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潘星教育网资源平台!
潘星教育网>大学教育>大学课程>正文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_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更新时间:2022-04-22 17:16:07作者:潘星教育网阅读量:165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郑林欣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1月9日,由浙江科技学院主办的“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专业协同育人国际论坛”召开。

  此次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会议参与人数1600余人。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设计学科的跨界创新与协同育人等多个议题展开对话与交流。

  论坛着眼于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回应新时代的新问题、新需求,并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暨我校与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合作开启、设计类学生“2+3”联合培养执行20周年,意义重大。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论坛开幕式上,浙江科技学院副校长单胜道致欢迎辞。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院长、设计学学科带头人郑林欣教授主持仪式。

  中国美术学院宋建明、浙江大学孙守迁、云南艺术学院陈劲松、广州美术学院陈江、“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Christoph John、中国传媒大学吴学夫、郑州大学王晓予、河北科技大学侯东昱、浙江科技学院郑林欣、苏州大学李超德、浙江科技学院俞晓群、哈尔滨工程大学白一、DISCIMUS中德教育研究院胡奚、中央美术学院郝凝辉、浙江理工大学季晓芬、德国柏林科技经济大学Bianca Koczan、浙江科技学院叶玲红、同济大学林家阳等18位教授先后作了主旨报告。与会专家围绕新文科背景下设计学科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国际合作发展、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文化传承创新等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论坛由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德语国家研究中心、浙江省首批省级虚拟教研室联合承办,并受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浙江省工业设计学会、浙江省艺术学理论学会等单位以及《包装工程》《工业工程设计》《美术报》等期刊的学术支持。

  浙江科技学院表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拓展了新文科背景下该校设计学教育改革的视野和思路,同时也深化了设计学科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义。

》》》论坛回顾

上半场

  上半场论坛由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院长郑林欣教授主持,由中国美术学院宋建明教授、浙江大学孙守迁教授、云南艺术学院陈劲松教授、广州美术学院陈江教授、“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Christoph John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吴学夫教授、郑州大学王晓予教授、河北科技大学侯东昱教授、浙江科技学院郑林欣教授先后作主题报告。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宋建明

主题:《“设计学科”遭遇“新文科”语境之“本”的思考》

  宋建明教授认为,在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背景下,设计学科的原生态遭遇新的气象、新的生态。因此,要从两个基本命题开始探究设计学科之“本”究竟是什么?即“教”与“学”。“教”包括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工具、管理和师资结构;“学”包括学习观念、内容、方法、工具、方式和评价。对于一流专业的建设,宋教授提出,“一流”是一种境界,因心造境,以人为指向,心、境、人构成教学的核心,双轮驱动构成教育循环,从内心修炼到社会服务、从科技跟踪到终极关怀,建构以现实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育体系。要从古今、中外、品学、艺理等维度培养学生的意识、能力与眼光,在千变万化中把握万变不离其宗的“压舱石”,形成一所名校与时俱进的育人根基。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孙守迁

主题:《数字创意赋能新型服务业的未来》

  孙守迁教授围绕数字创意的发展前沿分析了新文科的未来趋势。孙教授认为,数字技术正在呈现井喷式增长,我国数字创意产业正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艺术学科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市场的需求,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必然是向着工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的。他还列举了国内将文化内容与数字技术深度结合的产业优秀案例,包括AR技术与设计的融合、数字化未来社区建设、数字乡村平台构建等等,数字创意内容形式呈现多样化。面对国家需求、产业发展为设计学科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孙教授提出了新文科专业建设的对策与措施,鼓励设计学科教师扩展学科视野,为国家培养具备艺术与工科专业能力相结合的新型人才,推动新文科建设向新工科的融合转型发展。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陈劲松

主题:《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高校“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五三三”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陈劲松教授首先对学科培养专业目录调整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作为一门引领科技与艺术相融合的信息交叉学科,设计学科被推到了新文科建设的前沿,肩负着责无旁贷的发展重任。新文科究竟“新”在何处?新文科建设不仅仅是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将新技术前景和技术趋势纳入文科训练,更要做到文史哲不分家,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陈教授还对2021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立项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协同育人”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主要分为师资队伍、高水平科研成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地方艺术类高校应找准优势、凝练特色,避免内卷,避免同质化,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艺术人才。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陈江

主题:《基于“新文科”背景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展望》

  陈江教授从专业背景历史沿革、本科教改持续优化、教学体系课程特色、艺科融合模式创新四方面展开研讨,提出了“一体两翼”的教学发展模式。他认为,在中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和教育部高等教育专业调整的大背景下,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更加需要学科融合。今后,大学的基本职能对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需要培养能够适应并赢得未来的人,尤其体现在就业力的提升。陈教授强调,高等设计教育改革的手段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中心(SE)为指导思想,以产出为导向(OBE)为改革切入口,以反向设计、正向实施为抓手,以多元周期性评价为推动力,建立持续改进(CQI)的有效机制,达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Christoph John

主题:《传统的未来》

  Christoph John作为产业代表对国际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他分享了杭州余杭区青山镇“品物流形”这一品牌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心得和创意经验,例如蝉丝与陶瓷的结合、纸质材料与椅子造型的碰撞等。他认为,创造力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应该释放出来的。Christoph指出了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路径在于,如何将现代化的设计思维与传统手工艺进行深度融合,以改变传统的使用方式和材质。以Christoph、张雷为创始人的品物流形和融·图书馆设计团队把握住国际前沿的艺术设计思维与发展趋势,致力于国内传统文化基础研究和产业建设,为新文科的未来学科发展带来了深刻思考,为学科教师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学科建设重点带来了新的灵感。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吴学夫

主题:《新文科建设与国际化设计人才的培养》

  吴学夫教授从新文科建设内涵、发展趋势与定位,当代设计学科的学科范式、学科空间、学科价值观和思维变革等方面,阐述了当前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国情下的新文科建设背景进行了详细解读。他提出,要将学科建设与国家需求结合、对标国家标准,始终保持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并注重用设计思维做设计教育,注重以特色建设来推动设计学科的发展。同时,培养国际化人才应倡导全局观的设计教育,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新文科创造的多元融合氛围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新文科输出人文素养,赋予创造思维和社会关怀意识。吴教授提出应借助新文科的东风,让设计学科成为新文科建设中的真正受益者。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王晓予

主题:《实证解读设计学的专业特色构建》

  王晓予教授从新文科建设的语境及意义出发,分析了诸多顶级高校设计学科在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瞩目成绩,并围绕地方高校的新文科建设怎么办、能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分享了郑州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做法、经验和感受。王教授认为,构建专业特色,要从每一门课做起,落实在每一堂课。目前,专业建设存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与既有师资的矛盾,实施难度大、客观条件是最大障碍。郑州大学美术学院立足中原文化,借鉴融合全国重点美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形成了以“中原美术”优势特色学科(方向)为主体的综合性美术学科体系,挖掘传统优秀文化遗产与开拓创新并重,融汇中原审美文化与美术实践,不断扩大在学科领域及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侯东昱

主题:《新文科建设语境下设计学科教育目标分类的思索》

  侯东昱教授从国内外科技与创意结合的前沿案例切入,分析了新文科建设的发展语境、核心理念。她认为,新文科建设的核心在于交叉融通,其最大特点是文理交叉。艺术门类的新文科建设之“新”分为新交叉、新范式、新功能、新路径四个方面。她还强调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及应用目标分类学的重要性,将课程目标从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三个层次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将新文科教学质量标准与教育目标分类相结合,进行了课程设置的设计和反思,以实现培养高层次创意人才的总目标,满足社会和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侯教授还结合《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以及《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分析了新文科建设语境下教育目标分类在服装专业中的应用实例。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郑林欣

主题:《地方院校设计学专业群建设与特色凝练》

  郑林欣教授介绍了浙江科技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工作基础,分析了作为地方院校的发展困境,综合比较了工科背景的综合性高校、文科背景的综合性高校和艺术类院校的发展特点,提出了设计学专业的发展思路与举措。他指出,地方院校面临教学资源不足、实验类教学资源分散,学生视野较窄、创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设计教学和创意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多年来努力构建了面向产业需求、多元国际合作的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了资源有效整合、设计类专业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形成了项目化双螺旋驱动的进阶式实践教学课程新体系。他提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延续学校特色,依托国际合作平台,探索“资源共享、专业共生”的设计学专业群生态建构。

下半场

  下半场论坛由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副院长宋眉教授主持,由苏州大学李超德、浙江科技学院俞晓群、哈尔滨工程大学白一、DISCIMUS中德教育研究院胡奚、中央美术学院郝凝辉、浙江理工大学季晓芬、德国柏林科技经济大学Bianca Koczan、浙江科技学院叶玲红、同济大学林家阳先后作主题报告。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李超德

主题:《设计学的学科属性应该回归设计的真相》

  李教授首先抛出问题,即在“新文科”、“新工科”、“新艺科”的背景下,虽然技术问题、大数据、智能化固然重要,但设计学研究在强调科学精神和技术理性基础上,设计与设计学究竟研究什么?李教授从设计学的学科属性入手,认为在过去我们通常认为设计学主要由设计批评、设计史和设计理论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设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以后,将设计学一斩三断分属为理论、实践、交叉三个学科,不利于设计学研究的整体认知。李教授认为设计学应该理性地明确其真正的研究内容,构建起“一体两翼”的研究框架,所谓“一体”就是设计实践本身,而“两翼”,则一翼是古代设计理论,另一翼是现代设计前沿理论。广义设计学、泛技术化、泛艺术化设计的理解,无益于设计学学科的正确评价和学科的良性发展。明确设计学的研究框架,可以正确认识设计学的学科属性,建立起设计理论与产品设计之间的良性互动。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俞晓群

主题:《新文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人才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俞晓群教授首先回顾了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历史,并指出学院目前已形成了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为核心,以纺织品设计、服装工程、时尚摄影、服装表演为主要专业方向的服装专业群。在专业建设方面围绕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普及化的企业参与、国际化的育人氛围、项目化的教学以及企业化的实验实训等内容,突出该专业群产教融合的应用型特色。在未来,服装设计专业群将进一步引进企业导师、落实校企合作教学、增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增强教师教研、科研协同能力,在多元协同的精神下,进一步推动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促进产教研合作水平的提升,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优秀服装设计师。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白一

主题:《未来艺术新文科——思索中德艺术设计点滴》

  白一教授认为,艺术设计的从业者的思想内涵应该具有一定的高深与宽度,以及深厚的审美能力。设计应该回归到审美的基本点,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之后融合其他学科的学科知识和内涵,由此反哺设计学的长远发展。除此之外,设计师应该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尤其当元宇宙等概念的提出,以及各类新兴学科的冲击之下,设计师乃至设计行业的从业者应该具备足够的批判精神,在借鉴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和理论同时,做到“深度设计”与“规划设计”。而高等学校的育人过程也应该加大跨学科、跨领域的育人探索,加大和落实社会实践的内容,以此来培养肩负起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的优秀设计师,以此为社会提供更优良的设计作品。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胡奚

主题:《通用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思维中的综合应用》

  胡奚博士以德国的通用设计为背景,介绍所谓通用设计思维是为每一个人找到共同解决方案的设计思维,该思维关注并尊重所有人群的性别、社交、经济和文化的多元性,是一种站在使用者立场,追求最大包容性的设计意识形态。他认为通用设计思维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哲学,涵盖了人类在各个领域的创新。胡博士指出,在产品设计中的通用设计,就是从产品的多样化到产品的通用化,尽最大可能面向所有使用者。他以iPhone为例,指出iPhone的设计就是典型的通用设计案例,性别、年龄等细化产品通常考虑的因素在iPhone的设计中并没有得到体现,以最少的区别化处理减少特殊化设计需求,并在这个基础上,贯彻节能、环保、节约的时代要求,为地球减轻环境的压力。在报告中,胡博士还分享了德国高校部分学生作品,介绍通用设计思维是如何在设计教育中得以延伸和发展的。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郝凝辉

主题:《后数字世界的竞争策略:智能制造与大规模定制》

  郝教授首先强调,在当今社会,数字化已经不是超前的概念,已经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标配。在数字化愈发普及的今天,在智能制造领域利用各类技术不仅可以增强预测性的维护,降低维护成本,还可以推动技术的发展。随着AI和3D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生成设计算法的基础上,便可以进一步丰富设计产品,如NIKE便在运动鞋的生产中运用了这样的技术,有效提高了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除此之外,智能制造还能进一步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出技术方案。郝教授详细介绍了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的流程,包括跨媒介异构数据库、特征挖掘、虚拟制造、协同系统等。在大规模定制方面,郝教授认为其具有成本、竞争、市场、敏捷、双赢、价格以及销售等八个方面的优势。大规模定制主要从需求特征与产品结构集成化模块化处理、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参考、建立数据库等角度进行考虑。想要实现产品设计的大规模定制,要明确类别区分和五大原则:模块独立性、简单化、通用性、整体优化、产品确认。企业要实现大规模定制,就应该遵循从标准化定制、服务定制、销售定制、装配定制、制造定制、设计定制、完全化定制七个方面的逐步升维的过程。郝教授以用户定制平台——cmf配置器为例进行了系统剖析。作为设计师,应该思考,是否所有的产品都适合用配置器进行配置,是否cmf配置器为用户提供的组件越多越好,是否配置器越聪明越好。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季晓芬

主题:《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中外合作办学20年探索与实践》

  季晓芬教授首先回顾了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的办学历程,以及与纽约时装学院20年的合作历史。随后,季教授详细介绍了合作办学中的“4+0”国际合作项目,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该项目将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从学校、学生、外方等多个角度保障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形成了以服装为核心,来自于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以及服装管理和营销三个领域的教学队伍,除此之外还有企业讲师团和境外顾问团来丰富教师资源。目前,以该项目为核心,已成功申报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多项省级精品课程,在国家级科研项目方面也屡创佳绩。20年以来培养毕业生2888人,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用人单位的好评率也连续3年达到100%。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Bianca Koczan

主题:《中德跨文化背景下的国际设计人才培养价值》

  Bianca Koczan 博士介绍了柏林科技经济大学设计学专业的培养理念,即强调易使用、通用性、可持续性、循环性、系统性、跨学科等。在已被柏林市所采用的垃圾处理中心的学生设计作品中,便通过系统设计思维,合理处理了垃圾处理、垃圾运输车辆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在无性别设计的各类服装设计中,在庞巴迪火车的外观设计以及指纹扫描仪、自动发酵装置、儿童大型积木等案例中,也都可以看到可持续、循环性、使用多样化以及通用设计的设计理念。Bianca Koczan 博士认为,为了达成这些设计理念,尤其是可持续、循环性的设计原始目标,需要设计师与企业深入沟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有可能启发设计,实现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依托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学生获得了大量设计学国际奖项。学校注重普遍性和参与性的教学战略,强调可持续性和可用性的设计方向,培养系统性和循环性的设计思维,融入数字性和模拟性的教学理念,推行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实现“不可能”和创新设计。Bianca博士指出,在研究生教学过程中,必须超越本科教学的层次,体现出研究生阶段教学的专业性和深度。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叶玲红

主题:《守正创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的协同实践》

  叶玲红教授首先回顾了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建设历程,以及取得的各项荣誉和科研、教学成果。在具体的专业建设方面,她认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对技术能力、传播学的知识、文化修养乃至教学设施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如该专业便超前进行了数字化的课程模式改革,早在2006年便率先在课程中导入了三维虚拟表现、动态影像等课程。对于如何把综合性院校的专业建设做深做强,叶教授则从跨学科的资源整合、多层次的团队建设、多元化的育人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回应。最后她还以团队开发的盲用触觉识别系统回应了德育育人与设计结合的问题,认为德育与设计的结合应避开作秀而是将设计真正落在实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

林家阳

主题:《智能时代的设计教育》

  林家阳教授以“新文科”为背景,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艺术界对于艺术学科的理解,尤其是在“新文科”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设计类专业如何在学生的选拔制度上拉开与纯艺专业的距离,显示出设计专业的独特性,唯有正确认识设计学的学科特性和属性才有可能在“新文科”的建设中真正进行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林教授以台州地区的台绣为例,回顾了这一工艺自清末因商业氛围的改变而发生的深刻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享了国内外的一些运用新科技、新工艺的设计作品,由此认为“新文科”背景下的设计学发展必然需要跨学科的研究、运用与创新。此外,还需要注意与国外的合作与交流,唯有开明、开放才有可能完成“新文科”下设计学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同时,林教授强调,智能时代的教师队伍需要汇聚艺术与设计、技术与科学、商学、人文与传播的多方面人才,应用型大学需要构架合理产学模式,做好顶层设计。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表_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表2021

新学期开始啦!过去的一周孩子们都适应得如何?近日有家长、学生纷纷晒出了新学期课表一起来看看,你觉得哪几所学校最有亮点呢?上海中学

07-12

大学生性教育课程女生_大学生性教育知识普及和道德引导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素萍通讯员赵蕾吕安圣葛书予杭州六个大包含羞草性教育讲师、桃色Talk-助推青少年性教育项目负责人、数

07-12

大学课程日语_大学课程日语置换是什么意思

据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86所高校开设大学日语公共课程。2021年,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全国高校招生简章,开设大学日语公共课的高校新增

07-12

郑州大学课程重修_郑州大学课程重修规定

进入9月,全省各地各类学校开启线上教学。我省各高校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延迟开

07-12

大专和大学课程_大专的课程跟大学的课程一样吗

文/跳跳妈妈谈教育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通过这场考试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考上985、211大学,学习差的考上大

07-12

国外大学课程视频_国外大学在线课程

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好心仪的国际化学校后,在面临那么多种类的国际课程时,往往一头雾水,对课程内容一知半解,甚至不知道如何选择。现

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