令人垂涎的鱼丸烩面、鲜美的鲫鱼豆腐汤、喷香的红烧鲫鱼,各式各样的鲫鱼菜肴,是令我难忘的美食,也是故乡的一道景致。故乡的景致是透彻的、美味的、滋养人的。

  故乡下雨的时候还是有点儿可怕的。天上的乌云黑压压的,真是“黑云压湖湖欲摧”,不过还好,我们那儿多下太阳雨,被雨点儿激起的层层涟漪映衬着阳光,真可谓“湖光向日金鳞开”。雨过天晴,经历了大雨洗礼的花草越发青翠,花仿佛一不小心被触碰了就会碎裂,流出水来。故乡的景致是令人敬畏的,是奇妙的,是明亮的。

  随着我的年龄越来越大,故乡的变化也越来越大。企业征地,拆迁补偿等一系列繁杂的事务开始出现,曾经的蓝天白云已变成了雾霾黑烟,故乡的情味儿也越来越淡了。这让我更加怀念曾经的那个故乡。

  我爱我的故乡,想念她那醉人的景致,怀念她那深深的情味儿。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无锡女中小升初报名_无锡小升初报名学校网上怎么报名

摇号上民办,那还需要学区房吗?热门学校外国语,还可以面试吗?哪些民办摇号比较容易中签?临近择校,很多意向报名民办的家长,对于摇号还是有

07-22

2022小升初科学试卷及答案_2021小升初科学模拟试卷

今日分享一套2022年小升初数学综合练习(七),本号作答,供小学五六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参考练习。

07-22

2022年人教版小升初语文试卷_小升初语文试卷人教版2021

六年级的孩子面临着第一个重要的考试就是小升初考试,在小升初语文复习时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加以巩固,查漏补缺,才能在升学考试中

07-22

小升初数学试卷2022人教版答案_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2021

07-22

2022小升初数学试题及答案_2021~2022年小升初数学考试卷及答案

更多小升初数学内容批量:点击下载

07-22

2022小升初数学试卷及解答_2021~2022年小升初数学考试卷及答案

2022年小升初数学试题精选100道常考题及解析,孩子考试复习用得上,可下载打印给孩子练习,文末有领取方式。

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