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潘星教育网资源平台!
潘星教育网>高中教育>高考资讯>正文

辽源致远高中成绩_辽源志远高中信息网

更新时间:2023-05-07 05:34:54作者:潘星教育网阅读量:592

  【按:今天,《中师生》公众号收到海门师范中师生金醹的文章《吟浅唱中师生精神,喜闻乐见六十款幸运——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难再》。洋洋2万多字,对网络上“中师现象”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梳理,也提出了自己观点。本文是非常好的一份研究资料,更有许多闪光之处,特分享大家。】

辽源致远高中成绩

  原题:低吟浅唱中师生精神,喜闻乐见六十款幸运——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难再

  作者:海门师范 金醹

  2021年3月9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网站发布120周年宣传片拍摄制作项目成交结果公告,意味着2022年举办大庆典,让我夜不能寐开始浮想连翩。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著名实业家张謇1902年创办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中国师范教育的三大源头之一。2005年与1906年发端的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合并,2014年与1902年创建的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合并。母校的搬家乔迁荣升发展,必是校友心中挂念和光耀。

  为了增强活着的信心,需要攀亲戚;为了凭添拽字的勇气,需要傍大户。

  闲话少说,只因年齿虽长人微言轻;言归正传,乞谅冒昧直呼尊姓英名。

  冷水江师范生曾敏,热爱传统文化,推动家风建设,洋洋洒洒码《我心目中的中师精神》5300字,《九州家风》公众号2021年3月13日首发,高屋建瓴地提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内涵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甘为人梯,自强不息”,一片颂扬。郑州《中师生》公众号2021年3月14-15连续重磅推荐,既得到号主支持又得到都昌师范生黄少华特级教师点赞:“中师精神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2021年3月17日南京《中师生家园》公众号刊发《我心目中的中师精神》,获曾敏同窗韶赶来力捧。平定师范沺源律师扫兴:中师生当年的选择多出于自我和无奈,“甘为人梯”是少之又少人的追求。16字,至少让身为中师生的一部分人愧不敢当,出声异议。

  20世纪百年中国,辛丑蒙羞中开天辟地站起来,

  20世纪百年中师,始于清末终大学扩招另搭台。

  世纪初起步——江苏曾编制教育发展史“第一节中等师范教育”述清末“癸卯学制”公布前,江苏已有独立设置的初级师范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后创建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和三江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前,江苏初级师范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办学人士具有维新思想,参照日本师范教育模式。

  30年代状况——《实践历史与社科研究》公众号2019年3月13日刘昶19000字雄文《革命的普罗米修斯:民国时期的乡村教师》说:“早期乡村党组织有70-80%是由乡村教师创建的。绝大多数乡村教师是二十来岁的男性,在1920至1930年代,他们中很大一批投身革命,把源于城市的共产主义运动传播到了中国乡村,他们是领导的乡村革命的普罗米修斯。”我当时叹息:“百年前刮民期间乡村教职真艰苦,新中国复兴时代免费师范好幸福。”并赋诗:

  十月革命一声炮,

  马恩列宁成新潮。

  城市青年办报忙,

  乡村教师传正道。

  普罗米修斯德高,

  星火燎原红旗招。

  枪杆子里出政权,

  共产主义几步遥。

  新中国兴盛——曾敏《我心目中的中师精神》说“建国以来,国家大力推广中师制度,各级各类中师学校从初中生中挑选尖子,培养了几百万优秀师资,挑起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大梁,完成了扫盲、普九任务。”江苏“第一节中等师范教育”说“到1988年的40年中,江苏中等师范教育培养出中师毕业生16万人,1978年到1988年的毕业生为6万多人。”1988年江苏有37所中师学校,推算全国1065年中师学校1978-1988十年大约毕业170万人。

  《散淡心情》公众号2019年3月19日刊汉中师范生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生任润刚文《当年的中师为什么让人怀念:中师教育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南京《中师生家园》公众号 2020年10月14日刊任润刚文《我国“中等师范”办学反思及其对师范教育的启示》(各种载体标题差异内容相同)明确“改革开放以来,它成功培养了一大批业务能力突出的全科小学师资,占据着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长为一线最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世纪末转型——1999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跨世纪的师范教育必须深化改革。”2000年后小学教师由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百年中师从此退出历史。

  靖远师范生尹新武作家2021年2月15日《中师生》公众号23000字长文《父子对话:一个以“中师生”为耻的人,没有资格书写这段历史》文后作家自言:“不死精卫思填海,永恒纪元唱大风。明朝杏坛霞光亮,最美精神在中师。”也说“中师精神”。一看精神两字,让我四肢振奋,二想精神涵义,顿觉心灵神圣:红船忠诚精神、长征顽强精神、延安艰苦精神、渡江勇敢精神、两弹奉献精神、女排拼搏精神、抗疫牺牲精神、航天探索精神涌上心头……

  曾敏着眼宏大叙事提炼中师精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甘为人梯,自强不息”暂命名为精英版中师精神。大众普遍理解“精英”为“人中龙凤”,就是在工作领域中的成功人士与领导者,就是实现了人生价值和目标理想的人。本着个体初心追溯成人之累,面对这16字,我的初期反应是:

  提前录取十一年,

  学高为师所知浅。

  初中懵圈被引诱,

  身正为范缺三观。

  从教摔碗又叫屈,

  甘为人梯更荒诞。

  逐层上爬有意志,

  自强不息当跳板。

  仰望世纪风云人鬼神纷繁复杂难以描摹,回看改革廿年中师生百味杂陈略来一述。

  《中师生》公众号2021年2月17日开展中师生“我为母校代言”活动(简介学校历史与个人成长经历,500字即可),一月涌现10位勇气可嘉者,从大众朴素的功利眼光,都昌师范生黄少华特级教师、开封第三师范生唐团结教授够得上“精英”标准,占20%。有非议“代言”俩字份量太重,主题过于夸大,镇原师范生邵森奇说:“代言是可以的,但确实大了点!”普罗大众担纲不起。集思广益,“我为母校排队”“我为母校占位”“我为母校抢座”“我为母校取号”“我的中师母校”“我与中师母校”“我和我的母校”纷纷出笼。最终选“我与中师母校”,继续进行,参与者易接受。从大视界来看,最佳题目应是“我和我的母校”:这里是中师生集散地,绝不是高中大学生群,所称母校天然是中等师范学校;同时“我和我的母校”题目又搭车新中国辉煌70年庆典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自豪感,家国情怀兼具、师生缘分共存。此次“代言风波”恰恰说明所有活动需要获得多数票支持,包括倡行中师精神。

  《我心目中的中师精神》转贴中师生圈后,网名“沉默的大多数”说:我心目中的中师精神是:“立足现实,献身教育;不甘落后,艰苦奋斗;与时俱进,自强不息!”《中师生家园》2021年2月14日刊发高安师范生文《碧落路54号:我的母校高安师范学校》说“1987年我刚考入这所中等师范学校时,理想很纯粹——有个“铁饭碗”,每月能按时领取一份薪水,能从此跳出“农”门,过上夏天不用晒太阳、冬天不用吹凉风的生活。”

  “今日头条”《小桔灯》号2020年9月21日刊临洮师范生刘继雄对四川作家曹清萍长篇小说《中师生》读后感《教书十年,考上公务员,我骄傲,曾是一名中师生》中说:虽然对学生严加管教,成绩也属前列,但还是感觉有愧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中师教育初衷。相反,看着大专生以上的同行只任教一门专业课的那轻松劲,除了羡慕还是羡慕,因为学校领导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强调人家是大学生。

辽源致远高中成绩

  1902年4月张謇为通州师范题校训“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给我们寻找20世纪最后20年400万中师生精神一些启迪,全盘接受未尝不可,与时俱进更显创新。精神不是显而易见的口号标语,而是需要恒久坚持的执业品格。

  作为一个经历改革开放40年伟大成就、刚刚超过陶行知之寿的普通中师生,我对中师生活的认知是:吃了三年免费餐,拿过证书各四散。义无返顾精神佳,核心价值铁饭碗。沧州师范生北京外企高管苏蔓瓜坦言“说的是实话,大部分人就是想搞个稳定工作,仅此而已。”非要找啥子精神的话,我用“响应号召,服从分配,教学相长,选择希望”自勉为平民版中师精神。

辽源致远高中成绩

  一、响应号召,少年不狂。

  “学高为师”,陶行知说的,广泛作为师范学校、大学的校训,奉为圭臬。陶行知何许人也?1908年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1915年入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9年圣约翰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以此观照400万中师生几人像他博士帽子戴过几顶,学贯中西“学高为师”?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中教初中,初中教小学,小学带幼儿,兄弟互携天经地义,姐妹共学有何不可?谁的学习生涯没碰到过民办教师下乡知青?新中国70年民办教师知识青年的贡献一笔抹杀了?

  从学校生源来看,聚焦改革开放20年,400万人群体也很杂繁。

  郑州《小桔灯》公众号2019年1月25日发表《20多年前的中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大梦初醒已是半生》公众号2020年7月5日发表《20年前优秀的初中生为啥喜欢读中专?网友:那时的中专不比985差》、南京《教师文苑》公众号2019年12月11日发表《20多年前的中师、中专生:当年的学霸,如今却沦为学历的最底层!》无一例外同样内容:“中师和中专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了呢?中师和中专的价值,有一道分水岭——也就是1992年之前,初中毕业生考上中师和中专的难度,不比现在的高中生考上985大学的难度低。”而在1992年之后,考上中师和中专的难度就急转而下,甚至呈现出“自由落体式”的“大翻转”,中师和中专的价值一下子出现严重“贬值”的状况。

  原始的文章和作者应该可以找到,但是这不是重点。

辽源致远高中成绩

   1992年前政策划江且泾渭分明——中专比高中提前录取,1992年后职教大兴而高墙鸿沟——高中比中专优先录取。1988年江苏37所中师招生8897人,推算全国1065所中师招生约25万人。20年平均每年约20万,不计复杂因素简单计算:1979—1991年约250万人,1992—1999年约150万人。历史也很奇妙:——250万:150万≈0.618黄金分割率,400万:250万≈0.618黄金分割率。

  教育部在《关于1983年中等师范学校招生通知》要求“各地师范学校招收政治思想进步、品德良好、学习成绩优良、身体健康、志愿献身小学教育事业的年龄不超过18周岁的初中毕业生。”

  《中国教师报》2019年5月15日刊王营文《“老中师”培养模式值得借鉴》:第一条就是掐尖录取。1983年我参加中考时,志愿填报一类中等师范、二类普通中专、三类普通高中。师范和普通中专不能兼报,而且师范要先录取,没有被师范和普通中专录取的,如果成绩已达到当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普通高中要无条件接收。

  《情系凤栖山》公众号2021年3月18日刊浠水师范生红安县余向红教研员文《证明》说:中师扩招前的录取分数线,印象中1981至1984年与黄冈高中持平,我所在的1985级,黄梅中学蕲春中学录取线与一中相同,浠水师范录取线高于一中,之后几年应该都是与各县一中基本持平,录取优势逐年降低。

  《散淡心情》公众号2020年7月7日刊湖南常德谢新茂教授文《一代小中专(中师)生:他们的人生缺一场高考》说:高考拼的是自己,其他因素拼的是父母……作为贫寒家庭,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让自己的儿女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至于这个平台到底有多大、有多宽,不在考虑之列。八十年代末之前,乡村中学里,只有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才有报名考中专的资格。甚至为了一个中专生的报考资格,违背乡村伦理,检举揭发……从九十年代初开始,许多学习成绩优异的乡村孩子的家长,通过向中学的老师、校长说情,依然报考中专(老师和校长在家长面前,无法保证能够让这样孩子在高中毕业后考上大学)。

  优秀还是铁锈,有一道善良的人们难以抹平的鸿沟,有一辈忘年之交们无法弥合的裂痕。涉及20 年的中师生话题只能分段考量,为中师生画像,坚决不能眉毛胡子往一块凑!

  同时中专中师提前录取,并不意味着所有初中生按分排序。好风凭借力,送谁上青云?父母天然是未成年子女的经济支柱、坚强后盾、唯一可依靠并选择的人,一半以上家庭会选择让子女读高中考大学。

  1992年前250万名所谓优秀生其实有折扣,绝不是全国初中生前250万名,最多是混迹在500万名之前。1981-1991年大学录取率平均25%,每个高中生并不天然能考上大学。1992-1999年高考录取率24.8%、34.3%、35.9%、36.8%、40.2%、36.0%、33.8%、55.6%,平均37.1%,参加高考人数303、286、251、253、241、278、320、288总共2220万人,年平均277.5万人,也就是说,1992年后8年150万名中师生,更有可能是2000万名考入高中后剩下的初中生,这是历史的真相,与1992年前提前录取来的中师生水平有差异。

  1992年前250万人可以怪罪客观父母家穷,粮草不继撤离火线被逼选择中师铁饭碗。

  1992年后150万人必然衡量主观自身学才,有心杀敌无力挤桥乐意品尝中师铁饭碗。

  中国真大,湖南网名“沉默的大多数”说:“我故乡是中专中师、高中分别考试,分别划线录取,同时进行,两条腿走路。”意图推翻铺天盖地的“分水岭”之说,精卫要填雅鲁藏布大峡谷,实现历史“大翻转”。天高京城远?春风不度玉门关,2003年还有自认优秀的甘肃临洮初中生喜滋滋地拼着命去吃免费饭2006年毕业。

  1977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1978年全国中学大办实验班,某地最好中学实验班是小学毕业统考升初中50名优生。1981年江苏各地中师学校开始招收初中生,10名学生进师范,2名到中专,2人去江苏最优苏州中学和扬州中学,另外36人上高中1984年仅一半考进大学,远超当年全国29.3%录取率,落榜者回家种田,赶上打工谋生潮。从1981年到1999年录取率看谁能拍着胸脯说不上中师就一定拼掉那同桌闯过独木桥钻进象牙塔一定是美丽的传说。

  一位朋友说:“埋怨谁?没人逼我们报考啊。不能满足了那时急于跳出农村的心愿后,又要满足我们现在高人一等的愿望,这不现实。任何的现状,都与自己有关。大政策是对所有人的,并没有单独针对我们。”很豪迈极达观:“少时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敬亭山。风雨飘絮三十许,反观世界已千年。”

  《教师文苑》公众号2021年2月27日刊北京外企高管苏蔓瓜文《2000年沧州师范毕业后,我选择继续读高中,考上了大学》说“读高中或中师,是那个时代背景下要做的选择,不应该放在现在社会环境下去反思。即使,现实证明你对了,世界错了,你也不用每天大喊:你看,我是对的吧!毕竟,这个选择不是单纯个人意愿的反应。”

  牡丹江师范生魔都写作大师(宣称“学习一小时一辈子不怕写作文”)王大树在“我们曾是中师生”群说“十几岁懂个 啥?说志愿就志愿了?”

  既然承认初中生——既不知世界观也不具大局观,既不懂价值观也不抱人生观,学校安排什么就学习什么,老师禁止什么就不做什么。不超过18周岁在法律上依然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自古至今,未成年人在人生求学就业等关键时刻,包括现在考大学填志愿有多少是自己能够作主的?当然应该完全可以由他们的父母监护人基于家庭状况、任课老师班主任基于价值判断为你选择替你着想。

  《教师文苑》公众号2018年8月7日刊南京知名大学醉卧籣亭教授文《1990年,我考上了民权师范》:“得知我报了师范,父亲骑车子从县里赶到学校找当时的张校长非要改志愿,一定要我考高中,我坚决不改。校长于是跟父亲说志愿已经报到县教育局了,肯定改不了的。父亲气的大骂,骂我没出息!他不了解我的内心深处是怎样地对未来担忧。”

  长安师范生西北大学杨建峰教授回忆:“班上考上中师中专的学生多,班主任及代课老师会获得更多的奖励,校长也会更有面子,可以拿着录取名单自豪的炫耀。大多数中师生来自农民家庭,父母的文化层次不高,自然没什么见识和格局。但是,当年的初中班主任和一众老师,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他们是能够看到中师对优秀学生上升空间的阻碍作用的,但是,出于人性的自私,他们没有给予我们正确的引领和指导。”据我工作经历,这是1992年政策鸿沟以后的情况。

  我在群里调侃:“自从40多年前中国人宣布测量珠峰高度,动物世界也发起马拉松比赛,各路飞禽走兽集聚山脚,跃跃欲试。组委会为鼓舞士气,规定6年内登顶都算成功。花开万朵,只表龟兔。动物世界马拉松,登顶珠峰算成功。是看得到的终点,龟娃兔崽都很懂。

  兔崽天资聪,得知半道有可口的胡萝卜,奋力前行挥汗如雨,三年抵达大本营,坐享为数不多的美食。龟娃笨了点,脚步跟不上,三年歇脚时眼馋兔崽呲牙咧嘴的吃相,只好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继续爬……

  龟娃三年后登顶8848.13米,山脚一阵欢呼掌声雷动。停留片刻,高兴地挥手,一路滚下山,光宗耀祖回家去了。

  兔崽吃饱喝够呆三年,再跑也没劲。仰天哭喊,组委会骗人胡萝卜好吃啊?你们要养我一辈子,龟娃穿啥我也要。”

  下乡知青基本十年,号召上山下乡,一律强制,完全影响人生轨迹;

  中师生活仅为三年,鼓励免费师范,自愿认命,模样与高中极神似。

  任何涉及中师生的褒贬话题均应放在家国同构的场景因素:

  客观因素,政策利好,家境贫寒。

  主观因素,少年奋斗,坐井观天。

  综合考量,不具历史意味的悲剧色彩,没有震撼人心的壮烈画画。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中师学校初衷;志愿奉献农村幼小学校,那是中师生的使命。就像现在街道社区医生全科型,好啊。当年需要乡村小学教师万金油,应该。服务对象针对性强,培养目标适用性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花季少年在政策鼓吹、老师力推、家长死催三面围堵下进入了中师。

  这里不是圣洁崇高的珠穆朗玛峰,大众眼里此辈目光短浅知识乏善可陈。

  中师三年于个体,仅仅是一个求取铁饭碗的过程,并非乐善好施为国奉献的阶段;仅仅生逢其时侥幸赶上这政策,可以具备战胜同学的自豪心理。

  《中师生》公众号尹新武作家《父子对话:一个以“中师生”为耻的人,没有资格书写这段历史》文章后网名“紫雨洗梦”留言:“我是80年代前期的中师生,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们走进中师,“初心”是谈不上“高尚”的,只不过是或懵懂或木偶式或半推半就地接受了现实、时代、国家的安排。我们走进基础教育,心情也谈不上“悲壮”。一路走来,负重常在,忍辱有之,但我们还是激荡了家国情怀、演绎了使命担当的。回眸来路,“我”就是“我”,不用以今度昔,也不用以旧观新,但从大节、大局而言,善之善也!

  《中师生》公众号2021年2月8日转刊今日头条号《柳婉月》2021年2月6日文《一代中师生:可能中国素质最好的一代教师》说:“中师生响应国家面对整体大局时做出的为全国服务的神圣任务,许多经他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也早已成为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简而言之,“响应号召”是算不上全优秀的400万初中生的初心,“学高为师”不是我们的图腾。因1992政策天堑,还得分为A250万、B150万两类。

辽源致远高中成绩

  二、服从分配,迎难而上。

  “身正为范”,陶行知说的,广泛作为师范学校、大学的校训,奉为圭臬。陶行知1926年在明陵小学召开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次乡村教育联合研究会上提倡“生活教育”,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1930年4月逃往日本,1931年春回国,1933年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1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1946年7月25日,因劳累过度脑溢血在上海去世,葬于南京晓庄。

  《我心目中的中师精神》提及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爱满天下的情怀”“甘当骆驼的精神”“科学的头脑、农民的身手、改革社会的精神”等理念,“凡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凡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凡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等行为。以此观照400万中师生哪个累趴讲台“身正为范”?若晓知命天年就毙命谁会赴汤蹈火视死来?

  1988年国家教委从五个方面考察表彰119所中等师范,特别强调办学思想,要求绝大部分毕业生应分配到中小学和幼儿园,有480名在校生就达到基本条件。表彰既有导向性,也有很强精准性,“含金量”很高:奖励10万元。《关于表彰部分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决定》指出“希望全国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向受表彰的学校学习,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为造就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学科配套、热爱事业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而奋斗。”1991年再次表彰115所中等师范,两次共234所。

  《我心目中的中师精神》纵情放歌:老师们,也确实担当得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沉甸甸的字。他们本身毕业于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甚至一些名校,各有专长,才华横溢,敬业奉献。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或风趣诙谐,或慷慨激昂,或严谨沉着,或娓娓道来,从每一堂课的第一分钟第一个粉笔字,到下课铃响时最后一句话最后一个粉笔字,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辽源致远高中成绩

  《中师生》公众号2021年3月2日刊唐团结教授文《“我为母校代言”:河南省开封第三师范学校,曾经是劳动大学》:“四年中师,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少男少女的爱恨情仇,跌宕起伏的时代风云,就像镂刻于内心深处的道道年轮,常于梦中唤起。”

  《情系凤栖山》公众号2020年9月30日刊浠水师范生李响《师范生不死,只是渐凋零》更有诗情画意:“我们没有学习压力,因此有了闲情逸致经营友谊;没有了激烈的竞争,因此少了妒贤嫉能的黑暗心理;没有了功名利益的冲突,因此少了勾心斗角的意愿和行动……”

  西北大学杨教授回忆:“当中师生徜徉在师范校园明媚的春光中谈情说爱时,同龄的高中生却在令人几乎窒息的高考压力下挑灯夜战挥汗如雨。能量守恒定律不仅仅适用于自然界,人生亦如此。不流汗,就流泪!”

  舞钢师范生《山西晚报》撰稿人闫卫星在“我为母校代言”文章《“舞师”,我永远的牵挂》说:“9班是舞师建校以来人数最少的班,19位同学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在劳动、纪律的各个方面成为学校的先进班。”对比萍乡师范等校友名册80、90年代每班保持50人规模,可以看出“舞师”规模不断萎缩、生源质量下降(19个人让老师“操了多少心,费了多少力”)、教师难以消化。真是:

  日落西山看师范,

  十九个人竟成班。

  园丁也比花草多,

  放眼中原出奇观。

  小卸八块很简单,

  因保职工好饭碗。

  培养社长闫同学,

  办学收支没法算。

  触目所及回忆中师文章皆褒赞老师学富五车,校长关怀备至。学生既然没有课业压力,老师必然教学天马行空,加上教材浅显,文化水平似应比高中差。

  难堪的在校描述是:

  物化生稍懂皮毛,

  语数外不通六窍。

  政史地仅知一二,

  音体美算三脚猫。

  自豪的回忆夸耀是:

  素质教育全知道,

  经济腾飞我撑腰。

  收入上涨几百倍,

  中华复兴咱功劳。

  《中师生》公众号2021年3月19日刊大荔师范生李幺傻作家《绝地反击:那个总是补考的中师生,一路逆袭,成为畅销书作家》说:“当年,我在大荔师范差点不能毕业。因为成绩太差,好几门功课不及格,老师出于怜悯,才发给了我毕业证。”

  《教师文苑》公众号2018年8月7日刊醉卧籣亭教授文《1990年,我考上了民权师范》:“开学的第一天,我就喜欢上了班里那个扎着马尾辫儿的女孩,从此开始了我为她欢喜为她忧的三年师范生活。这期间虽然没有忘记自己最大的梦想是毕业时能被选拔考上高师,但成绩还是起起落落,最终第三年选拔优秀毕业生考试还是落了选。”我赞:

  醉卧蘭亭主意定,

  马尾辫儿迷了情。

  一路拼杀博士成,

  国际政治看风景。

  《情系凤栖山》公众号2021年2月2日刊西北政法大学胡海容教授根据所知中师实习生撰文《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说:“中师生毕业包分配,学习压力没有高考那么大,竞争不激烈,文体活动丰富,大家朝夕相伴,了解多理解深。毕业后,大部分人都在当地工作,像兄弟姐妹一样来往,彼此见证恋爱成家生儿育女,甚至互相倾诉安慰,度过婚姻的危险期;互相帮助扶持,度过事业的瓶颈期。这种经年累月沉淀的友情,历久弥新。”

  中师没有全国性、全省性统考,仅有少数科目市区统考,唯一普通话或有国家级证书,毕业证书主要掌握在学校手里。二三年学科知识,几个月教学实战,得心应手对付小学生是免费饭票的使命和任务:天花板见顶,地平线划定。心醉铁饭碗,眼里光阴轻。我对中师校园的描述是:

  不经三年苦寒窗,

  未在独木桥上晃。

  码字堆句平凡事,

  滴汗成文没营养。

  别揭伤疤当勋章,

  难为安逸作鸡汤。

  时代有理忽视你,

  国民自然会淡忘。

  《当年的中师为什么让人怀念:中师教育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说:1980年,我国小学教师共549.3万人,但其中只有49.8%合格。随着中等师范教育的规范和发展,中师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到1995年,我国小学教师合格率已经达到88.8%。

  中师生盯着铁饭碗,毕业分配没有二话,留校工作少之又少,保送大学不断增多。哪里来回哪里去,教育局派到乡镇,基本目标是小学,少数有幸去初中。就业率杠杠的,完美百分百,即使后来的成名人物也是正常毕业的:

  杨钰莹1986年考上南昌师范,毕业后考入江西歌舞团走上演艺之路;

  赵薇1991年7月考入芜湖师范,毕业后考取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

  不管是一流二流三流毕业生愉快地服从分配:进校一根筋,毕业满身劲。穷乡僻壤间,开遍蒲公英。衣食住行自己来,父母家数十里外,柴米油盐从头学,孤独守校好几载。

  简而言之,“服从分配”是400万中师生的归宿,“身正为范”不是心中的标杆。AB两类初中生因教委表彰ABC三类学校,产生六种教育商品市场价值。

辽源致远高中成绩

  三、立足岗位,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胡海容教授《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文说:在讲理想和情怀的年代,少男少女在师范被甘于奉献的老师深情洗脑,被老师的德才艺貌迷得神魂颠倒,热衷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立志成为“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毕业后,兴高采烈奔赴三尺讲台,可能被骨感的现实频频打脸,工作生活不尽如意,但是青年时代的热情和信念足以支撑半生甚至一生。

  《20多年前的中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提到“国家规定,中师学生毕业后,必须在教师岗位上服务五年,才能报考大学。多数学生在当了五年教师后再去考大学,就失去了信心和耐心;有些学生在这五年内已经成了家,也失去了再去考大学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安心地当好中小学教师,就成了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一条路。”

辽源致远高中成绩

  《中师生》公众号2020年12月17日刊辽源师范生吉林师范大学刘鹏飞教授文《我的人生:一代中师生的梦想与忧伤,难忘曾相爱相知的灵魂》说:“二十岁的我能得以比自己初中同学晚一年入大学深造,在中师同学中我无疑是命运的宠儿。而我大部分中师同学就像点点繁星一样被分配在辽源市两县两区的小学里,他们尚还稚嫩的肩膀却成为中国底层基础教育的坚实栋梁。他们或许也曾是不甘人群中的一个,但被滚滚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行终究还是成为基础教育中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也曾怀揣飞翔的梦想,却最终飞不出中师生的宿命。”

  从师生关系来说,十八岁中师生正常来到小学,初期繁重课时多种科目维护秩序纪律的手忙脚乱、一年半载教学业务得心应手与工作能力驾轻就熟,这个阶段过后教师职业产生倦怠期。与师范专科生进初中、师范大学生进高中,中等师范生对个人前途的探索意愿更为强烈。生存环境的穷厄与远大理想的现实冲突、教学工作的繁杂与业余学习的时间矛盾考量着个人意志和耐心,知识增长学历进步伴随着生活环境经济水平领导能力政治待遇社会地位各种提升。服务五年到期两便,双向选择海阔天空。扎根不是充要条件,政策允许自由流动。辗转多校,可以,举家外迁,欢送。甘为人梯是自缚手脚,教学相长乃人间正道。真是:

  改革开放四十年,

  沉舟侧畔过千帆。

  未战先降究可哀,

  人梯被踩谁心甘?

  黄少华特级教师在“我为母校代言”《江西省都昌师范学校历史简介》中提到“自1959年创办至1999年改制,毕业生达6000余名……其中96%以上毕业生,至今仍坚守在农村中小学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情系凤栖山》公众号2021年3月18日刊浠水师校生红安县余向红教研员文《证明》浠水师范1981级至1993级23个班841名毕业生中,一直留在基础教育界的655名,占比77%。

  《中师生》公众号2021年3月16日刊淮阳师范生范友军高级教师文《坚守,在风雨里扎下了根——70后毕业的中师生:农村中小学的中流砥柱》“30年来,用满腔的激情,与同事们并肩拼战,望着乡村贫瘠的教室里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浑身全是劲,一周上个二、三十节课不在话下,把学到的东西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和他们一起成长,盼他们成才,都能早日走出乡村。”

  《中师生》公众号2021年2月17日刊尹新武作家文《中师生回忆录:匠心映寞路,书情正梦酣——最基层做起,教别人的孩子,也把女儿送入清华大学》:“我和我的许多男女同学一样,从最基层的教书做起,先是教着别人的孩子,后来也给自己的孩子搞搞家教。只是,我对孩子的想法似乎有点超前,女儿的大名远播,最后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就在这平常的18年中,我逐渐泯灭、逐渐灰暗、逐渐猥琐、逐渐苍老起来……我长期生活在农村,尤其是大西北,所以一直本分而孤傲,任性而大气。这种性情注定了以教书为基本的追求,以读书为基本的爱好,以独立思考为基本的研究方法,以写作为基本的磨砺之道和梦想之旅。”

  中师生还有扎根在山沟小学吗?

  在不同的村庄学校之间转悠吗?

  等待年限自然晋升高级教师吗?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钉子精神呢?

  是该叹其不幸还是赞其不争呢?

  县管校聘是否需要加速实行呢?

  最后一届中师生快毕业20年了,真正“甘为人梯”40年30年20年来一直扎根在荒山野郊幼儿园小学的是极品化石,不是绝大多数中师生的人生现实。

  400万人简单分5类或许各占20%:A百米跨栏越界展百业,B三级跳远蹦跳进大学,C助跑跳远冲刺奔高中,D立定跳远轻松升初中,E原地踏步扎根在小学。

  最极端的例子是这样的:一个幼师毕业的中师生完全有可能15年内不断成长变动工作遇到同一个学生。

  因为我们耳闻目睹发现许多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海门师范生陈美,上海市特级教师,2019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做以文化雕琢心灵的老师、做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做“研训合一”的带教者。出版专著《我的爱弥儿》《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教学》等。静安区人大代表,《新民晚报》“夜光杯”特约撰稿人。

  海门师范生樊裔华,江苏省特级教师,历任原籍小学校长,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主持人,提出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主张,倡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文本为依托,以生活为根基,实现读与写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支撑、互相促进。近百篇文章发表及出版个人专著。

  海门师范生季国栋,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与樊裔华是 “夫妻校长”。校园情侣比翼飞,携手漫步上海滩。主张“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数学生活”。由他辅导的青年教师在2017年主题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在2018年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中获二等奖。

  从另外一个维度看,20世纪末政策调整,中师学校合并重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自不讳言,以每所学校100名没有教学压力海聊神侃的教师计,10万人孔雀东南飞,创造新天地。

  海门师范姚亚萍老师,大学毕业任教地理学科,2001年4 月,在首都国家环保总局四楼报告厅内与全国各地 40多位“地球奖”获得者接受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吴方笑薇等佳宾颁奖。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代表作品《环境教育教程》、《生态体验论》。开展生态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家庭教育等专题研究与探索。

  海门师范曹一鸣老师,扬州师范学院毕业,1997年6月和2003年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博士学位。2003年7到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6月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数学会基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数学教育学报副主编,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编辑,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等职,近年来多次应邀赴境外访问、讲学。

  海门师范张国强老师,大学毕业后任教语文学科。负责师范师资培训工作后,带领南通市“国培计划——知行中国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团队连续三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团队,获评中国教师研修网2011年度人物。2011年10月,应教育部邀请赴京作《伊人就在灯火阑珊处——远程培训地方组织管理与质量监控的执行要点》的专题报告。现任中国教师研修网总监。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今年春节期间,《海门师范的故事》公众号刊文“附小还在海师不再,皮之不存,毛堪附焉”介绍张国强老师路经曾倾注青春年华的海门师范校址原有建筑荡然无存,城市商业综合体火热开发心生感伤。我的留言则是由衷高兴的:

  《2005蝶变2021》

  附小还在海师亡,

  总监路叹教育殇。

  高校扩招时运转,

  松华弄文莫感伤。

  投亲南通实力涨,

  身正为范闪紫琅。

  兆雄当年做书记,

  志刚而今成校长。

  国强主宰研修网,

  徐辉心理煲鸡汤。

  一鸣数学搏北大,

  亚萍权威真飒爽。

  左瞰崛起新机场,

  右览江畔繁荣港。

  城市建设综合体,

  旧址焕装更风光。

  2021年3月9日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网站提前发布有关120周年公告,“我心目中的母校”已整合三区,10个学院,8个师范专业、20个非师范专业,员工616人,在校生8600人。今非昔比,远超十倍。这是献给20世纪海门师范搬家高升的凯歌礼炮,心潮澎湃,值得大书。走过看过不错过,提前祝福暖心窝:

  热情洋溢搞请柬,

  烈火烹油摆夜宴。

  祝词迭韵送吉时,

  贺信连摞迎寿诞。

  南国佳地濠河岸,

  通江达海奔明天。

  师承张骞渊源深,

  范金合土创业艰。

  高标选拔好职员,

  等级考试不畏难。

  专心致志育良才,

  科教双打硕果全。

  学子八方来狼山,

  校友嘉朋多夸赞。

  一万桃李书声朗,

  百花齐放园丁欢。

  二度复兴奋向前,

  十个院系各争先。

  周公吐哺人归巢,

  年华虽老衣锦还。

  生逢盛世办庆典,

  日出东方秋光艳。

  快马挥鞭再加劲,

  乐在三区谱宏篇。

  简而言之,400万名AB两批初中生响应号召从ABC三类学校服从分配40年“教学相长”ABCDE五条道路演绎出30种彩色人生。而“甘为人梯”仅仅是美丽田野部分中师生的写照。

  四、向往美好,选择希望。

  池田大作说:所谓最伟大的人,就是毕生不丢掉青年时代的信念和热情的人。罗曼•罗兰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自强不息”本身是最没有争议的一点,是强者精英的雄图大略。但若想到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也是人生之痛苦,小富即安应是平民凡人的生存哲学。

   有一道“每日答题”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将毁灭,人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面对拯救地球的唯一机会,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永远驱使着芸芸众生奋力前行,到达一个自我满足的驿站。

  西北大学杨教授回忆哥俩奋斗堪比励志大片:“我与弟弟是双胞胎,他当年中专考试分数也很高,上了中专,毕业后分到西安的一个国营企业,没几年企业就不行了。后来他卖过馒头、摆过烧烤地摊、开过粮店、倒卖手机汽车电脑电话卡、做过直销化妆品少儿图书,十几年时间,落魄穷困。但是,绝不认输,绝不。2009年起开始进入陕西银河,干电力安装,再后来,进入工程行业,跟他的老板把自己的企业干到西安本地建筑工程企业前几名,再后来,自己单干。如今小有成就,财务自由。一路走来,我这个当哥哥的看在眼里,为他鼓劲,为他骄傲。他感叹,你们当老师的,虽然赚的不多,但稳定,压力小,同学之间还可以偶然小聚,喝酒打牌,他们中专的班级同学,大多数漂泊在全国各地,很多还在为了生计苦苦挣扎。”

  海门师范生吉伟,奋斗不息典型。毕业分配原籍小学,考入南京师范大学,1990年回母校海门师范任教。大浪淘沙撤并潮中勇于创业,现为玄海得渊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在第八届中国档案职业发展论坛暨中国档案事业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就其获奖论文《我国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电子文件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思路》作交流发言。真是电子玄海管理难,解决问题看得渊。卌载岁月故事多,吹笛少年美名传。

  海门师范生杨谔,奋斗不息典型。毕业分配原籍小学,曾任县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文联文艺家企业家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校友书画会学术导师等职,座右铭:立言不怕独持偏见,处世甘于孤芳而不自赏。1991年发表书法理论《禅与书法》,1995年合撰《中国历代玺印精品博览》,2008年出版《书法赏析》,获首届鲁迅杂文奖,总计公开发表文字400余万字。

  《我心中的中师精神》强调“多年以后,中师生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千差百异,但无论是因各种各样的原因留在乡村,还是把握了其他机遇顺利离开了故土,无论是居庙堂之上,还是处江湖之远,他们的精神实质还有若干的相似,那就是:吃苦耐劳、踏实、勤奋、执着、质朴……中师生的自觉努力,已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特质。”

  开谈中师精神,网名“沉默的大多数”说:“不可拔高!中师生是一群被时代和自己的命运所选择的群体。这个群体既担负了时代赋予的教育使命,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为自己的处境和命运苦苦挣扎,艰苦奋斗。有的出头了,有的陷入了泥潭。”

  学界曾制造“处长现象”一词,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感叹投资经历“中国严格意义上是‘处长治国’”。东方卫报2011年4月7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破格提拔的26岁副教授董藩语出惊世:“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自己富了……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根据一种观点高官厚禄是人生奋斗很美丽的社会生态,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为人处世最现实的饭局圈层,以此来衡量中师生现状:A官居处级或百万薪水,B升斗黎民或税负极少。

  简而言之,奋斗不息是少数派的追求,小富即安是大众脸的时尚。400万名AB两批初中生响应号召从ABC三类学校服从分配教学相长ABCDE五条道路选择希望跻身两个阶层演译出六十型彩色人生。

  排除跳楼坐牢因素,对号入座心中有数。百川入海浪花潮涌,飞鸟翔天各显神功。

  精英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甘为人梯,自强不息”高大上尊荣伟岸令人敬仰叹为观止推动历史进步;

  平民版“响应号召,服从分配,教学相长,选择希望”接地气路在脚下行稳致远坚强朴素服务大众生活。

  精英版和平民版皆无从前80年自觉聚焦后20年符合二八定律,

  教育部两次表彰234所先进学校并反复勉励831所落后学校符合二八定律,

  精英版代表20%奋斗自强者掌控80%舆论场平民版代言80%沉默的羔羊发出20%弱势声符合二八定律。

  精英版与平民版相得益彰,组合成一幅四百万中师生精神画像。

辽源致远高中成绩

  最近网络有一篇热文《人们为什么开始怀念八十年代》说“八十年代,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代,一个思想自由奔放百花争艳的年代。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八十年代,这三个比较合适:年轻、真诚、单纯。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义,成为知识分子及普众心中的乌托邦。”最直白的答案是:

  怀念六十年代的人多百病丛生垂暮老矣,

  怀念七十年代的人跳广场舞没空巴网络,

  怀念八十年代的人已过知命而不甘命运。

  中专大专生落脚于乡镇,本科大学生散步在县城。荒山野岭间的中师生易悲从中来叹命不公,农村包围城市逆袭北上广深尤其令人感佩。真是:

  初中毕业吐怨气,

  中师现象露端倪,

  知青一代正老矣,

  又有书生争高低。

  四百万众各哗声,

  天边刮起龙卷风。

  春华已去染白霜,

  秋后思虑中师生。

  近年来多角度多声道形成一种中师生现象——

  他们识得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江苏中国师范教育博物馆,

  河北第二师范学校纪念馆,

  河北第七师范学校纪念馆,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纪念馆,

  重庆江津中等师范历史陈列馆……

  山东寿光师范拍摄《永远的芳华》纪实片,

  沈丘师范铁岛在广州筹《一代中师》电影,

  淮阳师范生在郑州点亮公众号《中师生》,

  民权师范醉卧籣亭在南京中师生家园公众号,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李文武博士《口述实录》项目,

  辽宁辽源师范生刘鹏飞教授编纂《我们曾是中师生》,

  甘肃靖远师范生尹新武作家谱《中师生回忆录》长篇小说,

  陕西榆林师范生曹振峰作家谱30万字《中师生》长篇小说,

  四川泸县师范生曹清萍作家谱40万字《中师生》长篇小说,

  甘肃宁县师范生巴陇锋作家谱60万字《永失我爱》长篇小说,

  江西师范大学任润刚论当年的中师为什么让人怀念:中师教育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

  江苏教育科学院王欣如著最后的中师生,我们还在路上和中师的十大价值及其反思……

  他们不畏浮云遮望眼,自信身在各阶层:

  湖南长沙殷敏鸿倡立中专中师纪念碑,

  湖南常德周碧华《中师生,中国腾飞的“垫脚石”》

  湖南娄底谢新茂《初中毕业上中师:教育之大幸与个人之不幸》

  湖南益阳一木《那一批被“扼杀”的精英人才,他们叫------中专生》

  半月谈《那个年代最拔尖的学生,做了我们的老师》

  京东集团刘强东:农村孩子最好的学校是考中专中师。

  网络热文《一代中专生的悲情:我那么优秀,却只能生活在底层》,

  新浪网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中国多少尖子生在那些年上了中专》,

  澎湃新闻《一代中专生命运之变:当年成绩优异才能上,更多人在基层奉献》,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从荣耀到不甘:农村学生选择中师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新华社记者操风琴在《哦,中专生》一文中写道:“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士介绍自己是中专毕业,无论他是下岗的自由职业者,还是春风得意的职场达人,我总是发自内心的肃然起敬:哦,中专生。”

  黄少华特级教师说:“很大一部分人不愿发声,无情的岁月磨去了他们的热情,能发声大多都是喘了口气的同学。国家没有关注到这一群体,需要大家有生之年都发发声,用文艺方式多发发声,以便国家,后续对待为国家竭尽全力服务的人有所安慰,激励后人。我们的中师老师们同学生们一样,都有一腔浓浓的,深深的中师情。我们相信只要都在同学群,老师群发动起来,全国中师生简介,中师生小说,中师生历史研究,中师档案馆,中师生电影宏篇巨著……都不是难事,多则十年,少则三五年就能全面达成咱们中师人的心愿。”

  有鸣心的:李幺傻《被遗忘的一群人:有一种命运叫中师生》;

  有思量的:刘鹏飞《一代中师生的梦想与忧伤,难忘曾相爱相知的灵魂》;

  有致敬的:龚郑勇《教育史上的失踪者 —— 参编海门师范校史的心得》;

  有嘲讽的:甘亭《幸亏当年没有考上中专中师,我们才有了读高中和大学的机会》;

  有判案的:李吉明 《中师生,现代教育史上的“天使”和“幽灵”!》;

  有驳辩的:尹新武《父子对话:一个以“中师生”为耻的人,没有资格书写这段历史》

  《中师生》公众号2021年3月19日刊文《绝地反击:那位总是补考的中师生,一路逆袭,成为畅销书作家》(原载《幺傻讲故事》:在那种极为艰苦的环境中,我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我也从这里走向了文学创作。在这座已经消失了的学校里,我听戚朝霞老师给我们分析文学名篇,戚老师也让我树立了在文学这条坎坷之途中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在不可预测的人生之旅中,我常常能够想起当年给了我帮助的同学:李永明、郭水利、党文京……命运将我打入了最卑贱的泥土中,而我抖掉身上的泥土,又重新站起来。

  刘鹏飞教授大赞“文字优美,意境凄凉。又带我们回到了那个如歌的岁月!”黄少华特级教师高赞“在艰难岁月中,以常人难以突破的胆气和韧劲,不断激进,突破自我,走向无限的可能。过程艰辛,为你心疼。更为您击鼓!也为你祈祷。”

  观其头像,膀粗臂壮孔武有力,寻其网迹,骇世惊俗撼魂摄魄。绝对是自强不息的好莱坞大片,未知真假。

  尹新武作家《父子对话:一个以“中师生”为耻的人,没有资格书写这段历史》与李吉明 《中师生,现代教育史上的“天使”和“幽灵”!》的网际攻战中网名“淑”留言:“老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最需要的是对教育孩子的热忱,我亲身见过很有才华,但自己忙于考研、经商经常放我们鸽子的老师,最后个人成功了,但却失了为老师的本分,他从来就不是我的老师。”我的观点是:

  矛与盾各出奇招,当总结中小学教育成就时大声赞美中师生扎根乡土甘于奉献的情怀;

  父与子攻守兼备,当中师生自媒体千方百计为自身呐喊呼号时冀跨界名流来助威站台。

  并以诗言志,借景抒情:

  新武父子护中师,

  奈何芳华逐水逝。

  人间总有幽灵在,

  四百万众多天使。

  廿千大言堂皇情,

  荒山田野藏幽灵。

  一代青春各处飞,

  扎根乡土蒲公英。

  最近重温新武大作发现作家回复24句七言可以看作23000字的浓缩精华:

  一代少年向前进,

  二八绝技磨励中。

  弹指一挥六六春,

  芳草萋萋满别情。

  父子联手鞭怪论,

  书生心情出本能。

  会宁春风冲浪上,

  沧海桑田满中师。

  种种奇谈随风去,

  怎奈吉明逐水逝。

  人间总有正气升,

  幽灵每于飘淼行。

  暖阳天气百魔隐,

  雨沐露润千帆劲。

  三年铸基靖远城,

  半生提气古道情。

  四百万军多慷激,

  农村教育铺路石。

  晴宇试马说迷离,

  征途观向赖老兵。

  不死精卫思填海,

  永恒纪元唱大风。

  明朝杏坛霞光亮,

  最美精神在中师。

  刘鹏飞教授在《中师生》公众号2021年2月20日李兴旺作家《教育的“幽灵”在哪儿?教育问题不只是“中师生”的问题》文后留言:人生没有如果,如果我不读中师,肯定会跟现在有所不同,但具体啥样谁能知道呢!这种假设就跟“如果昨天不吃饭”一样无聊。我只想说,曾经的中师生涯只是我们的青春过程而已。无悔的青春,无悔的中师!

  真理越辩越明,中师生问题愈谈愈糊涂,关键是各说各话,没有统一的框子。

  学校目标唯一性明确性、政策多变性生源失衡性一团乱麻混为一谈,

  中师毕业生留校保送就业的多向性模糊性阶梯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辽源致远高中成绩

  新年伊始,南京“我们曾是中师生”微信群转贴:“中师始立于1902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我们这一批来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公费师范生,在李文武博士的带领之下开始了中师项目。让我们这群对中师怀有深厚感情的人共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将中师研究、教育改革推到一个新的台阶。”李文武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持跨学科项目和论文“孙诒让《周礼正义》之义例研究”“复杂体系中的纽结和路径积分”,合作点校古籍(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理论物理(弦论、拓扑场论、低维拓扑及相关数学)。文理兼擅古今皆通,端的是个“学高为师”。

  2017年8月7日“今日头条”《小桔灯》发表淮阳师范生《中师生》公众号创始者文章《一代中师生,撑起中小学教育的大半个天空!》,得益于网络时代的便捷,被《宇之声》公众号转发(编辑倪志勇改名《 一代中师生的芳华》),借电影《芳华》热映,引得上千万的阅读量。“在每一个初中毕业生面前,都有两条路,上高中,或者上中师。选择上中师者的我们,曾经被多少人羡慕,如今或落魄不如人,不能怨恨别人,亦不能归责于政策和时代。”

  《小桔灯》公众号2021年3月18日发文“中师生纪念,不能止步于线上”:现实生活中,世人很可能已将“中师生”群体遗忘。喜闻重庆要建设一座中师陈列馆,中师纪念活动,已到走进线下的时候了!我先赞:

  《我们中师生》

  共和国七十华诞,

  知青们下乡上山。

  中师生挨村扎寨,

  命运蹉跎人嗟叹。

  到农村的青少年,

  政府强力皆往前。

  广阔天地有作为,

  终极回城已翻篇。

  免费师范是甜馅,

  穷娃懵懂返田边。

  贫家父辈心欢喜,

  子女捧着铁饭碗。

  各级执行廿载短,

  走进课堂四百万。

  鸡犬相闻校园外,

  闲看改革多巨变。

  母校代言群来建,

  岭南塞北吐苦酸。

  郑州贤达振臂呼,

  号称学霸小团圆。

  2021年3月1日《中师生》公众号文《重庆江津:将成为全国中师生找寻记忆慰藉心灵之地》传递一个好消息:重庆将成立中等师范教育历史研究会,全国第一个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2021年9月10日教师节开馆,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纪念中师开办120周年。我当即赞:

  中师历史陈列馆,

  落户陆军二医院。

  勿忘国运系民情,

  江津燃炬甘做蚕。

  重庆办展来纪念,

  南通功勋归张謇。

  一江春水向东流,

  千万情怀系师范。

  2021年3月11日,江津审议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方案。重庆市教委原师范处处长李源田建议:一是中师是人生的加油站;二是中等师范教育也是整个师范教育的基石;三是中等师范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学生,走向国家民族发展的主战场;四是中师生是整个伟大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铺路者、奠基者。

  喜讯连绵共享往事,中师生圈奔走相告,江津陈列馆筹委会博采众议,让人动容,我搜肠刮肚,罗列十条呈献:

征集并建立各省分馆,同步召开中师生代表大会,邀请100各界中师生名流,

  4、邀请奔走呼号的100位专家学者和自媒体公众号……

  5、举办北京记忆大师和上海写作大师双王教育高峰论坛,

  6、展示改革开放20年千所中师学校地图,

  7、展示千所学校办学最早年代列表,

  8、展示1988年教育部首批表彰学校,

  9、展示1991年教育部二批表彰学校,

  10、展示千所学校毕业生人数列表。

  并赞:

  中师目光聚重庆,

  江津精英砥砺行。

  天府名镇大后方,

  文化白沙担使命。

  陈列工作在推行,

  吃苦耐劳做事情。

  征集建议很虚心。

  奋斗半年留功名。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以来35年各届中师生被耳提面命的践行。

  到小学乃本分,天经地义,天荒地老,

  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没人置喙指摘。

  到初中不合格,左支右绌,知识粗陋,

  到高中非常规,凤毛麟角,一枝独秀,

  从政者有渠道,个人努力,组织提拔,

  跨界者有理想,四面突围,财富自由。

  天使肯定有,奋斗者乐于同坐,

  幽灵必然有,清谈者欲求补偿。

  大多数乐在讲台共享改革红利,

  无论身处何地都期待民族复兴。

  李吉明《中师生,现代教育史上的“天使”和“幽灵”!》文提到:一篇题为《初中毕业上中师:教育之大幸与个人之不幸》的文章,曾引发了不少的共鸣。那些曾经引以为豪的“中师生”们纷纷充满悲情地诉说着自己的酸甜苦辣、心里路程。

  尹新武作家在《父子对话:一个以“中师生”为耻的人,没有资格书写这段历史》文中奋然反击:“中师生”悲情诉说的背景与被失真放大化。中师生不是为恶疾缠身而祈求急救的“重症患者”;见诸网络的悲情诉说者,往往不是“异类”,就是早已从“中师生之河”里游上岸的、身上无一点水渍的“干净人”;中师生也没有抑郁成“锢”,何须“病急乱投医”?先生起去亦无妨大局耳!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师生顾影自怜情有可原,生而为人,个体命运永远与家国紧密相联。微信群里,大家七嘴八舌,有所共识:

  高安师范生老帅哥说“中师期间学习的音体美,足以使我们有了业余爱好特长,这是大专所无法比拟的,感谢中师培养吧。我真的很怀念中师生活,也感谢这个平台,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吉安师范生徐吉民律师说“任何文凭,都代替不了能力。中师生也有任省部级干部的。985也不一定每人都在高薪岗位,也不都一定会出人头地。关键看个人能力。”“考上北大也有卖猪肉成功的。”“不能总占便宜,有些便宜,肯定会携带后果的。个人尊荣,靠的还是个人,与政策关系不大。”

  《教师文苑》公众号2021年2月27日刊北京外企高管苏蔓瓜文《2000年沧州师范毕业后,我选择继续读高中,考上了大学》:“对于那些悔恨的人,我想说:选择中师,既是你对父母爱的回报,也是为年轻懵懂的自己交的学费。过去就过去了,接受自己,也饶恕别人。身体也在一天天变老,你能不接纳吗?社会每天都在缓缓变化,你能不接受吗?你的爱人孩子也是不完美的,你能不接受吗?再说,即使让时光倒流,我也无法成为世界首富。自己的能力,要放到时代大潮中去体现,但也无人能保证你成功。”

  浠水师范生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周奕说“和许多人苦涩的回忆不一样,我是愿意上师范,也喜欢浠师的人……我们是被生活眷顾的人。”

  《小桔灯》公众号2021年3月21日刊北流师范生玉壶冰心文《从三星堆里,看到了教育》:曾经身为中师生的我们,要明白历史有永恒的责任,同时也是简单的责任,最重要的目的是教育别人。中师人,留下我们的历史,让后来者“温故而知新”吧。

  2021年3月20日沛县师范生徐州特级教师沈虹发贴介绍去河南为“中西部乡村首席教师素质提升培训项目”讲座,我赞:

  沛县师范出彩虹,

  清华中学汉语通。

  名扬周口文学院,

  享读写里乐无穷。

  《文汇网》官方账号2020年11月27日报道:11月1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作《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的演讲“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刷屏朋友圈:没有一个人的“自我”在十几岁,二十几岁时就是一个成品,它不是草丛中的一块宝玉。你最初找到的仅仅是一块石头,你得把这个石头雕刻成你自己,这才是发现自我的过程。“一个社会哪有那么多成功人士?一个班里还是只有一个第一啊。整个北京,清华北大的录取率是千分之五左右,你凭什么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抓到彩票的那一个?”

  《教师文苑》公众号2018年8月7日刊醉卧籣亭教授文《1990年,我考上了民权师范》:“回首20几年来从中专到大专、本科、硕士再到博士我几乎把国民教育序列的各个阶段的学位都拿了个遍,想来这应该是一种很值得纪念的荣幸吧!我从不后悔自己当年的选择。我只不过是一个爱看风景的人罢了。就像一个爱旅行的人,总是渴望背起行囊去看外面的世界。”

辽源致远高中成绩

  枣阳师范生特级教师、世界华文作家、国际注册高级汉语教师雪之源非典时期独闯花城,在诗集《时间那么久远》封面说“看不清的光影流转,留不住的逝水流年。回眸的瞬间,我有无限眷恋。”有诗《流年》:

  夏夜的晚风拂过

  我听见野风在崖上穿梭

  依稀听见爷爷的茶壶

  翻腾着牛郎织女的传说

  奶奶的纺车摇出忧伤的儿歌

  依稀听见母亲的声声叹息

  群鸟在群山之巅飞过

  依稀听见父亲的脚步匆匆

  夜风在深冬的夜里掠过

  依稀

  依稀听见今夜的心跳

  今夜有晚风拂过

  我只听见

  野风从崖上穿过……

  生命不息,祖辈皆然,云淡风轻,子孙流传。大中国有不断的政策,一代人有相似的境遇,一个人有不同的选择。你不进师范我不到小学,他必进课堂总会有老师。随波逐流谁不奋斗?需要自满无须怒吼。摆正自身的历史定位,政策早已为各人正名。

  天下中师一家人,

  改革开放各自奔。

  少女可捧铁饭碗,

  小伙理当拼深圳。

  个体或者群体的命运既与国运休戚相关,又与政策调整的鸿沟抑或壁垒天壤之别。

  政策抛出橄榄枝,你不能说为啥它又像玫瑰那么带刺。

  知识青年老三届国家强力下被动接受茫然无措前途未卜,百废待举,我们小确幸,祖辈老农民,区区中等技术人才,未经高考独木桥,挤进国家干部队伍,捧上铁饭碗。

  四百万中师生却是主动迎合政策预知命运自觉接受工资,高校扩招学历爆炸,2007年起,一纸录取通知书,公费师范生和普通大学生,知识青年再下乡,闻鸡起舞,混个合同工。

  《情系凤栖山》公众号2021年3月20日刊浠水师范生汪利平文《记忆中那抹霞光》情怀绵远:“那时的三毛,是我们心中的诗与远方;那时的琼瑶阿姨,给当时一穷二白的我们另一个童话世界:金童玉女、鲜衣怒马,以及轰轰烈烈缠绵悱恻的一场爱情。现实中我们的十八岁,赤贫,平淡,没有轰轰烈烈。似乎岁月辜负了我们最好的年龄,但今天忆及十八岁凤栖山上的一切,始觉那赤贫的年代和平淡的岁月,是此生难再的最美、最真挚的一段时光。”

  最近央视一套34集《生活万岁》热播,想起20世纪“中国歌坛里程碑式的人物”1963年生的范琳琳刮起的“西北风”“东北风”,她演唱1989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片尾主题歌张黎作词、徐沛东作曲的《苦乐年华》: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

  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苦乐年华。”

  回望峥嵘人生,感悟天真童年,伴随《让我们荡起双桨》优美旋律告别我们逝去的芳华:“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跟着当红小鲜肉梦然多唱唱《少年》:“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

  谨以拙文25000字

  献给

  半年来聚焦郑州南京共同讨论的人们,

  为半年后江津中师历史馆奋斗的人们,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120周年。

  最后,满怀深情向20世纪的中师生鞠躬告别:

  一百年来星火燎原赤心向党建功立业的中师生流芳百世!

  七十年来扎根乡村面向三农服务教育的中师生流芳百世!

  四十年来立足小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中师生流芳百世!

  作者:海门师范金醹,从濠河逆流到秦淮河的平民中师生,从狼山旅行到紫金山的普通攀登者。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辽宁高考分数线2022年_辽宁高考分数线2022年排名

继昨天江西、宁夏、云南和内蒙高考分数线公布后,今天又有多个省份陆续公布2022年高考分数线,我们一直来先睹为快吧!湖南:特殊招生历史

08-04

双一流高中成绩_双一流升学率

说起我国的重点大学,首先想到的是985、211大学,这两类大学是很早前就设立了,早已深入人心,但在2019年,教育部就发布声明:把211工程和985

08-04

中考成绩下来了报高中怎么报_高中报考是在分数出来后吗

职高,这个肯定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把娃娃送去读书,但有一个很现实的情况目前初升高的比例可能比图片更多,但也不会高很多,目前就是不到60

08-04

物理高考考点_物理高考考点分值分布表

今天学姐给大家分享的是358页!高考物理32大考点解题题典秘籍(详细解析)包含了:力、物理的运动、牛顿定律、机械能、动量、电磁感应、

08-04

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证明材料_高中学业成绩证明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

08-04

上年天津高考分数录取线_天津高考历年录取分数线

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63分2022年,我市继续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高考总成绩由普通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