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潘星教育网资源平台!
潘星教育网>小学教育>小学资讯>正文

东桥中心小学二年级读后感_小学二年级读后感模板

更新时间:2022-09-05 16:38:37作者:潘星教育网阅读量:110

东桥中心小学二年级读后感

东桥中心小学二年级读后感

  文/何乃川

  南宋大儒朱熹(公元1130-1200)的父亲朱松字乔年,曾带兵镇守过泉州的石井,而他自已考中进士后,第一任就是泉州同安主薄,自此与泉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古泉州称之为“朱子过化之地”,有“海滨邹鲁”之称,传诵于海内外。朱熹或为官、或访友,足迹遍及泉南各地;他或读书讲学、或赋诗题辞,留下不少故事和遗迹。朱熹在泉南所作诗歌一百五十首左右,《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涉及泉南人物和事迹者屡见,兹选择数则略作述说。凡见诸《朱文公文集》中的诗作和文章,概不注明出处。

宦居泉南施政教

  宋理宗以后,地位不断被抬高的朱熹,遵循着自然发展规律,由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的发展过程,同样有他的欢乐和苦恼,生活在封建社会中,同样有他的偏见和矛盾。朱熹任泉州同安主薄时(公元1153-1157年),从诗作可以看到其青年时期思想的一个侧面。

  《释奠斋居》云:“理事未逾月,簿书终日亲。简编不及顾,几闹积埃尘。今辰属斋居,烦马一舒伸。……聊参物外趣,岂与俗子群。”虽然,他常有“何因不归去,坐使百忧侵”(《忆斋中二首》)之叹,但如《书事》一诗所述;“重门掩昼静,寂无人境喧。即此自为乐,何用脱笼樊。”以这种自得之乐来安慰自己,对于从小就想“圣人亦易做”的朱熹,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在《寄山中旧知七首》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客子归来晚,江湖欲授衣。路岐终寂寞,老大足伤悲。慷慨平生志,冥茫造物机。清秋雕鹗上,万里看横飞,”这种“慷慨平生志”,“万里看横飞”的抱负,和“薄书终日亲”,“岂与俗子群”的思想矛盾,对于一个刚走上官场的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来说,反映是比较真实的。

  朱熹在《述怀》一诗中,有如此的表露:“夙尚本林壑,灌园无寸资。始怀经济策,复愧轩裳姿。效官刀笔间,朱墨手所持。谓言殚蹇劣,讵敢论居卑。任小才亦短,抱念一无施。幸蒙大夫贤,加惠宽箠苔。抚己实已优,于道岂所期。终当反初服,高揖与世辞。”但在《小盈道中》一诗中,我们看到朱熹又是另外一种思想境界,诗云:“今朝行役是登临,极目郊原快赏心。却笑从前嫌俗事,一春牢落闭门深。”“始怀经济策”的朱熹,四年的主簿生活,深感“任小才亦短,抱念一无施。”但却得到“却笑从前嫌俗事,一春牢落闭门深”的启发。这对他今后的生活和思想,也是不无影响的。

东桥中心小学二年级读后感

  秩满之际,从《教思堂作示诸同志》一诗看来,他倒不急于“高揖与世辞”,而吟唱出:“吏局了无事,横舍终日闲。庭树秋风至,凉气满窗间。高阁富文史,诸生时往还。纵谈忽忘倦,时观非云悭。咏归同与点,坐忘庶希顔。尘累日以销,何必栖空山。”从掩门自乐到纵谈忘倦,从“一咏归来赋”(《试院杂诗》),到“何必栖空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思想的转变。这个思想转变,乃建立在他四年社会活动的基础上。朱熹簿同安兼管学事,他建“经史阁”于大成殿,设“教思堂”于明伦堂,访求当时名士相与讲论于“高士轩”,诸生相从游者甚多,其中以许升、王力行最称高弟。

  朱熹到同安时,许升才十三岁,从游最早。及熹去任,复从学于建阳。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九月,朱熹谓“(升)其学专用心于内,而世之所屑一毫不以介其间。尝窃以生之学,盖有意乎孟氏所谓存其心者。”为作《存斋记》授之。同年十一月十二日,为之作“顺之”《字序》。临别赠诗三首,《送许顺之南归二首》诗云:“门前三径长蒿菜,愧子殷勤千里亲。校罢《遗书》却归去,此心元自不曾灰。”“几年江海事幽寻,偏与云僧话此心。今日肯来论旧学,岁寒犹恐雪霜侵。”又《宿云际寺许顺之将别以诗求教次韵》云:“薄郡报花县,联车入翠微。长林生耀月,永夜照寒扉。情话欣无,离怀怅有违。勉哉疆毅力,千里要同归,”此后,曾给升书信二十七封,均收入《朱文公文集》中。许升居家,肆业净隐寺,与王力行等人友善,(王力行字近思,同安人,从朱熹学,有《朱氏传授支派图》、《文公语录》一卷,)升于淳熙十二年(公元1184年)卒时,熹作文祭之,谓同安诸生“其恬淡靖退,无物欲之累,未有如顺之者也,”《朱子语类》中载有与许升问答之语。

  朱熹的思想,经许顺之,王力行等人的讲授,在同安一带得以传播。

东桥中心小学二年级读后感

秩满候批读《孟子》

  旧社会,泉州各县遍设“朱文公祠”或“xx书院”,纪念朱熹在泉州“过化”的功德,可谓家喻户晓,但对朱熹在泉州读书有得一事,民间谈论却少。王懋肱的《朱子年谱》已有记载,在“绍兴二十六年丙子二十七岁七月秩满,冬奉檄走旁郡”中,转载《朱子语类》二条,其文字是:

  “看文字却是索居独处方精看得透彻,……官满在郡中等批书,已遣行李无文字看,于馆人处借得《孟子》一册,熟读方晓得养气一章语脉,当时亦不暇写,只逐段从纸签签之,云此是如此说,签了便看得更分明,后来其间虽有修改,不过是转换处,大意不出当时所见。”

  “某向为同安簿满,到泉州候批书,在客邸借文字,只借得一册孟子,将来子细读,方寻得本意见。看他初间如此问,又如此答;待再问,又恁地答。其文虽若不同,自有意脉,都相贯通;句句语意,都有下落。”

这个问题有三方国意义,其一,朱熹到同安当官以前,“无所不读”,学问比较驳杂,受佛道影响颇深,因此,上任时顺路访李延平,语终不契。延平先生以父辈身份教育朱熹空言无实,要“读圣贤书”、“看圣贤语言”。此后,朱熹在同安政教兼施,在泉州候批书时读《孟子》,以至把佛学暂搁一边,“吾学”越看越有味,同安官后,徒步数百里从学于李延平,作为古代理论家和教育家的朱熹,在学习和教学工作中,泉南的活动组成他一生活动的一部分。其二,朱熹八九岁开始读《孟子》,直至淳熙四年丁酉(公元1177年)四十八岁,六月,《孟子集注》成,大意不出泉州读《孟子》之所见。朱熹是中国古代集客观唯心主义之大成者,对他思想发展过程,若干细节上能探明来龙去脉,在研究思想史的角度上,有许多具体材料可资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其三,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泉州,朱熹于此读《孟子》有得,事迹可与朱熹讲学书院“小山丛竹”并称。

  候批寓于何处?《朱子年谱》云:“秩满,冬奉檄走旁郡”。《泉州府志》载《名山记》云:九日山“自晋以来,缙绅先生以及方外之侣多登憩焉。……宋为士大夫饯送雅集之所,熙宁间,守陈监郡日,子瓘来构山房;绍兴丙子,朱文公尉同安秩满,与傅伯成载酒过此,”“旁郡”而未讲何处,“尉同安”乃“蒲同安”之误“与傅伯成载酒过此”语似不妥。陈云程编辑吴藻汀标点的《闽中摭闻·九日山房》云:“九日山房,宋熙宁间,郡守陈俯建,其子莹中读书其中,晦庵为同安簿,秩满寓此,”此说明确,但根据是否确凿?

东桥中心小学二年级读后感

  九日山在郡城之西,朱熹此时留有诗作四首。《题九日山石佛院乱峰轩二首》,诗云“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当户碧峰稠,云烟自昏晓。”“岩中老释子,白发对青山。不作看山想,秋云时往还。”关键在下二首题目上,《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饮二首》,诗云:“扁舟转空阔,烟水浩将平。月色中流满,秋声两岸生。杯深同醉极,啸罢独魂惊。归去空山黑,西南河汉倾。”“谁知方外客,亦爱酒中仙。共踏空林月,来寻野渡船。醉醒非各趣,心迹两忘缘。江海情何限,秋生蓬鬓边。”后两首,内容无非记事抒情,而篇名“傅丈过熹于九日山”,“过”有访问、探望的意思,如《史记·田叔列传》,“会贤大夫少府赵禹来过卫将军。”“过熹”和“过卫将军”的意思相同。这就非常明确,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傅老到九日山探望朱熹。”可见,当时朱熹游寓于九日山是有根据的,知郡傅丈系伯成之父傅自得。傅伯成是朱熹的学生,当时可能从游,但不能称傅丈,下题还要提到。

  《南安县志·艺文志》所载傅自得《金溪泛舟序》云:“绍兴丙子八月十一日,携酒幞被谒朱元晦于九日山。向晚,幅巾黎杖,相与彷徉于金溪渡头,唤舟共载,信流而行。老蟾徐上,四无纤云,两岸古木森然,微风摇动,龙蛇布地,溪光山色,随月照耀;远近上下,更相辉映,殆非尘世境界。朱子曰:‘乐哉,斯游乎!’举杯引满,击楫而歌《楚辞·九章》,声调壮大,潜鱼为之惊跃,栖鸟起而飞鸣。余亦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以和之。每至会心处,辄递起相献酬。时常饮酒,率不过三杯皆醉。至是,则釂连十余觥,而月愈好,舟愈逸,饮愈豪,酒且尽,舣舟岸侧,命老兵贷钱酒家保,亟挈一榼(音:科)来,解维复去,洗盏更酌。少焉,斗转参横,风作浪涌,余曰:‘乐不可极,将安之耶?’鼓棹而还,会宿于东峰道场。明日,朱子赋诗以纪一时之胜。次韵为谢,殊恨笔力衰退,无杰句以称清游也。”傅诗《九日泛舟同朱元晦》云:“秋月天然白,溪流镜样平。唤船共胜尝,把盏话平生。击楫鱼频跃,忘机鸟尚惊,兹游还可继,家酿为君倾。”时合韵同,相互为证。《此则内容系泉州师专林振礼同志提供,仅此致谢。)

  二十七年后,以九日山为题的诗作,又见两首,即《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诗云:“几年回首梦云关,此日重来两鬓斑。点检梁间新岁月,招呼台上旧溪山。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一笑支郎又相恼,新诗不落语言间。”前四句见景生情,抒发他对旧地重游的情绪,后四句表明他的思想和宗教观点的矛盾。从前引题石佛院乱峰轩诗和赠溥公诗看来,朱熹官同安前出入佛老,而同安官后潜心“吾学”,思想境界已经有了变化,二十七年后的思想就更明朗了。另一首名《寄题九日山廓然亭》,诗云“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仰看天宇近,俯叹尘境窄。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壁。闻公结茅地,恍复记畴昔。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永啸月明中,秋风桂花白。”谓“归来今几许,梦想挂苍壁”,应是回闽北时作,中有“闻公结茅地,恍复记畴昔”之句,寄托了两度寓泉的怀念,而“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又渗透了他的理学思想。

  《泉州府志》尚收录不见于《文集》的九日山诗两首,不作具录,但从九目山诗的数量看,也可作为曾游寓九日山的旁证。

东桥中心小学二年级读后感

起向泉山觅旧游

  朱熹在九日山的诗作,前后相隔二十七年,那是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四月,武夷精舍刚落成,十月就因凭吊傅自得而到泉州,有诗《熹去温陵二十七年而复来,显庵益老,见候七里亭,又以佳句见招,而休斋陈丈,寺丞黄丈皆属和焉,因次韵奉酬,并呈二丈》,诗云:“不因辞吏役,那得解天刑。故国重来远,寒山依旧青。兴怀感陈迹,举目怆新亭。尚喜湾头老,禅房许扣扃。”

  这时的朱熹,已访张敬夫于潭州,会吕祖谦于寒泉精舍,与陆九渊辩论于信州鹅湖寺,接待陈同甫于浙东官衙。他继二程写了不少理学著作,况且于江西、浙江当官归来,已非当年同安主簿生涯之可比。在“起向泉山觅旧游”之际,他“举目怆新亭”,在“盘谷门前泪沾臆”,凭吊了傅自得以后,和老朋友陈休斋等人,“谈经论义,相与追游连华、九日、凉峰、风凰、云台之间,昼则连车,夜则对榻”,直到十二月才回到武夷。

  朱熹九日山诗所提到的知郡傅丈,名自得字安道,与朱熹有先人之旧。傅自得为文,“其气骨雄健而关键谨严,波澜浩泳而语意精切,丞相张浚及尚书左丞叶梦得、翰林汪藻、中书含人张镍、尚书郎新安朱乔年得其文,皆爱重之。所著至乐斋三十卷。”(《泉州府志》)朱熹在泉州候批书时,傅丈剖目相待,交往中并特地载酒到九日山探望他,他们夜泛小舟,弄月剧饮。此后,朱熹在《次韵傅丈武夷道中五绝句》中有:“常记桐城十载前,几回风雨对床眠”之句,这里“桐城”,是指刺桐城。朱熹离开泉州二十七年后,傅自得去世,他特地从闽北到温陵吊丧,诗《伏读云台壁间秘阁郎中盘谷傅丈题诗齿及贱名,追怀曩昔,不胜感涕,辄次元韵,呈诸同游,计亦同此叹也》云,“提携当日忝忘年,曾向瑕丘独请前。喜看玄云生素壁,恍疑后学厠先贤。公游汗漫今何许,我病摧颓久自怜。只有空山无岁月,倚天寒木但苍然。(是日景仁、景初二兄行视卜宅亦宿山间,谨并录呈,尤剧悲怆耳。)”千里迢迢,从武夷到温陵吊丧,而且从诗中的“提携”、“请前”、“喜看”、“恍疑”,可见其对傅自得的敬重,非同一般。

  自得的两个儿子,伯寿字景仁、伯成字景初,皆少从朱熹学,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同登进士第。

  傅伯寿于《泉州府志·文苑》有传,《晋江县志·晋江乡土志·金石》记曰:“周敬器,在宋赐傅伯寿,迄明独藏于傅氏家,蒋德景为之记。”朱熹有与伯寿游九曲诗一首,答赠别诗二首。泛舟九曲诗曾有“回船酒罢三太息,百岁谁复来通泉”之句,朱熹自注“景仁数日屡诵此句”。《奉答景仁老兄赠别之句》是一首哲理诗,整首二十句,诗中对伯寿说:“羨子正似方来川”,交待他“何忧功名与事业,但要博而渊泉。”伯寿后来曾除翰林学士,进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考亭渊源录》谓“乃谄事韩佗胄、苏师旦致身显,伯成每切责之,”列之“叛徒”。这是后话。

东桥中心小学二年级读后感

  傅伯成于庆元之间为大府寺丞时,进言朱熹不当目以伪学等,坐是不合,出知漳州。在漳州任上,推熹意而遵行之。嘉定间,以集英殿修撰知建昌府,诉蔡元定冤,俾得归葬。伯成在理宗即位时,加宝文阁学士,明年加龙图阁学士,提举鸿庆宫,卒年八十四,谥忠简,所著有竹隐居士集三十卷,奏议十卷,耄志六卷,《宋史》有传,《宋元学案》并其子康、壅皆见诸《沧州诸儒学案》中。伯成可谓尽忠于朱熹闽学的人物。

  温陵同游的人,除傅氏父子和朱熹的学生以外,还有许多年岁比朱熹高,很有地位和才华的人物,如陈休斋就是其中一个。陈氏名知柔字体仁,是“清节过马援”的“天圣间学士”(宋神宗语)陈从易的孙子,历知循州、贺州,与秦桧子嬉同榜。时前列十余人俱以攀援致通显,知柔独不阿附,盛年从仕,即动归兴,故号休斋。王十朋赠诗云:“儒先贺州守,正气超等伦。胸中包古今,笔下真有神。”“声名满天下,文字惊缙绅。”(转见《泉州府志》)朱熹在这次故国重游中,提及休斋的诗作有《次韵寄题万顷寒光奉呈休斋先生》、《熹伏蒙休斋先生惠诗见留谨次高韵二首》、《用林择之韵别陈休斋》、《次韵陈休斋莲华峰之作》、《次韵陈休斋怀古堂》等七首。这些诗中有“但见潮生与潮落,不知沉醉又还醒。”“珍重休斋书满屋,可无三宿为君留。”“今日还成一樽酒,它年应记百篇咏。”“亦知今日意,不逐大江流。”等诗句,可见其对陈氏的尊敬。别后,休斋不久即去世,朱熹为祭,在祭文中有;“熹少日游宦,获从公游于泉、漳之间,蒙公爱予,诱掖良厚。”“公于诸经皆有论述,许以寄我,相与考评,而今而后,不复得遂此愿矣”之语,可谓出自胸,感慨良深。

  此后,朱熹的学生遍布泉南各县,蔡元定以女妻之的杨至和同郡的陈易、蔡和(白石)等人称清源别派。同安许升字顺之、王力行字近思、惠安刘镜字叔光、张巽字子文,一字深道、南安吕大奎字圭叔等等,皆称紫阳高第。《晋江县志》曰,“先是郡士专经卷,泥章句,……自文公导其源,自石,北溪浚其流,条理明备,讲论平实,自是闽洛考亭之书,家诵人习。”

东桥中心小学二年级读后感

记事咏物寄襟怀

  朱熹在泉南的诗作,有记事、有咏物、有赠友、有述怀,在内容上涉及面颇广,前面已部分引用,但可能由于他当时的地位,又偏于东南一隅,对于抗金的时局、形势,听不到他心声的反响。朱熹青年时在泉南所写的《临流石》、《再得古木》、《感事有叹》《示诸同志》很具代表性。

  当他行役途中,看到涧边立石,不仅发出轻轻的叹息:“偃蹇西涧滨,枵然似枯木。下有幽泉鸣,上有苍苔绿。来往定何人,山空此遗躅。”(《临流石》)此景此情,可见朱熹的共鸣。在《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中吟出:“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衾听子规。”这是颇受冷落的叹息。因而官满不得升迁,在同安等候接任官员时,心中发出愤愤不平之音:“青山一何深,上下尽云木。中有千岁姿,偃蹇卧寒谷。明堂不徵材,大匠肯回目。樵斧莫谩寻,从渠媚幽独。”这应该是朱熹当时思想的写照。

  朱熹在这一阶段的诗作中,不管是《喜暗》,或者在《观雨》,不管在《督役》,或者在《梦》中,充斥着对僻静的闽北故园和过田园生活时的老友的怀念,很少能够听到高亢的音调,比比皆是的,是一些低沉的声息,但在这些低沉的声息中,我们也能听到他《感事有叹》这样应该说有它积极一面的吟唱,诗云:“荣华难久恃,代谢安可量。宿昔堂上饮,今归荒草乡。高臺一以倾,繐帐施空房。繁絃既阙奏,缓舞亦辍行。桃李自妍华,春风自飘扬。恋幄靡遗思,更衣有余芳。身徂名亦灭,事往恨空长。寄语繁华子,古今同一伤。”在《示诸同志》一诗中,我们看到朱熹内心世界的欣慰和对学问的检讨:“夏木已云暗,时禽变新声。林园草被径,端居有馀清。端居亦何为,日夕掩柴荆。静有弦诵乐,而无尘虑并。良朋肯顾予,尚有夙心倾。深惭未闻道,折衷非所宁。眷焉抚流光,中夜叹以惊。高山徒仰止,远道何由征。”

  根据记载和诗作、文告可知,朱熹簿同安时,工作是尽职的,兼学事是得力的。诗云:“且适平生意,无令双鬓斑。”(《西郊纵步》)实属难得。他深得友朋亲近和学生拥载,但“深惭未闻道,折衷非所宁。”实是有感于内,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而“高山徒仰止,远道何由征。”表明了他对学问提出了新的追求。

  朱熹足迹遍泉南,留下不少山水景物的吟咏,其中以同安,南安,温陵为多,如《焚天观雨》、《东桥玩月》,《兼山阁》、《谒奠北山》、《登罗汉峰》、《登面山亭》、《双髻峰》、《凤凰山》、《凉峰》、《莲华峰》等,多所吟咏,兹录一二:

  “横空敞新阁,高处绝炎氛。野迥长风入,天秋凉气分。凭栏生逸想,投迹远人群。终忆茅檐外,空山多白云。”(《登阁》)炎氛两字,用得满好,凉秋点出了炎氛,这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

  “菡萏含跗天外秀,婆娑散影月中孤。惜无画手追前辈,写就凉峰憩寂图。”(《次黄叔张宿凉峰韵》)把凉峰夜景,写成含苞欲放的荷花处于月下,使人产生清新憩寂的意景,孤洁的情操,使人浮想连翩。

  “幽谷溅溅小水通,细穿危石认行踪。回头自爱情岚好,却立滩头数乱峰。”(《涉涧水作》)“秋天林薄疏,翠壁呈清晓。迢递泻寒泉,下有深潭悄。时飘桂叶来,寻源路殊杳。”(《悬崖水》)泉南山水小景,如在眼前。

  “驱车陟连冈,振辔出林莽。雾气晓方除,日照川如掌。行行遵曲岸,水石穷游赏。地偏寒筱多,涧激淙流响。袛役未忘倦,心神暂萧爽。感兹怀故山,何日税征鞍?”(《安溪道中,泉石奇甚,绝类建剑间山水佳处也》)美好的自然景色,使人旅途心旷神怡,乐在其中。

  寄情山水之作,虽然另有一番情趣,但使人有一种超脱飘逸之感,荒蹊岚阴、悲风寒水也屡见,诸如《登罗汉峰》想到“恨无双飞翼,诣往蓬山岑。”佛道影响之深,总是不时要流露出来的。此外,还有一些吟咏梅花、草木的诗作,本文就不再抄录了。

东桥中心小学二年级读后感

  朱熹青年时期在泉州生活了四年时间,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名知识分子,表现出其抱负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求道和吏事的冲突,上进和遭遇的抵触。他是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从泉南诗作中体现出其活生生的思想和情绪。在宦居泉州以前,家学和刘、胡三先生的照料、教育,使他诸子百家、理学佛道、诗辞兵法无所不读,因而有广泛而渊博的根基,官满以后,从学于李延平,使他真正受到理学的启蒙,酝酿着自成闽学体系的思想跃进。因此在泉南四年时间,是一个接受理学思想的准备阶段,而在同安兼管教育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个相当有利的条件。他立苏颂祠以树“典范”,选秀民充弟子员,一时如许升、王力行等人从学者众多,他访求当时同安名士如柯翰、徐应中、王宾等人,相与论学,泉南自唐欧阳詹以来,人材辈出,当时名士又如傅自得、陈知柔,李伯玉等人相与谈经论义、联诗和唱,这个条件,使他初学所得,有一个演习检讨的机会。朱熹在郡城候批书而读《孟子》有得,这件事给他的印象和影响,也是终身难忘的。因此,朱熹对泉州有着深厚的感情。而古泉州有许多他讲学的地方,如同安、石井、温陵等,有他众多的挚友、弟子和流传着他的学派支脉,因而古泉州把朱熹奉为曾经受到他“过化”的地方,这也是朱熹在封建社会中的影响与日俱增所决定的。

  朱熹的诗歌,在《文集》中有十卷之多,其中有他自己的创新,如《武夷棹歌》,有他自己的风格,如《读书偶得》。但他主要是个思想家、教育家。笔者门外抄诗,试图在他的诗作中看到他思想的某一侧面,或活动的某一事迹,所以可能十分牵强,切望就正于长者和同志。

  (作者何乃川,泉州历史研究会会员,195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留校长期从事哲学原理和中国哲学史教学、科研工作。)

东桥中心小学二年级读后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小学生四年级作文大全400字左右_小学生四年级作文大全400字左右秋天的树叶作文

【考壹佰导读】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以下是考壹佰为您整理提供的《小学生四

07-22

海丰县2021年小学成绩单_海丰县小学期末考试成绩2021

一个班超过50名学生,最多甚至达到80名。大班额问题是汕尾多个县区都存在的现象,影响了汕尾教育的发展。新学期将至,汕尾的大班额问题

07-22

小学成绩具有一定的欺骗性_小学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虚假性,家长无需过度关注

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更为重要。而这些孩子

07-22

济南一小学生公交车上写作业_某论坛发布一篇名为公交车上写作业的孩子伤不起

6月19日,济南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全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局部地区可达42℃以上。为保障市民高温天气安

07-22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_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范文

可爱的小白兔我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我可喜欢它了!这只小白兔长得可漂亮了,它的毛密密的,软软的,两只雪白的耳朵长长地耷拉在脑袋上

07-22

彩虹作文小学_彩虹 小学作文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锁匙陈晓东人生中的快乐是什么?每周的测试,英语、数学、物理之类的试卷发下来。上面的题目,犹如天书,一般让我看不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