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潘星教育网资源平台!
潘星教育网>中学教育>中学课程>正文

中学必背课程讲解_中学教资必背

更新时间:2023-01-31 20:31:25作者:潘星教育网阅读量:62

一、教育目的: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在经过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或怎样的积极变化;狭义: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功能:规范、选择、激励、评价功能。

二、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个教育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概括。

内容: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

特征:全局性、变动性、现实性、阶段性。当前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联系区别

  联系:在对教育社会系的规定上具有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可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区别:1教育目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方针还有怎么培养人和教育事业发展原则。2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

四、教育目的理论:个人本体论、社会本体论、内在目的论、外在目的论、教育准备是生活论、教育适应生活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1全面发展课程价值观;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设计;3回归生活的课程内容观;4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5民主化和多样化的课程管理观。

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七、教学的意义与任务: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教育学生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意义:1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品质和审美才能,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备课;4工作学生个人发展

八、教学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成绩检查与评定。

九、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计划的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形成科 学世界观和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十、教学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2、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相统一;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统一。

十一、教学原则

  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1、直观性原则: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实物、模像、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按照教学大纲顺序;教学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4、巩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在理解基础上巩固、保证巩固的科学性、巩固具体方式多样化、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5、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十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演示法、苏格拉底法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主要趋势:1、实施素质教育;2、基础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3、 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十三、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以班级为教学单位,每班固定人数,学生按一定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定。(按班级实行分科教学,不同学科由不同专业教师分别承当,教学内容基本统一。

  教学以课时为单位,并严格按照上课时间进行。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性,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过于强调机智、同步和标准;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发展个性;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理论脱离实际)。2、个别教学;3、分组教学

十四、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注意的特征: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注意的品质:广度、稳定性、分配、转移。

十五、影响注意转移因素: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3、个体精神类型和自控能力;4、明确的信号提示

十六、培养记忆的能力:1、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2、充分利用无意记忆;3、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4、合理安排记忆材料;5、适当运用记忆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十七、记忆的分类:一、根据记忆的内容来分类,我们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1、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2、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为记忆内容的记忆;3、运动记忆: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4、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规律等为记忆内容的记忆。二、根据记忆储存的时间长短来划分,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十八、思维的特征: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

  思维种类: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1、直观动作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2、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3、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

  二、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三、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四、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1、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思维;2、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都是智力活动不可缺少的思维,都带有创造的成分,而发散思维最能代表创造性的特征。五、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十九、动机功能:激活功能、强化功能、指向功能

二十、动机理论:1、驱动理论(当有机体需要得不得满足时,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动刺激,这种刺激引起的反应使需要得到满足);2、强化理论(1、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但正强化石通过呈现愉快的刺激方式来达到目的的,负强化石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达到目的的;2、正强化和惩罚都是通过呈现刺激来达到目的,正强化是呈现愉快刺激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降低反应发生概率;3、负强化和惩罚都涉及厌恶刺激,但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降低反应发生概率)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4、认知失调理论(利昂。费斯廷)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6、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7、成败归因理论(韦纳)

二十一、学习策略:

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2、精加工策略(有效资源管理策略),3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监控策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3.调节策略

二十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学习;2、根据问题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学习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倒U曲线)

二十三、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换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二十四、影响动学习动机形成因素:1内部因素:学生自身需要和目标结构,成熟和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好个性差别,志向水平和价值观,焦虑程度,外因:家庭环境,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

二十五、迁移的分类: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发生方式(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相互学习发生影响方向(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发生效果(正迁移和负迁移)

  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2、共同要述说;3、概括化迁移说;4、关系转换说;5、认知结构迁移说

二十六、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1、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或法规迁移;2、创设和应用相似学习情境;3、总结学习经验,学习方法;4、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互结合

二十七、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知能力正常,智力在正常值以上;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自觉性、自律性顽强性等;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5、和谐的人际关系;6、较强的适应能力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映:统考、学习、升学等压力);2、强迫症;3、恐惧症(对特定无实在危害的事物或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4、抑郁症;5、上网成瘾

二十八、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

  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1)前习俗水平(0~9岁)道德的价值是由外在的要求而定。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9~15岁)道德的价值在于符合别人的期待和保持传统的秩序。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自觉的遵守公共规则。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二十九、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是刺激和反应相联结,所有的行为都是习得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认知主义: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比如问题解决技术(规则的演绎、推导与简单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代表人物:布鲁纳 和 奥苏贝尔

人本主义: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对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对个性强,性格孤僻的学生的教育。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和学生的热爱,要有责任心。代表人物: 马斯洛和罗杰斯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适合于非良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一些需要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者要有很强的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环境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代表人物: 皮亚杰

三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2岁左右)。此时语言还未形成,主要通过感知觉来与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观的关系;

  第二,前运算阶段(2岁~7岁左右)。语言的出现与发展,使儿童能用表象、言语,以及符号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但其思维还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第三,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左右)。思维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但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

  第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15岁左右)。能够把思维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已经进入到了抽象的

三十一、人格基本特征

  1、人格定义: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态度、气候、性格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1)人格的整体性。它是指人格不是单一的特质,更不是多个特质或特征的简单堆砌,而是多个身心特质之间相互密切联系的一个有机组织。

  (2)人格的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种稳定性一方面表现为跨时间的持续性,即个体的人格特征在不同年龄阶段趋于稳定;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格特征跨情境的一致性,

  (3)人格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各人格特质的数量、组合方式上,还体现在每种特质的表现方式上,即便都是外向的人,表达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别

  (4)人格的社会性。人们出生之时只是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与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区别。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气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稳定的动力特点。性格:人在对现实态度和行为中表现出较稳定二有核心有意的心理特征

三十二、德育的概念和意义

  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社会要求和德育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地的政治思想意识和思想品德的活动

意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和条件;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证和条件;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保证和条件

三十三、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三十四、德育的基本规律:1、学生知、情、意、行等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德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三十五、德育的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2、理想和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纪律和法律教育,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品德是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或特征

三十六、品德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三十七、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适当的奖罚;4、利用群体约束;5、价值观辨析

三十八、中学生品德发展特点: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理念和道德理想;品德结构更为完善;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三十九、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初步松散阶段;2、基本形成阶段;3、巩固发展阶段

四十、班级形成的条件:1确立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舆论和班风

四十一、课堂管理原则:1、了解学生的需要;2、创造积极的课堂人际关系;3、有效的教学措施;4、建立相对稳定的课堂规范

四十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学校管理水平;2、教师管理能力;3、学生学习行为

四十三、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1、认真备课;2、语言要幽默;3、多鼓励和表扬

四十四、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纪律(教师的指导、惩罚、奖励、组织、安排日程以及同情、理解、协助、支持、征求采纳学生的意见等等都可以促成一定的课堂纪律,这对儿童、青少年纪律的形成是不可缺少的。);

  2、集体促成纪律(儿童,少年进入中小学,开始了真正的集体生活。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便开始参照群体准则、行为规范来规定自己的言行);

  3、任务促成纪律(某些学习任务会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而对其他诱惑性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每个人对学习目的、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条件的。学生对任务的理解越深刻,越能把眼前的行动与任务联系起来,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任务的需要。);

  4、自我促成纪律(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自治能力的增进,儿童逐步将社会要求、班级和教师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独立思考,自觉地遵守正确的班级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守纪习惯。)

四十五、如何形成一个有效的课堂管理: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2、师生共同制定并实施课堂纪律;3、妥当安排教室学习环境

四十六、中学生课堂问题形成主要原因:1、内在因素(性格类型不同、情绪情感不平衡、认知能力发展失衡)2、外在因素(教师授课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师生关系紧张、课堂规律缺乏合理性、不良课堂环境影响,不良家庭影响)

四十七、学生管理原则:1科学性,2全面发展,3集体,4主客体统一,5平等和尊重

四十八、班主任工作内容和方法,培养班集体:1、制定班级管理目标;2、健全班级组织机构;3、完善班级组织制度;4、协调好班级内外各种关系

四十九、课外活动的含义及特点: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性;2、学生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3、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不受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限制,是以参加者的愿望、爱好、特长和接受水平来确定的。

五十、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任务:

意义:1、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充实学生课余文化生活;4、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任务: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课外活动的内容:科技、学科、文学艺术、体育、社会、传统节假日、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活动的形式:群众性活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提纲_中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答案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程、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07-22

长郡中学课程改革_长郡教育集团初中课程中心2018至2019

来源:【长沙晚报网】改革评价机制师生都成最好长沙市六中变中求真,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百年名校炫青春样本岳霞杨礼杨珉子走进市六中校

07-22

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训_分析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发展的历史及经验教训

编者按:毛泽东科学总结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生命线,亦是实现党自我革新的关键所在,更

07-22

2021长郡中学课程表_长郡中学 2021

长沙民间一直有严长郡、松雅礼的说法,今天我们就来从作息时间这个角度和大家分析一下,四大名校中,哪所学校作息时间最长?长沙其他高中

07-22

中学实践课程题目_中学生实践课题题目大全

1月20日,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百年星火,逐梦有我政策宣讲服务队于山东泰安、临沂等地区进行党史宣讲活动。为弘扬十九届六中全会精

07-22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提纲_中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答案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程、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