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潘星教育网资源平台!
潘星教育网>网络教育>网教资讯>正文

北开网络远程教育本科要多少钱_南开大学远程教育多少钱

更新时间:2022-07-14 01:43:15作者:潘星教育网阅读量:62

目 录

  第一篇总体战略篇

  第一章审时度势,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

  第一节发展基础第二节发展环境

  第二章凝心聚力,同步共圆小康梦想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原则要求

  第三节战略定位

  第四节预期目标

  第二篇创新发展篇

  第三章创新驱动,激活发展新动力

  第一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第二节实施科技兴市战略

  第三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第四节实施质量发展工程

  第四章优化提升着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第一节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

  第二节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三节创新农牧业经营机制

  第五章转型升级,拓展工业发展新空间

  第一节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第二节推动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

  第三节促进冶金建材产业升级

  第四节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第五节大力培育工业发展新亮点

  第六节优化升级工业园区

  第七节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业

  第六章扩量提质,全力打造服务型经济

  第一节加快发展旅游业

  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第三节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第四节培育服务业新亮点

  第五节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第三篇协调发展篇

  第七章“三驾马车”协同,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

  第一节努力扩大有效投资

  第二节激活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第三节大力发展外经外贸

  第八章统筹城乡,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

  第一节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二节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建设管理水平

  第三节建设各具特色的县域城镇体系

  第四节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第五节加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第九章延伸拓展,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节加快交通运输通道建设

  第二节加快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第四节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第四篇绿色发展篇

  第十章保护生态,建设山川秀美的绿色家园

  第一节加快生态保护的制度建设

  第二节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第十一章治理环境,建设水清气爽的环境空间

  第一节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第二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节推进资源节约利用

  第五篇开放发展篇

  第十二章“三篇文章”统领,构建开放协作新格局

  第一节推进乌大张协同发展

  第二节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三节深度对接俄蒙欧

  第四节加强与呼包鄂及其他区域联动发展

  第六篇共享发展篇

  第十三章民生至上,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一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第二节加快建设健康乌兰察布

  第三节大力发展公共文体事业

  第四节多渠道促进就业增收

  第五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四章攻坚决胜,全面完成脱贫任务

  第一节创新扶贫方式与机制

  第二节整合各类扶贫资源

  第三节强化脱贫攻坚组织保障

  第十五章民主法治,建设平安和谐乌兰察布

  第一节加快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第二节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七篇实施保障篇

  第十六章党建引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作用

  第一节坚持各级党委的领导

  第二节动员全市人民团结奋斗

  第十七章强化实施,圆满实现宏伟蓝图

  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健全规划体系

  第三节加强规划落实

  第四节加强监督考核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我市主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为了阐明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描绘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引领社会行动方向,根据中共乌兰察布市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编制《乌兰察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全市人民共圆小康梦想的行动纲领。

  客观认识我市“十二五”的发展成效及存在问题,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新变化,明晰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努力凝聚全市干部群众新常态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第一节发展基础

  回顾“十二五”,我市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结合市情实际和外部环境变化,创造性地落实中央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先后实施“五个区”、“六大基地”、“三篇文章”等发展战略,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协同推进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生态建设,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我市面临困难最多而发展成效最明显,改革发展任务最重而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丰厚,宏观经济形势压力最大而蓄积发展优势最厚实的五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抓项目、促投资,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我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坚持跨越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目标不动摇,实施了一大批转方式、提层次、增后劲的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9.2%的增长速度,在全区各盟市居于中等偏上水平;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1亿元,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5.1亿元,年均增长26.1%;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848元和8580元,年均分别增长11.8%和14%。不仅综合经济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开启了增长速度全区偏上,经济总量加速追赶的新阶段。

  调结构、促转型,产业发展形成新优势。围绕特色资源开发、承接产业转移等多条路径,培育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突破点。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引进蓝威斯顿、雏鹰等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小土豆做成了大产业,冷凉蔬菜形成了大气候,乳、肉、皮、杂粮等生产加工基地稳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了装机规模超千万千瓦、风光火互补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高载能产业实现了上大压小和技术换代并向下游产业延伸,氟化工、电石化工、石墨新材料、云计算、羊绒服装等产业形成了规模、技术、品牌等多方面优势,建成3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园区。服务业实现了增量提质,全力打造马铃薯、皮件和煤炭三大交易中心,乌兰察布综合物流园、集宁现代物流园建成运营,区域物流中心地位进一步强化。旅游业形成了“一心两翼三大景区”发展格局,荣获“乌兰察布·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称号,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双双提升。维多利、红星美凯龙、康泰惠民园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养老养生、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等新兴服务业破题起步。形成了优势产业逐步做大做强、新增长点纷纷涌现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建城乡、促统筹,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通过“十个全覆盖”和“五城联创”等重点城乡建设发展工程,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一市两区三组团”的中心城区主体框架基本形成,确立了城市百年发展架构;“三山两河”生态景观工程成效显著,国家园林城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水电路讯等市政设施日臻完善,荣获自治区“人居环境范例奖”。各旗县市区城镇山体、水体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基本建成。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78%的行政村、近50%的自然村完成了“十个全覆盖”工程,90万农牧民普享公共服务的阳光雨露。19个村镇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家传统村落”和“国家重点示范镇”等称号。推进“三三制”城乡统筹战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一幅山川秀美、百姓和乐的美丽画卷已经展开。

  惠民生、促均等,公共服务取得新进步。保持财政民生支出稳步增长。五年教育总投入200亿元,办学条件长足改善,教育均衡水平稳步提升,全面推进教育“三项改革”,跻身全国十大课改区域样板示范区,教育活力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顺利,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医保、新农合实现了呼包异地参保和就医即时结算。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惠及城乡50多万人口,农村幸福院及互助养老政策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福利政策”。城乡低保标准较2010年分别提高了71%和150%,城乡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险实现了提标扩面。五年累计转移农牧民就业7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日益完善,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一批国际国内赛事成功举办。开发式、转移式、保障式扶贫扎实推进,近40.8万贫困人口脱贫。跻身“中国十佳食品安全城市”、“全国五星级慈善城市”和“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强基础、治环境,发展条件实现新改善。配合国家和自治区路网规划完成了G110改造及G7、重载运煤高速等干线公路建设,高速公路里程位居全区第一,建成了集宁环城快速公路和汽车客运总站,实现了干线公路网络和出口通道的无缝连通。铁路干线实现了扩能升级,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成运营。民用机场建成通航,综合立体化的现代交通体系初步建成。把水作为战略性资源,开工建设了一批蓄水节水工程。实施了一批重点输变电工程和电网新改建工程。围绕建设“智慧乌兰察布”,通讯信息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实施效果显著,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1%;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等指标达到自治区和国家相关要求,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迈出实质性步伐。

  抓创新、促协作,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工商注册登记、财税金融、文化工商质监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等重点领域改革,全市确定部署的329项改革任务已形成434条制度性成果。特别是在农村牧区耕地草牧场流转、商事制度、教育教学、社会保障互联互通、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等领域进行了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了一批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范例。围绕参与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积极谋划并实施“三篇文章”,“乌大张”合作区建设全面启动,京蒙对口帮扶工作深入推进,6个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和华为云计算、森诺木材加工等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相继落地;集宁海关正式开关,开放合作呈现崭新局面,为我市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和新活力。

  “十二五”的五年,成就前所未有,进步天翻地覆,不仅保持了当期的繁荣增长,而且在发展战略、城市框架、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方面厚植的发展优势利在后世;不仅实现了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而且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思想观念、文明素质也焕然一新。但也必须正视,我市属于“欠发达省区中的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市情仍未改变。经济总量小,人均经济指标在全区排位仍然靠后,公共服务存在薄弱环节,尤其贫困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较低等问题仍未明显改变,主导产业竞争力明显不足;产业发展滞后于城镇建设,产城融合程度较低;市域内部公共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务艰巨,科技、人才、金融等高端生产要素难以满足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需求。缩小差距、壮大支柱、提升质量、破解瓶颈是我市“十三五”必须完成的重大战略任务。

  第二节发展环境

  展望“十三五”,国际政治形势空前复杂,世界经济回升乏力,国内经济增速趋缓,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深层次矛盾会在经济下行中凸显,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前所未有。传统资源型产业面临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从严等多重约束,生产经营会更加困难,进而使经济增长、就业增收、民生建设和财政收支面临更大压力;经济下行导致企业融资环境变差、市场风险加大和投资动力不足,会使招商引资难度更大;相邻地区都面临小康冲刺和转型升级压力,对资源、要素、市场、政策的竞争会更加严酷,发展新兴产业和培育新增长点会困难更多。全市干部群众必须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树立迎难而上、攻坚决胜的决心。

  但是,“十三五”新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引发全球产业变革加速和竞争格局重构。国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启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实施“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推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等对内对外协作战略,会促进区域分工、产业格局、制度安排发生一系列破旧立新,我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期。除了科技创新催生新型业态、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拉动新兴产业、国家继续支持中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自治区70周年大庆建设一系列重大项目等共性机遇外,我市必须抓住如下独特机遇。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新导向总体利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调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尤其要集中力量脱贫攻坚。我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又属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屏障区,无疑会成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扶持发展的地区。

  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为我市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创造了“天时”。我市公铁交通北通蒙古、南达中原、西联呼包鄂、东出京津冀、衔接蒙西蒙东,既有国际大通道、又有国内主干线。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我市由沿海开放的腹地变身为陆路开放的前沿,依托集宁自古作为茶马古道的人文优势,为我市打造国内外合作的大节点、大平台,发展进口资源加工、出口产品制造和物流转运等产业创造了机会。国内区域协同中,我市与大同、张家口整体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功能协作区,环渤海合作我市本身就是重要成员,这为我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与环渤海产业分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共建基础设施和利用首都高端要素,实现借力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高铁时代到来进一步强化了我市的“地利”。京呼高铁建成通车后,我市进入首都一小时经济圈、首府半小时经济圈。拟建的集大和集二高铁建成通车后,我市南下北上的快速铁路通道也将打通,极大地提升我市对外交通的便捷性。这为我市发挥生态环境绿色、气候冷凉干爽、文化景观独特等优势,建设面向京津冀、辐射全中国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文化旅游休闲基地、生态养生养老基地等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冬奥会的举办为我市借力发展搭建了平台。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张家口与我市山水相连,气候环境相似,我市可以利用冬奥会带动的服务需求,在训练场馆建设、训练基地争取、大众冰雪体验项目、冰雪及户外项目器械及服装、绿色食品供应等非比赛领域大有作为,结合旅游业发展,把休闲健身及体育产业培育成我市重要的新兴产业。

  自治区八大定位强化了我市分工地位。“十三五”是自治区实施“五大基地、两个屏障、一堡一带”战略的关键时期。我市不仅能够在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清洁能源开发、草原文化旅游、特色化工及冶金建材等方面成为“五大基地”的主角,而且依托国际通道和京津上风上水优势,能够在“两个屏障”和“一堡一带”建设中担当先锋。尤其我市是蒙西能源基地外送通道的东出口,蒙西、锡盟和蒙古煤炭的最佳汇聚地,为我市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创造了天时地利条件,也为我市整合周边矿产资源,对接京津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及产品制造产业创造了机会。

  总之,“十三五”时期,我市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依托“十二五”积累的发展基础和厚植的发展优势,我市已经具备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和手段,总体上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只要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务实肯干、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在新基础上实现新跨越。

  第二章凝心聚力,同步共圆小康梦想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从基本市情出发,把握发展新机遇,抓住发展新特征,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发展、优化结构、转变方式、补齐短板、缩小差距。经过“十三五”的不懈奋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完成一个化蛹成蝶的美丽蜕变,彻底摆脱经济社会发展的贫穷落后面貌,与全区各族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坚持跨越发展总要求,大力实施“十个全覆盖、三篇文章和五城联创”三大战略,做强“五大支柱产业”、培育“四大新兴服务业”、打造“六大基地”,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祖国北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既为圆满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收好官,又为再圆“第二个百年梦想”起好步。

  第二节原则要求

  ——保持中高速增长、力求跨越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把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和硬任务,力争保持高于全区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努力缩小发展差距,围绕小康标准填平补齐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追求中高端水平、力促转型发展。以转型升级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质量效益为核心,努力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坚持特色资源开发、现有产业耦合、新需求导引和新科技成果转化并重,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着力形成多极支撑、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面深化改革、力促创新发展。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创造性地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改革任务,积极探索特色化改革领域,通过创造改革红利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推动产城融合、力促协调发展。着力促进城镇化思路由“建城”向“做市”转变,围绕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就业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按照“近城不入城”的原则整合提升工业园区,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互促。

  ——强化内外协作、力促开放发展。以“三篇文章”为统领,积极融入全球和区域产业分工,在连接呼包银榆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区、为国内各省市搭建对俄蒙欧协作平台等方面寻找定位,尤其要在承接首都、服务首都、保障首都、对接首都中重点突破,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坚持生态底线、力促绿色发展。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用生态思维指导发展战略制定,用生态模式指导产业体系构建、用生态文化塑造地域品牌、把生态要素做成生态产业,努力变生态限制为生态优势。

  ——坚持人民主体、力促共享发展。加大对民生事业投入力度,努力扩大就业,推进全民创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除贫困根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社会利益和群众关切,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促进公平正义,有效化解矛盾,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更广大人民群众。

  ——坚持软硬兼顾、力求全面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先进文化,加强民主法制和各种社会规范建设,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育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法治、文明、诚信、向善的社会形态。

  第三节战略定位

  “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是我市最大和最现实的机遇,遵循围绕首都、依托首都、保障首都、服务首都和得益于首都的发展方针,衔接国家区域战略和自治区产业分工,我市的战略定位是:

  ——建设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打造自治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平台;

  ——建设火电先行、风光火互补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打造保障首都能源供应的大后方;

  ——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打造保障首都绿色食品供应的大厨房;

  ——建设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打造服务首都文化旅游、体育休闲、避暑度假、养老养生的大花园;

  ——建设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引领自治区现代化工产业创新的大龙头;

  ——建设货通天下、集散转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打造自治区承东启西、北开南联的大枢纽;

  ——建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商品和服务进入俄蒙欧的大通道,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大前沿;

  ——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护卫首都生态安全的大屏障。

  第四节预期目标

  综合考虑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导向、我市小康目标要求和重大发展任务,“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各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增速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投资、消费与出口协调拉动,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整体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产业发展整体迈向中高端。农牧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六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精深加工度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多元发展、多级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创新投入持续增加,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不断完善。全社会R&D支出规模及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等指标明显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体面。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230元和13820元,年均分别增长9%和10%,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就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镇和乡村等重点区域绿化持续加强,草原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持续提高,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全市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耕地保有量稳定、资源产出率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符合市情、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依法治市得到全面贯彻。

  ——对内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全面建立,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融入京津冀尤其是首都经济圈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俄蒙欧的合作广泛开展,创建成为自治区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的核心区。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建立促进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推进结构优化、促进动力转换、推动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强化人才支撑和质量品牌建设,加快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第一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确定各项改革任务,制定针对我市特殊问题、特殊矛盾的改革政策,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设效能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强化规划、政策、标准等对重大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引导,加强对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的监督,建立放管结合的管理体制。围绕建设阳光政府和法治政府,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一切市场能够有效发挥作用领域的行政审批,对国家、自治区下放及市级保留的审批项目实行目录清单制度,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依法公布审批事项、程序、流程、部门和结果,促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和公开化。围绕理顺职责关系和职能边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深化党政群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适合不同类型单位的绩效考评体系。围绕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税收、土地和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政策,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围绕提升公共服务专业化水平和节约公共支出,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依法保护国有、集体、企业、私人等各类资产所有权、经营权、财产权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产权市场。深化农村牧区土地、林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牧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方式。推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方式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整合组建各类专业性投资公司,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收益分配等配套制度改革。创新国有林场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其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放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支持非公资本进入金融、能源、运输、公共事业及传统自然垄断行业、特许经营行业。鼓励非公经济兼并重组或参股改造国有企业,落实投融资、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促进各类人员创办个体私营企业。加快中小微企业公共孵化和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缩减政府定价范围,完善农产品收购保护价、电价、水价、天然气价等形成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形成若干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有活力、能创新、善协作、带动就业强的中小企业集群。

  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大力培植税源,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完成存量债务置换,争取新增政府债券额度;改进政府投资方式,建立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基金,稳步推进基金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逐步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发挥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预算定额标准,加大预算统筹力度,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进一步取消下放人口户籍行政审批事项,消除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和歧视,保障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工同酬,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健全就业援助机制,建立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金融征信为重点,经济领域征信为基础,开展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各类主体信用意识,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专栏二重点改革任务

  落实《乌兰察布市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329项改革任务,其中经济体制改革148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7项,民主法制领域改革24项,文化体制改革28项,社会领域改革62项,党建及纪检体制改革40项。

  第二节实施科技兴市战略

  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建立政府与企业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发展机制,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三大工程,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支持体系,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激励创新的利益导向机制,开展全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期权等收益分配政策,发挥科协保护科技工作者权益的作用,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改革科研经费投入方式和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建立财政性科研经费稳定增长机制,推动对科技企业信贷融资服务产品和模式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施重大技术创新工程。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技术交易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加强创新体系和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级政府、大中型企业和社会力量组建一批科技研发机构,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强国内先进科研团队的引进,形成一批新型科技创新平台。鼓励科技企业以不同方式强强联合,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创新基地。支持国家、自治区及地方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一园、两院、三站、八中心”建设,集中力量扶持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积极争取石墨新材料、氟化工、电石化工、互联网+、马铃薯育种等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创新平台落户我市。

  大力拓展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依托京蒙高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异地孵化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吸引高端人才,建成北京地区高新技术和优质要素辐射我市的桥头堡。鼓励各类园区建立孵化机构,提高孵化能力,延伸服务空间,拓展孵化对象,创新商业模式。强化创新企业服务功能,拓展创业孵化体系,发挥市场对研发孵化方向、路线、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创办专业孵化器。

  推动国内外科技创新合作。鼓励对口旗县市区以技术转移和项目支持等形式,开展科技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创新要素互动,推动区域产学研交流,建立区域科技项目合作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通过“乌大张”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和高端创新人才交流。积极发展与发达国家、国际科技组织等科技合作,强化与俄蒙欧的对接,推进与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和大型企业的战略性合作,探索以我市为主、互利互惠新模式。积极引导和支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实施和基地建设,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专栏三重点科技创新工程

  创新主体:加大对内蒙古马铃薯技术研究院、内蒙古瑞盛石墨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企业研发机构的支持力度,争取再建立一批新型研发机构。

  创新平台:支持新奥气化采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瑞盛天然石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石墨院士工作站和生猪院士工作站建设。支持民丰薯业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研发中心、三信实业新能源材料工程研发中心等6家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达到5个,组建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6个以上。

  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各类创新主体联合攻关,力争在石墨新材料技术、氟硅化工和电石化工下游产品延伸及耦合技术、大数据平台及应用技术、节能环保技术、马铃薯育种繁育技术、冷凉蔬菜加工储运技术等我市主导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第三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加快重点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结合,重点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人才、党政人才9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通过项目合作、科研合作、技术入股、聘用兼职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结合主导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求,建设规模庞大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着力培育与产业链、创新链相匹配的人才链。到2020年培养引进各类人才20万人,建设一支活力迸发的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体制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健全市场配置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人才流动机制,畅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采取聘用、任用、挂职、兼职、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健全人才向旗县、乡镇和农村牧区等基层流动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用人单位评价为主和专业化、社会化人才评价相结合,以品德、能力、业绩、素质为导向的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构建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分配激励机制,通过加大政府奖励和实行股权、期权、年薪制等多种方式,增强对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的吸引和激励。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促进人岗相宜、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着力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创新、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加强人才培训体系建设。针对各类人才特点,采用集中培训、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提升人才能力,探索建立与集宁师范学院、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乌兰察布医专等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人才共建机制,鼓励大中专院校新增和完善快递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相关专业,支持从业人员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员按规定给予补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学,为人才成长和知识更新提供良好的平台。

  第四节实施质量发展工程

  全面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坚持以质取胜方针,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面提升我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严格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创新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建立质量评价考核机制。加快质量人才队伍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改革质量监管方式,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构建放、管、治三位一体的质量提升格局。

  加快质量发展基础建设。开展以诚信计量建设为重点的民生计量活动,推进市县两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化,完善量传溯源体系。创新标准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与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有效衔接,鼓励企业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加大强制性认证工作力度,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健全认证认可监管体系。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和质量安全保障需求,合理布局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加快国家级、自治区级质检中心的建设进度,全面提升公共检验检测能力水平。

  建设自主品牌培育工程。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和商标战略,加快制定品牌培育规划,出台品牌发展支持政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牌创建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提升品牌培育和保护能力。加强品牌从业人员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品牌管理和品牌发展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品牌培育认定及品牌价值评估制度,实施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大力推动品牌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培育40个具有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的内蒙古名牌,8个地理标志产品,5件驰名商标和40件著名商标,1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5家国家级标准化服务试点。

  第四章优化提升着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突出新科技的引领作用、新主体的核心作用和新方式的促进作用,以特色农牧业、设施农牧业、种子农牧业、绿色农牧业和加工农牧业为方向,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完善农牧业经营体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水平,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发展机制。建设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核心区。

  第一节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

  巩固提升“薯都”的优势地位。推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探索将马铃薯产业纳入粮食政策支持范围。坚持种薯、鲜食薯、加工专用薯三线突破,建成东起兴和县大库联、西至四子王旗东八号横跨五旗县的马铃薯产业带。坚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发展加工、提质增效的原则,总播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其中种薯面积达到80万亩。单产提高到2000公斤,总产量达到800万吨。推进民丰薯业和蓝威斯顿公司的深度合作,建设集宁区以马铃薯精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园区,打造马铃薯加工企业集群。以马铃薯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建设为重点,整合农科院、民丰薯业、内蒙古马铃薯研究院人、财、物及技术资源,提振马铃薯科研水平。以大中城市马铃薯外埠直销点建设和提升乌兰察布电子交易平台功能为着力点,提高市场占有率。完善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种薯质量监管,加快优化马铃薯品种结构。重点推广马铃薯土传病害防治技术,加大脱毒种薯推广力度。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推进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基地规模化、产品订单化、销售品牌化,全面实现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冷凉蔬菜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园区化建设、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原则,树立旺季补优、淡季补缺、错峰销售的理念,全力打造面向华北的绿色冷凉蔬菜生产和储备基地,建设中国冷凉蔬菜之都。以前山六旗县和商都县、化德县为重点,建设规模化设施蔬菜种植基地。以创建国家蔬菜标准园为引领,支持各旗县有一定规模、生产基础较好的设施蔬菜园区开展标准园创建活动,到2020年力争建成20个规模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标准园。露地冷凉蔬菜重点建设察右前旗和商都县两个50平方公里的冷凉蔬菜产业园,巩固发展察右中旗红胡萝卜、商都县西芹、化德县大白菜、卓资县西兰花、察右前旗青尖椒、兴和县圆葱等已初具规模的优势生产基地,加大后山地区甘蓝、圆葱、莴笋种植面积。发展集采摘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到2020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400万吨。

  大力发展以燕麦为主的杂粮杂豆种植与加工。以化德、商都、卓资、中旗、兴和、凉城、前旗、后旗为重点,到2020年以燕麦为主的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重点建设集燕麦多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品牌推广为一体的燕麦产业运营平台,将乌兰察布市打造成中国重要的燕麦种植加工基地。前山地区重点发展豆类、高粱等作物,后山地区重点发展荞麦、大麦等作物。

  大力发展生猪肉鸡产业。坚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养殖方针,大力扶持生猪肉鸡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生猪肉鸡的产业化经营。重点打造5个百万口以上的生猪大县(旗),并列入国家生猪输出大县行列,重点打造6个年出栏千万只以上的肉鸡养殖旗县。到2020年,全市形成年出栏生猪670万口,出栏肉鸡1亿只的生产能力。

  加快发展肉羊肉牛产业。以杜蒙肉羊、西门塔尔、和牛等优质肉牛肉羊为重点,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积极推进以杜蒙肉羊为主的肉羊养殖带建设,形成以四子王旗为核心、辐射察右中旗、察右后旗等旗县的绿色肉羊生产基地。以兴和县、丰镇市、察右前旗为主,建立小尾寒羊纯种繁殖和多寒、杜寒经济杂交肉羊生产基地。建立以后山地区和牛、西门塔尔、安格斯为主,前山地区以西门塔尔、荷斯坦公犊为主的肉牛养殖区。到2020年,年出栏肉羊达到1000万只,出栏肉牛达到25万头。

  着力发展乳产业。以提高单产、提升品质为核心,促进奶牛产业向园区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以凉城县、察右前旗、兴和县、丰镇市、商都县等为奶牛养殖重点区域。扶持存栏3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建设,鼓励存栏200头以上的大户扩大规模,推进奶户以合作社形式组建规模养殖场。强化市冷源站建设,推广奶牛冷配和性控技术。到2020年,奶牛存栏达到30万头,百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个体平均产奶量达到6.5吨,牛奶总产量稳定在百万吨以上。

  推进饲草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饲草产业基础地位,围绕养殖基地,配套建立饲草料基地。推进优质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扩大饲草料作物、人工灌木林和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加大青贮饲草和秸秆转化力度,提高饲草料加工利用率。以奶牛饲料和牛羊育肥饲料为重点,加大反刍饲料和特色饲料研发力度。完善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饲草料储备库建设。到2020年,全市人工草地保有面积达350万亩,万吨以上饲料企业发展到15家,饲料产量达到45万吨。

  第二节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执行土地倒茬轮作,建设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和沃土工程。加快建设蔬菜种苗工厂化生产的连栋智能温室、高标准节能日光温室、光伏太阳能温室。加强恒温预冷库、马铃薯储藏窖等错峰冷藏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洗选、储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扩大生猪、奶牛、肉羊、肉鸡等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示范场建设,强化卫生质量安全措施。扶持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网络电商平台及配套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搞好配套的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现代种业工程建设。把种子工程建设放在战略地位,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农作物育种制种基地。重点强化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完善品种试验和检测设施,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加快实施杜蒙肉羊、生猪等种子工程,健全完善肉羊肉牛人工授精站,建成服务半径合理的杂交改良、胚胎移植等技术服务体系,打造辐射全国的优质种薯种畜生产基地。

  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乌兰察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为重点,重点建设蔬菜种植园区、肉鸡肉羊养殖园区等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增加园区科技特派员。加强农牧业技术研发、引进、集成和再创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作业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不断促进农牧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力争2020年建成科技示范和推广基地62万亩。

  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建立健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建成市级农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实验室,强化检验监测和风险评估能力,实现市县两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全覆盖。严格农牧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构建农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监测信息预警平台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完善四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农畜产品产地环境监管,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推进品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推动具有地域特色的农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产品。加强地方标准和种养业技术操作规程修订,以“三品一标”为重点加大农畜产品质量认证力度,推动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农畜产品品牌创建。

  第三节创新农牧业经营机制

  积极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培养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合作社、公司农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尤其把引进和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作为重中之重,推动经营主体向以龙头企业为主转变,扶持农牧业的政策向龙头企业倾斜。结合国家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试点工程,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牧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快土地草牧场规范有序流转。坚持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完成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大力推进农田草牧场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建立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有效促进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和经营,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完善农畜产品市场体系,畅通“绿色通道”。培养农牧民经纪人队伍,积极发展新型流通方式。创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增加农牧业综合投入,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承包、租赁与农牧民联营等办法,建立核心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外向型农牧业,鼓励重点企业“走出去”,建设特色农畜产品出口基地。

  着力发展“互联网+”农牧业。推进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和平台的合作,构建“电商平台+展示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一体化的绿色农畜产品展示、体验和销售平台。开展农牧业物联网试点,推广基于农牧业网站、农牧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等平台的农牧业综合信息服务。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农牧业信息监测体系,为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市场波动预测、经营决策等提供服务。

  专栏四高产优质农牧业重点项目

  马铃薯:国家农业科技园马铃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马铃薯脱毒种薯研发中心;马铃薯种子质量检验中心;国家马铃薯及其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民丰薯业与蓝威斯顿公司合作项目;集宁区马铃薯加工园区项目;民丰薯业、卓资县龙珠、化德县恒利和四子王旗中加等马铃薯良种繁育建设项目;金汇物流、云天化等马铃薯储藏窖建设项目;商都申安农业特色科技产业项目等。

  冷凉蔬菜:中泰公司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察右前旗玫瑰营5000亩超时令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察右前旗香岛、商都县鑫盛等光伏农业项目;察右前旗博天和商都冷山甜菜种植基地项目;察右前旗50平方公里冷凉蔬菜基地项目;商都县10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卓资县冷凉蔬菜基地项目等。

  生猪肉鸡:雏鹰集团年出栏300万口生猪产业化项目、丰镇市二商大红门集团年出栏20万口生猪养殖项目、集宁区兴大业20万口生猪养殖项目、察右前旗朋诚年出栏2万口生猪养殖项目、卓资县聚源生猪养殖项目;卓资县三盛泉蛋鸡养殖项目;凉城县辉军牧业蛋鸡养殖项目等。

  肉羊肉牛:四子王旗赛诺百万肉羊联合体项目;察右后旗蒙多利百万肉羊联合体项目;四子王旗赛诺杜蒙肉羊项目;察右前旗田牧万头肉牛育肥基地项目;凉城县海高牧业万头肉牛育肥基地建设项目;察右后旗蒙原雪龙黑牛养殖项目;化德县现代化农牧业养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等。

  燕麦及杂粮杂豆:民丰薯业察右前旗、察右中旗燕麦基地种植项目;商都县鑫旺1.5万吨葵花加工项目;凉城县世纪粮行项目等。

  奶牛:察右中旗佰宜佳牧业万头奶牛养殖项目、察右前旗田牧万头奶牛现代牧场项目、商都县中地奶牛养殖项目、察右前旗天辅乳业巴氏奶生产线建设项目、察右前旗华悦公司奶牛项目、察右前旗美天旺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凉城县海高牧业万头奶牛场建设项目等。

  饲草饲料:四子王旗山丹养殖专业合作社饲草料加工储备项目;凉城县3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生产基地项目;丰镇市青青草元苜蓿种植项目;凉城县国家草牧业试点项目等。

  第五章转型升级,拓展工业发展新空间

  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优化提升产业载体,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以扩张优势特色产业、提升支柱产业、转型落后产能和承接产业转移为方向,着力构建以清洁能源、高端化工、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为支柱,以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特色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为新增长点,多极支撑、多点突破、高端引领、循环低碳的现代工业体系。力争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675亿元,年均增长1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90亿元,年均增长14%。

  第一节加快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

  实施能源优先发展战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在稳定发展火电(热电)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风光新能源。积极争取“西电东送”电源点及外送通道建设,坚持外送和自用并重的方针,把能源产业既做成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又能够发挥电价洼地效应、推动产业承接的基础产业。

  稳步发展清洁煤电产业。加快建设四子王旗煤炭基地,全市自产煤炭产能规模控制在1000万吨/年,把乌兰察布综合物流园区打造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煤炭交易中心和煤炭加工销售内陆港,洗选加工转运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大同市以及蒙古国煤炭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以上,煤炭洗选率和就地转化率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推广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高节水等先进发电技术,在促进集宁京能、兴和宏大两个已建成电厂尽快投产、旗下营电厂加快建设的同时,完善四子王旗白乃庙、岱电三期、京隆二期、内蒙古能建投等燃煤电厂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市火电装机总规模达到1400万千瓦。

  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坚持集中利用与分散开发并举、风光火打捆外送与就地消纳结合,逐步打造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各五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察右后旗、商都县、化德县、兴和县、卓资县各二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其余旗县市区各一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力争2020年风电装机总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在积极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群的同时,着力推进光伏发电与设施农牧业结合、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结合、与扶贫开发结合,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支持光热发电和风光储能项目,力争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0万千瓦。

  加快油气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大中石油在察右后旗、察右前旗、四子王旗盆地油气田的勘探和有序开发力度,借助中石油陕京四线及西部天然气呼张延天然气管道建设契机,支持兴和县建设覆盖京津的LNG战略储备基地,推动卓资旗下营西部天然气液化项目尽快投产,加快建设通往周边旗县市区的高压支线管道和城镇区内供气管网。到2020年,全市日处理天然气能力达到1500万立方米。

  专栏五能源产业重点项目

  火(热)电:京能集宁热电2×35万千瓦供热机组二期项目;京能岱海电厂三期2×66万千瓦项目;京能四子王白乃庙2×66万千瓦坑口电厂项目;京隆丰镇2×60万千瓦火电项目;丰镇电厂四期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新丰丰镇2×60万千瓦火电项目;内蒙古能建投卓资旗下营2×35万千瓦、兴和2×66万千瓦项目等。

  天然气管道:旗下营——集宁——兴和;卓资——凉城;卓资——中旗——四子王;集宁——后旗——商都——化德等。

  第二节推动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

  立足氟化工、电石化工、石墨化工、硅化工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延伸产业链条,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推动各化工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并促进产业链条耦合,建成精细化、高端化的多化工耦合新材料基地。

  加快建设高端氟化工产业基地。以丰镇工业园、四子王旗工业园和察哈尔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在适度扩大氟化氢生产规模的同时,重点开发含氟聚合物及其制品、含氟精细化工产品和高性能氟橡胶系列产品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着力打造氟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到2020年,氟化工系列产品形成综合产能60万吨,建设全区乃至全国高水平精细氟化工产业集群。

  提升电石化工精深加工水平。提高电石行业准入标准和技术装备水平,实现生产装置密闭化、大型化、自动化。重点在后旗、卓资、前旗、中旗等旗县园区规划建设大型电石工业基地,并以需定产控制电石总量。扩大PVC、糊状树脂、PVA系列产品生产规模,重点开发聚乙烯醇缩丁醛(PVB)、1,4-丁二醇、聚丙烯酰胺、乙二胺、乙内酰胺、乙二腈、丙烯腈以及特种纤维、高档型材等产品,形成多品种、强关连的大型电石化工产业集群。到2020年,电石就地转化率提升到80%以上,形成国内重要的高端电石化工产业基地。

  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依托四子王旗褐煤资源和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区煤炭交易中心,推进丰镇丰汇甲醇制烯烃、兴和煤制乙二醇、后旗褐煤干馏提质项目建设。推进煤制天然气、甲醇制芳烃等项目建设,构筑煤制天然气及煤制油副产品延伸加工、乙二醇——芳烃——聚酯、甲醇延伸加工产业链。到2020年形成420万吨煤化工产品综合产能。

  推动硅化工产业链延伸。以察哈尔开发区、商都和四子王旗为主建设有机硅深加工项目,引进大型硅化工企业和先进生产工艺设备,加快开发硅晶材料和有机硅下游产品,形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光伏材料等硅晶材料产业链及工业硅—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硅橡胶、硅树脂等硅化工系列产品产业链,建成我区重要的有机硅单体生产基地。

  专栏六化学工业重点项目

  氟化工:丰镇市三爱富万豪氟系列产品及年产2万吨聚偏氟乙烯、5万吨二氟乙烷、4万吨二氟一氯乙烷、20万吨硫酸、1万吨特种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6千吨聚全氟乙丙烯树脂、6千吨聚偏氟乙烯树脂、20万吨萤石浮选项目;四子王旗中铝集团22.2万吨/年氟系列产品生产项目。

  电石化工:卓资县东兴化工公司年产40万吨1,4丁二醇、40万吨石灰氮、30万吨氧化铝配套100万吨电石项目;察右后旗蒙维科技二期项目;察右中旗世纪恒润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电石项目;察右后旗港源电石化工40万吨/年电石改造项目;察右后旗恒科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电石项目。

  煤化工:乌兰察布综合物流园区年产40万吨煤制乙二醇和2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察右后旗蒙维与博源合作建设100万吨煤制甲醇深加工项目;察右后旗内蒙古铸邦新型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褐煤干馏提质项目;丰镇市丰汇120万吨煤制甲醇深加工项目。

  其他化工:察右后旗通汇钾肥年产40万吨化肥生产线项目;商都县钾长石制取钾盐钾肥示范项目等。

  第三节促进冶金建材产业升级

  延伸提升冶金产业。对已形成的硅铁冶炼产能进行选择性淘汰,支持高起点建设新一代冶金项目,推动冶金产业向标准件铸造、精密合金冶炼、型材加工和不锈钢终端产品制造延伸,打造丰镇、化德镍合金基地,构筑电力——铁合金——镍合金产业链和电力——粉煤灰(铝矾土)——氧化铝——硅铝合金产业链。利用我市及蒙古国铜、钼、铅锌等有色金属资源,规划建设四子王旗10万吨铜冶炼项目及卓资县中西矿业年产5万吨钼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力争2020年全市各类冶金产品综合产能达到1100万吨以上。

  提升优化建材产业。化解水泥过剩产能,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改革生产工艺。推广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2020年形成干粉砂浆产能30万吨,散装水泥比例达到70%以上。支持企业生产高强度、高性能水泥制品和特种水泥。大力发展以粉煤灰、脱硫石膏、工业废渣等为原料,节能保温、高强防火、多功能复合的新型墙体材料。大力发展新型石材、陶瓷产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乌兰察布木材综合加工产业园建设,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针叶木材贸易、加工基地和家具集散地。

  专栏七冶金建材产业重点项目

  冶金产业:丰镇市上泰特钢50万吨300系列不锈钢深加工、20万吨高档冷轧薄板项目;深圳冠欣集团10万吨铜冶炼、500万吨铜钼技改扩建项目;卓资县内蒙古中西矿业年生产5万吨钼粉深加工项目;兴和县1500万吨钼矿开采加工项目;兴和县12万吨锌加工项目;内蒙古全宏化工年产3万吨高钛渣技改项目;化德县天成10万吨硅锰合金和余热、尾渣综合利用项目。

  建材产业:集宁区港鑫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项目;集宁区鑫利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化德县华晨矿业新型建筑装饰微晶石生产项目;察右前旗森诺集团木材综合加工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商都县三五九陶瓷产业园建设项目;商都县东盛硅藻土开发加工项目;察右中旗凌志矿业300平方米装饰石材项目、红岩石材300平方米装饰石材项目;凉城县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四子王旗石材项目。

  第四节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

  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以提高我市绿色农畜产品的转化增值率为目标,以马铃薯、冷凉蔬菜、燕麦、风味和特色肉乳产品和杂粮杂豆加工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地域特色品牌,面向京津冀和俄蒙欧市场,大力发展洗选、加工、食品、包装、储运等产业,力争2020年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70%。

  扶持轻纺服装产业品牌化发展。大力扶持后旗土牧尔台绒毛和皮革加工,巩固扩大化德羊驼绒服装、丰镇羊绒衫、集宁皮件、察哈尔工业园棉纺服装等轻工纺织业,打造以毛皮动物养殖、毛皮制革、皮革制品及物流、研发为一体的专业化皮革产业集中区。着力提高创意设计水平,培育名牌产品,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力争2020年形成各类絮片服装3500万件、羊绒服装50万件、皮件加工1.5亿件的综合生产能力。

  专栏八农畜产品加工及轻纺工业重点项目

  农畜产品加工:集宁区雪原乳业液体奶项目;集宁区上海杰隆血红素、蛋白质提取项目;集宁区奈伦淀粉加工项目;集宁区双汇集团整体搬迁技改及肉食品加工项目;兴和县兴隆食品三期技改项目;麒麟世纪年产12亿米肠衣项目;商都县农产品加工园区项目;集宁区承昊200万口生猪屠宰项目;北京秋实胶原蛋白肠衣生产项目;察右中旗永富公司屠宰加工项目;民丰薯业马铃薯系列制品生产项目;察右中旗胶原蛋白生产项目;卓资县熏制品加工项目;商都希森、察右中旗地宝等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四子王旗民族贸易肉食品加工项目;集宁区13平方公里食品工业园项目。

  轻纺工业:化德县绒毛絮片服装产业园项目;察右前旗翔利天和服装加工项目;察右前旗东方集团地毯加工项目;察右后旗鑫源绒毛皮革项目;察右前旗腾达箱包研发、生产项目。

  第五节大力培育工业发展新亮点

  加强石墨碳素新产品开发。重点在兴和、丰镇、集宁、后旗发展石墨碳素产业,扶持瑞盛石墨加快新产品研发攻关,优先开发核能级柔性石墨、高纯柔性石墨、人工合成金刚石、石墨烯、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彩电管石墨乳、晶硅石墨材料、碳素等,力争2020年形成石墨碳素产能70万吨,建成国内重要的石墨碳素新材料生产基地。

  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全力打造察哈尔云计算产业园区,建设京蒙电子商贸中心、华北云服务承载中心、京津数据灾备中心、京津大数据计算中心,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建设软件园。以华为为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聚,重点发展物联网、政务云服务、多媒体信息技术、IT电商服务、手游研发、动漫渲染等云应用产业,同步推进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应用软件开发等配套产业发展,构建较为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力争2020年云计算产业园区内机架总规模超过1.5万个,信息产业总收入突破百亿元,成为国家级云计算示范产业基地。

  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业。围绕区域矿业、新能源产业和农牧业发展的设备需求,坚持零部件和整机配套并重原则,重点建设兴和、集宁、前旗、中旗大型风电设备生产基地,集宁、前旗的农牧业机械制造基地,集宁、丰镇、前旗的交通运输、矿山机械设备制造基地,努力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

  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整合市内各医疗机构制药制剂生产,提高现有西药类吡啶、胶原蛋白、中蒙医药等重点产品技术含量,承接北京地区医药、医疗保健器材和消耗品生产企业和项目,到2020年培育2-3户全国医药百强企业。

  专栏九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石墨产业:兴和县瑞盛新能源石墨烯材料生产项目;兴和县中源龙港石墨烯材料生产项目;察右后旗欣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1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装备制造产业:察右中旗太重集团风机塔筒轴承主机项目;四子王旗江苏远景能源年产1000台风力发电机组项目;兴和县年产1000台罐车槽车项目;兴和县1万台农业机械设备制造项目;集宁区新誉集团风机生产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集宁区中信国安大数据中心项目;集宁区华为云计算基地建设项目。

  生物医药产业:商都县赣商高新医疗科技产业园项目;集宁区京东药业生物医药项目;集宁区天宇达生物科技羟基苯海因项目;北京良方药业黄芪生物药品加工、交易项目;内蒙古金莉源药业年产3500吨中药饮片项目。

  第六节优化升级工业园区

  加强工业园区整合与扩园升级。以打造高水平的产业载体为目标,按每个旗县原则保留一个园区加快现有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加强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修编,科学设计园区功能区分工和特色化的产业体系,引入PPP模式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园区服务功能,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到2020年,推动察哈尔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察右后旗建材化工园区、丰镇高科技氟化学工业园区、旗下营工业园区、兴和县兴旺角工业园区升级为自治区园区。全市工业园区总产值突破千亿,打造五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工业园区。

  推动园区合作共建和发展“飞地经济”。抓住京津等地产业转移和“乌大张”协作的有利机遇,坚持共建共管、合作共赢理念,支持京津冀产业园区在我市设立分园区,加快中关村乌兰察布产业园和华为云计算科技园建设,借助中关村的人才、科技、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深化察右前旗与北京大兴区合作,以共建产业园区为平台承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丰镇市与大同市新荣区合作建设氟化工及石墨加工产业园区,把我市建成区域合作及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打造化德羊驼绒服装、商都冷凉蔬菜、后旗皮毛绒肉、集宁皮件、卓资熏鸡、中旗燕麦加工、丰镇月饼、集宁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按小规模、大群体、产城融合原则支持其发展壮大。

  第七节大力推进“互联网+”工业

  大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强“两化”融合的规划引导,重点在化工、冶金、能源、装备制造、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行业,推广信息化辅助设计系统和信息化辅助制造系统,提高产品设计制造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现有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各产业生产和服务各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推动“工业大数据”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促进企业利用数据分析提高业务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水平。力争2020年,重点行业中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达到集成提升阶段以上。

  创建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统一的工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加快工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园区。围绕马铃薯、皮革皮件、煤炭、铁合金及化工产品等特色产业的营销创新,着力培育一批电商企业和特色电商平台,形成一批集商务办公、商品交易、物流快递、融资支持、研发设计、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业态电子商务集聚区。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推动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服务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第六章扩量提质,全力打造服务型经济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增加城乡居民福祉,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抓住新技术新需求变迁机遇,培育服务业新业态。努力做强旅游、物流两大传统优势服务业、做大文化、体育、医疗、养老四个新兴服务业、培育若干服务业新亮点,创建若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全市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重点。

  第一节加快发展旅游业

  抓住北京——张家口承办冬奥会的契机,坚持人文、自然和城乡旅游资源统筹开发,打响“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养生福地乌兰察布”旅游形象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加强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一心两翼三大景区”布局,全面融入京津冀晋旅游大市场,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旅游人数和总收入分别达到2000万人和300亿元,建成京津冀晋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冬奥会旅游辐射延伸地。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牵头、资源整合、多元投资原则,推进重点景区景点高水平、大规模、全要素整装式开发,提升旅游业档次。加快后旗火山、卓资红召、林胡古塞、二龙山、兴和察尔湖、苏木山、前旗黄旗海湿地公园等景区建设,推进岱海、格根塔拉、辉腾锡勒等景区旅游资源重组整合和升级加星。精心打造集宁路遗址文化园、丰镇隆盛庄历史文化古镇、绥蒙革命纪念园等人文旅游景点。加快凉城旅游献礼工程建设,完善岱海湖、温泉小镇旅游配套设施。围绕打造全国优秀自驾旅游城市,加快自驾游营地建设,健全沿线地区的加水、加气、充电、维修等配套功能。

  加强特色化旅游产品开发。全力打造“中国草原避暑之都”、“察哈尔文化”、“神州家园”、“草原皮都”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推动以草原文化、蒙古族风情、红色革命基地为主打的人文旅游,构筑“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融合发展格局。开发化德黄羊滩草原旅游区、商都县大石架地质公园、四子王旗希拉穆仁古庙、王爷府国家传统村落自然旅游项目。利用“十个全覆盖”成果,在条件合适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力发展农家乐和牧家游。依托“如意号国际列车”谋划中俄蒙国际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发展跨境旅游。适应全民旅游的发展趋势,推动以休闲、体验、自驾为重点的自助旅游业发展,并逐步推动自驾旅游向普及型、大众型、娱乐型汽车、摩托车越野赛延伸,把乌兰察布建成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自驾游和国际马拉松基地。

  加强旅游业区域合作。积极衔接京津冀、乌大张和呼包鄂旅游业。加强线路对接,打造北京——张家口——乌兰察布——大同无缝对接的冬奥旅游黄金线路,使乌兰察布的景点景区成为冬奥旅游线上的新亮点。加强活动对接,共同策划和积极参与北京和张家口的系列迎奥办奥活动,将乌兰察布作为活动的协办地和延伸区。加强要素对接,突出具有乌兰察布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开发,实现与北京、张家口、大同有特色的差异化发展。围绕全区旅游大通廊建设,构建呼包鄂——乌兰察布——巴彦淖尔旅游大区,推进区域性旅游中心建设。

  专栏十旅游业重点项目

  凉城县品牌景区献礼项目;察右前旗黄旗海湿地公园项目;察右中旗辉腾锡勒草原资源整合项目;四子王旗格根塔拉旅游区项目;卓资县林胡古塞旅游区项目;卓资县红召九龙湾生态旅游区项目;卓资县二龙山农耕文化影视旅游村项目;卓资县武要古城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兴和县苏木山旅游开发项目;兴和县察尔湖旅游开发项目;察右后旗火山草原旅游区项目;集宁古城项目;乌兰察布欢乐时空大型旅游项目;集宁区霸王河水上乐园项目;凉城县蛮汉山旅游区项目;化德县黄羊滩草原旅游区项目;化德县塞上民间文化艺术园项目;四子王旗希拉穆仁古庙、王爷府国家传统村落项目;蒙晋冀乌大张长城文化生态休闲游项目;商都县大石架冰川石林地质公园等。

  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抓住机场、高铁和海关形成的新优势,努力把集宁建设成为东进西出、北开南联的物流节点城市,把乌兰察布建成自治区融入“中俄蒙经济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核心区。

  建设现代综合物流节点城市。以争创“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为牵引,大力拓展煤炭、马铃薯、皮革“三个交易中心”的业务领域,推动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内陆港“四港一体”建设。着力构筑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有机衔接,生产性物流与生活性物流融合发展,大宗商品与散货物流多头兼顾,仓储加工、物流贸易、电子商务相互协调,多式联运、物联网广泛运用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建成南接京津冀晋、北联俄蒙、西承呼包鄂、东连蒙东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国家级的物流节点城市。

  优化布局大型物流园区。依托集宁机场建设临空产业园区,加强与天津港、北京空港、曹妃甸港、二连浩特口岸等重点陆海空港的合作,推进保税区、保税仓库等海关监管区设立,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和空港经济。统筹京呼、集大和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高铁的连接,统筹高铁、客运中心和机场的对接,统筹站区建设、商圈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衔接,打造高铁站区商务圈。进一步完善提升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集宁现代物流园、银盾国际物流园区、万益物流综合服务区等各类物流园区的业态布局和服务功能,构建以“十横八纵”公铁交通及集宁机场组成的立体式物流通道网络为骨架,以乌兰察布综合物流产业园、集宁现代物流园、临空产业园等重点物流园区和高铁商圈为平台,形成“一心、两翼、一轴”的物流产业发展格局。

  积极发展物流配送体系。培育物流市场主体,拓宽服务领域,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引导传统物流企业改造升级,鼓励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联盟、联合、兼并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提高物流配送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积极支持连锁企业、批发代理、工业企业、中小企业联盟进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并面向社会提供配送服务,加快建立综合性与专业性并存的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城市配送与农村牧区配送的有效衔接,推广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规范货物装卸场站建设和作业标准。建设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快递集散中心,促进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

  强化物流业区域性合作。加强“乌大张”三地商贸物流合作,优化区域物流节点和重点物流园区布局,吸引区域内物流企业进入乌兰察布市物流园区,共同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共同拓展国内外市场。

  专栏十一物流园区及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

  坚持合作与承接有机结合,通过独资、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加强与首都地区的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合作,努力在培育主体、壮大规模、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下功夫,推动“四大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充分挖掘蒙汉和谐、农牧交错、晋冀蒙融合的文化特征,高扬现代“民族风”,保护、传承和发展察哈尔婚礼、马头琴、二人台、蒙古族长调、呼麦、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地域文化气息深厚的景区街区,开发一批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鼓励和扶持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创作,推出一批地域与现代创意完美融合的优秀文艺作品。加强与首都文化团体、文化市场、影视网站的合作,吸引文化名人、文艺团体、影视集团来我市体验创作和巡演驻演,推进我市精品力作进入首都文化市场,打造首都文化艺术创作和演出的新基地。发展壮大印刷出版业。注重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再造、提升和传播传统文化。到2020年,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6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以承办自治区“十四运”和“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为契机,统筹推进全市体育场馆、公园、体育设施改造和建设,争取承办职业、业余联赛等地区性、全国性和世界性赛事。加强训练基地建设,争取建成一批国家级和区域性的体育训练基地或休闲运动中心。建设体育产业功能区或专业园区,引进知名体育用品生产商,建设体育用品生产基地,引进和建设娱乐性、体验性和健康性的冬季冰雪体育项目。将我市打造为中国北方户外运动休闲名城、对接京津冀的国民运动休闲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户外运动赛事和绿色运动食品特供基地。到2020年,完成体育产业增加值16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到1.2%。

  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业。抓住首都医疗资源向周边地区疏解、分流和扩张的机遇,推进健康服务业和医疗产业发展,借助京蒙帮扶合作,采取共建联办、独资经营等方式,发展一批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月子会所、医养一体化医院。继续扩大与首都医疗机构在远程医疗、专家会诊、人员培训、转院就诊等方面的合作,把北京高端医疗资源引进来。积极引进承接北京地区医药、医疗保健器材和消耗品生产企业及项目,扩大福瑞制药等企业生产能力,整合市内各医疗机构制药制剂生产。大力引进高端医疗人才,探索职高与医院联合办学模式,发展医疗服务业。到2020年,完成医疗服务产业增加值39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达到2.9%。

  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利用就近首都、高铁可达的区位交通优势,发挥蒙医、中医、西医结合的医疗特色,着力发展面向首都、服务首都的养老产业。采取互助式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模式,加强养老设施建设,利用现有房屋置换改造一批,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新建一批,特别是引进首都知名养老机构发展连锁经营,规划建设一流的养老社区、老年度假村,结合中心城区养生养老功能社区布局,实现公共医养服务全面覆盖。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护理人员,打造“夕阳红”老年服务品牌。引进和承接首都相关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保健品、老年用品等产业。到2020年,建成华北地区养生保健服务基地和医养基地、高端休闲健康体检基地、休闲养生养老健康产业培训基地、养生养老医疗保健服务基地。

  专栏十二新兴服务业重点项目

  文化产业:元代集宁路文化产业园区项目;丰镇市西口古城·隆盛庄古镇项目;商都县小庙子蒙古族文化风情园项目;察右后旗察哈尔文化科研与民族工艺品制作基地项目;凉城县绥蒙革命红色文化产业园项目;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区项目;卓资县图书文化产业园项目;四子王旗神州家园科普影视传媒基地项目;集宁区马头琴、商都县东路二人台传承保护项目;首都采风创作展演基地项目等。

  体育产业:冬奥会辐射延伸产业基地;集宁区红海子体育公园项目;体育器械制造销售基地;国家户外登山基地;国家青少年户外运动夏令营基地;国家高原耐力训练基地;国家马拉松夏训基地;摔揉拳跆训练基地;自驾体育旅游基地;青少年足球夏令营基地;风筝基地;钓鱼基地;航空低空飞行基地;搏克射箭训练基地;草原赛马基地;草原智力运动基地;攀岩基地等。

  医疗产业:察右前旗五洲助康医养一体项目;乌兰察布医专医养一体项目等。

  养老产业:乌兰察布市示范老年养护院建设项目;察右中旗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项目;凉城县市场化养老服务产业项目;集宁区福瑞健康养老中心项目等。

  第四节培育服务业新亮点

  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积极构建功能齐全、充满活力的金融体系,鼓励和支持大型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促进城乡金融资源均衡配置,引导并帮助辖内未转制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进行改革,加快组建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大力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继续引进设立保险公司,引导驻市保险公司向旗县延伸。支持有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机构法人投资者进入小额贷款和融资性担保行业。加大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力争2020年引进设立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1家,新设村镇银行10家以上,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到2020年末,全市保险深度和密度力争分别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建成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国有控股融资性担保体系,实现旗县国有控股融资性担保公司全覆盖。

  大力发展城乡商贸流通业。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集宁区及旗县城关镇有序发展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商业网点,打造“15分钟便民商圈”。中心城区外围加快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仓储式会员店,形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和较强辐射能力的消费中心。加强城乡结合部、工矿区、低收入阶层社区便民网点建设,优化老社区商业机构布局,完善新社区商业服务功能。推进城乡双向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三牧”的职能作用,加强综合服务社和便民连锁超市建设,完善农村牧区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在铁路和公路沿线、大宗农畜产品主产地建设不同类型的农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快现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向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产品交易中心转型。发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模式,构建上联生产基地、下接零售终端的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重点实施电子商务进传统流通企业、进市场、进社区、进农村牧区、进园区、进中小微企业的“六进工程”。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快递物流、支付、认证等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积极发展跨进电子商务。围绕绿色农畜产品、矿产品的营销服务需求,建设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到“十三五”末,建成5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和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20家以上电子商务平台企业。

  优化发展房地产业。抓住我市列入自治区中部住宅产业基地的契机,坚持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统筹考虑棚户区、旧城区改造回迁安置和存量商品住房状况,采取回购存量商品住房方式解决棚户区、旧城区改造回迁安置房源。鼓励和引导利用商业用房和商品住宅,打造一批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示范基地。通过调整土地用途、规划内容,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用于国家和自治区支持的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新兴产业开发建设。规范物业管理,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

  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建筑业企业,鼓励建筑业企业开展跨地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西畴县网络教育专业_西畴县网络教育机构是什么

来源:云南网清晨,西畴县一中6个年级4400名学生在崭新的塑胶足球场上举行升旗仪式,足球场四周是整洁的校舍。校长郑杰告诉记者,以前的

01-06

墨江网络教育专业_墨江网络教育机构是什么

来源于网络因工作需要,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招到合适人才,经研究,在《2019年墨江县事业单位紧缺人才招聘公告》的基础上,对2019年墨江

01-06

石林网络教育专业_石林培训学校机构有哪些

2021年11月3日下午,石林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润桥受邀到石林县委党校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题知识宣讲,县委社会建设工作领

01-06

永平县网络教育办地址_永平网络教育电话

前往广东汕头市海滨路3号,搭乘一块钱的轮渡就可以欣赏到海上的夕阳,一位从广州来的游客来回坐了4次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去。1200多公里

01-06

景东网络教育办地址_景东网络教育电话号码

9月15日,公安局网安、经侦、法制大队及县委网信办、县人行等单位在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日主题宣传活动。

01-06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育网上报名

我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来自锡林浩特市的王江、呼伦贝尔市的乌日格不远千里报名成为我市的抗疫志愿者。他们坐大巴、乘火车,花了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