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潘星教育网资源平台!
潘星教育网>成人高考>成考试题>正文

高起点成考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_成考语文往年真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2-11-03 07:45:44作者:潘星教育网阅读量:71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1年高三年级起点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社会公害”,同时作为丰富的再生资源,又可谓“摆错位置的财富”。为了使城市垃圾资源化,在处理前首先需要实施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才能完成。

  公众既是垃圾的制造者,也是垃圾污染的受害者,公众参与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重要意义。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支持和自觉参与,是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和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环保工作模式使居民认为保护环境的主要责任在政府。科学工作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一般居民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强,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淡漠。

  长期以来,公众养成了“简单方便”的垃圾混装习惯,虽然不乏一些对环保抱有热情的人,但也往往因在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要付出较高的经济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而不愿执行。随着宣传教育的深入,很多市民逐渐对垃圾分类投放有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不清楚或掌握不够准确,从而影响了垃圾分类收集的效果,久而久之,参与的热情也会逐渐削弱。

  民间环保组织有责任、有义务协助政府推动实施垃圾分类的政策和法规,但是大部分公益性环保组织仅限于做一些宣传教育的工作,缺乏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及管理的途径,环境保护志愿者发挥作用的渠道也不畅通。

  垃圾分类收集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当公众对环境政策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时,政府和企业也会积极响应,尽快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覆盖广泛的绿色环保网络。

  (取材于姜朝阳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可以更广泛地将废弃物转化为再利用资源,从而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减少污染治理投入和环境监管成本,更好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垃圾量正在以每年5%—10%的速度递增。采用科学的手段消纳这个极大的污染源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保护课题和社会经济课题。

  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前提。在我国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含有许多可再利用的物质,如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通过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可将之再利用,转化为商品,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成为环境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同时还可促进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有力地促进废弃物领域循环经济的发展。

  垃圾处理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必须在相关产业政策指导下发展,也要靠政府的投资及财税政策扶持。生产单位是实现垃圾减量化的主力军,也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施者和受益者。例如在产品包装上,生产单位应尽可能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并标注宣传环保理念及分类回收方式的字样,加强对消费者的环保教育,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可以向企业征收产品包装税,通过经济手段促进企业重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效率。

  (取材于赵雪梅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旧金山是美国第一个通过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的城市,强制性要求企业和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通过调控垃圾清运费来鼓励和督促居民减少生活垃圾。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市民如违反分类规定乱扔垃圾,就会被拘捕并处以巨额罚款。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通过立法对投放垃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是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必由之路。

  当前,“垃圾围城”已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虽然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投放表示理解和支持,但还没有养成习惯,实际践行度普遍较低,立法强制施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经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规。该《条例》明确了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规定对未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单位和个人可处以罚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处罚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明确垃圾分类是法定的职责,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该依法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从该《条例》施行三个多月的实践来看,垃圾分类对市民生活习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达到更好的效果,上海市通过党员示范引领、多渠道全覆盖宣传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准确地参与垃圾分类。同时,社区建立了居民垃圾分类档案,以实现生活垃圾投放可追踪溯源,责任落实到一户一家。

  垃圾分类正在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市步入对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行列中来。

  (取材于王薇等的相关文章)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垃圾是城市公害,但只要投放到了正确位置就会成为一笔可观的财富。

  B. 公众普遍欠缺环境意识,证明了过去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工作模式是错误的。

  C. 推进垃圾分类,必须通过立法手段迫使居民改变原有的习惯。

  D. 材料三最后一段用“必答题”为喻,凸显垃圾强制分类立法的范围更大。

  2.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在垃圾分类问题上城镇居民的责任大于农村居民。

  B. 材料二用数据表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的环境意识减弱了。

  C. 两则材料中关于“城市生活垃圾是有再生经济价值”的看法一致。

  D. 两则材料都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要依赖民间力量,减少行政干预。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废弃物处理领域深入引进循环经济管理理念”的好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可以更高效地处理废弃物 B. 可以杜绝城市污染

  C. 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D. 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4. 根据三则材料,概括推进垃圾分类的意义。

  5. 当前我国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需要公众、企业和政府分别做出哪些努力?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本小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建华在与老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老黄作交代,他也要反着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刘建华不满我们将其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

  B. “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蛊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

  C. 刘建华回家过年,说初十回来,初十那天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这些优秀品质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

  D. 小说赞美了刘建华这一类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他们的缺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群体的复杂情感。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

  B. 小说开篇对主角刘建华眼睛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其“亮”和“尖刻”,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为写下文他与我们发生冲突做了铺垫。

  C. 本文善于运用优美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

  D. 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

  8. 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 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处于窘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

  B. 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给他穿上粗布的衣服,用一辆运输用的大牛车把他送给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 季布四处躲避,惨况堪比伍员。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

  D. 季布名闻天下,曹丘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2)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14. 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书愤

  宋·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5.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B. 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 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

  D. 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16. 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说,到郊野去的人,只带一日之粮当天回来,肚子还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而去往千里之外的人,就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见到了徐公,先是仔细观察,感觉自己没有徐公美,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认定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

  (3)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________,它们处于冬眠静止状态,但是一旦阳光足够温暖,藻类就开始了春季复苏。雪衣藻________,成熟后会产生类胡萝卜素而变为红色,这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

  研究人员表示,近年南极温度升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便利条件,虽然雪衣藻本身没有危害,但是会降低雪反射的阳光量,从而________,而融雪速度的加快可能使得极地冰雪消融失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 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 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 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

  2. C

  3. B

  4. 培养个人文明,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和责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促进经济文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使企业全面获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社会文明,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让城市环境更优美。

  5. 公众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意识;愿意付出;提高对垃圾分类标准和方法的掌握水平;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企业方面:以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管理;提升加工处理废弃物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设备的发展水平,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方面:制定垃圾处理相关产业政策、投资及财税政策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扶持;通过立法和执法对垃圾投放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和约束;对全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

  6. B

  7. C

  8. 技术精湛,认真敬业。热爱生活,讲求条理。执拗狭隘,狡黠尖刻。

  9. 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在叙事中夹杂着“我”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表达“我”的看法。结尾的“纪念”印证了开头他给“我”的“尖刻”的感觉,使人物隐伏的性格变得清晰具体。

  10. C

  11. A

  12. B

  13. (1)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

  (2)由于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难道我对您的作用还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

  14. (1)刘邦听取了滕公的进言。(2)季布为项羽卖力,是尽了他的职分,是忠心的表现。(3)刘邦赦免季布,向天下显示胸怀宽广。(4)逼迫季布,会为敌国所用。

  15. D D项,“消极情绪”错误。尾联诗人虽年老体衰,但尚凭精意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不能说是消极情绪。

  16. 国家破碎,山河分裂,外族入侵,战祸惨烈,百姓遭殃;

  统治者昏庸,纵有宗父和岳飞那样的抗金名将,却未能顺应民意,收复失地;

  自己虽有报国的精神意志,却年老体衰,力不从心。

  17.(1)宿舂粮 三月聚粮 (2)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 (3)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18. D

  19. D

  20. 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

  21. A

  22. 示例:在寒冷的冬季 生长期呈绿色 加快融雪速度

  23.【立意】

  1.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

  2.强者如果滥用其强,最终也许会转为弱;

  3.弱者如果不断努力,久之也会变强;

  4.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当用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5.强弱变化或转化的关键是勤自锻炼,增益不能,而不是等待机缘。

  6.青年当自强,为国做栋梁。

  7.将青春梦汇聚成中国梦。

  8.追忆百年峥嵘,见证大国崛起。

  9.强弱相对,应合理转化。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2020成考高起点语文选择题_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卷

2022年高考于7日拉开帷幕。印刻时代记忆、承载个人体验的高考作文题依然备受瞩目。7日上午举行的高考语文考试共有7套试卷,其中教

07-23

15年成考高起点数学真题_成考高起点数学真题及答案

情况通报6月7日下午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网民发布数学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I卷部分试卷图片,被疑泄露试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07-23

政治专升本成考真题及答案_成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

07-23

成考专升本教育类真题_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

2020年河北省成考于10月25日顺利结束。今年全省报名33.3万人,较去年增加3.4万人,全省共设14个考区、291个考点、11864个考场。不得

07-23

成考在线刷题_成人本科考试刷题软件

很多考生想通过2022年成人高考来提升学历,相比大家都听说过成人高考考试其实并不难,但是想想大家都是上班族,复习时间少,除了自身的复

07-23

成考专升本法学真题答案_成人高考专升本法学真题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根据学员回忆整理,仅供参考哦!共9篇a​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