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潘星教育网资源平台!
潘星教育网>成人高考>成考试题>正文

成考语文客观题_成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7 05:22:43作者:潘星教育网阅读量:124

成考语文客观题

古代诗歌阅读

解题要求

  1.通读诗歌。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如果有注释),要务求全面。看清诗歌的体裁、题材,撷取题目中的关键词。

  2.看准要求。这类题目往往是从“理解”“分析”“鉴赏”的角度设题。但更重要的是看清选正确还是选错误,是一项还是几项,是不是有“最恰当”之类的词语。

  3.细品选项。诗歌鉴赏选择项的设置,往往按照诗歌内容上的先后,逐联设题。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对应的语句,留意命题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

  4.学会排除。诗歌选择项的错误设置也存在望文生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错置、断章取义等问题,以及选项之间比较而言孰优孰劣的问题。这些都要在准确、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巧妙排除,也可以带入原诗中,结合上下语句检验。

错误选项的设误方式(上)

方式一 错解词语意思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错项示例:第六句“空复情”的意思是满满的思念之情。

  错用分析:“空”的意思是徒劳地、白白地。

  判别技法: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方式二 错解诗句意思

  错项示例:《沙丘城下寄杜甫》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错用分析:三、四句只是写生活环境,句子理解有误。

  判别技法: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方式三 艺术手法辨析错误

池上早秋①

  白居易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②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③,何必更愁悲。

【注】①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②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年迈体衰。③过潘二十岁:潘安32岁鬓生白发,应是52岁知天命的年龄。

  错项示例: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错用分析:颈联“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错。应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本联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的沧桑之感,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判别技法:凡是有表达技巧的选项要特别关注,要慢读细读诗句,找到切实的依据,再作判断;切不可脱离诗句而只看选项,以免被命题人诱导而选错答案。

方式四 思想感情分析错误

  错项示例:《池上早秋》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错用分析:“在格调上颇为相似”错。本诗悲凉甚至悲苦,“何必”又添无奈;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赞颂秋天的美好,两者极为不同。

  判别技法: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方式五 忽视注释致误

  错项示例:《池上早秋》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了对中唐衰败的惋惜之情,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错用分析:忽视了注释中的“因病去职”“风干”,错解了作者的感情。诗人抒发的是“人生的黄昏将至,命运无法预料,内心忧苦”之情。

  判别技法: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

方式六 形象特点(景物气氛)概括不当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注】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错项示例: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漂流的秋色,构成清新明亮的意境。

  错用分析:意境特点“清新明亮”概括不当,应为“凄清孤寂”。

  判别技法: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体悟其特点或氛围;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

冷暖色调法判断客观题

例题展示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

刘长卿

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

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

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

唯余旧山路,惆怅枉帆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万事依然如旧,反衬岁月流逝之多,蕴含着强烈的伤感与无奈。

  B.“邑人”句通过写乡人对诗人头发已白的慨叹,表现诗人对年老的哀伤。

  C.“庭树”句借景抒情,借庭树萌生新枝之景,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之情。

  D.颈联写故人凋零,既阐发了首联的人生感慨,又为尾联抒情作了铺垫。

  15.本诗尾联与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6 分)

答案示例:

  刘长卿诗:①对自己年老的感伤; ,②对故见参落、相聚稀疏的惆怅。

  刘禹锡诗:①多年被贬、人出困顿的哀伤②不沉伦于生命困境的豁达乐观/对新事物蓬勃发展的喜悦。

一、方法解读

  据诗的标题可知,诗人遭贬后回至老家,经将要过虎丘时,即快要到家中时,很惆怅地写下了此作品。因此,“怅然”二字,已清晰地表明此诗歌情感的色调——冷。

  再据诗歌内容里的“岁月何”“怜白发”“相逢少”“不见多”“旧”“惆怅枉”等字眼,我们基本可确定此诗歌的感情色调为“冷色调”。

  因此,选项中凡是有“暖色调”的情感表达,均为错误陈述。

  据四个选项可知,只有C选项“豁达乐观之情”带有暖色调的特点,故第14题的答案选C项。

  解析:庭树”句为乐景写哀,以庭树的生机勃发反衬诗人的衰颓之态和衰老之悲。

二、解题思路

第一步:要看“诗歌标题”和“注释”,目的在于了解诗人的创作诗歌的背景和条件,以便于我们准确把控诗歌情感色调的总方向(即是冷还是暖)。

第二步:要看“诗歌内容”里的关键词,目的在于进一步确认诗歌情感色调属于哪个方向(即是冷还是暖),以及确认是否形成相互印证第一步的闭合环。

第三步:用上述两步判断出的色调系列,与各选项的情感色调系列进行比对,完全一致的为正确选项;选项中的色调系列只要有一个与之相反,即为错误陈述。

温馨提示:

  所谓情感的冷暖色调,是针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人本身的遭遇、性格特点而言的。

冷色调:诗人的人生不顺、悲、忧等,均属于冷;他人对诗人的不好的评价也可认为冷,如,选项中陈述了诗人的消极态度、低俗的观点、肤浅、表层化的观点,也均为冷。

暖色调:诗人的任何优点、观点、行为均为积极向上的,这即可认为是暖色调。当然,别人对他的相关高度评价、赞扬的陈述等,也是暖色调的体现。

  即便有冷暖色调交加的现象,那些在世俗、困境中,仍能够传达积极态度、深邃哲理的诗人,虽然有淡淡的点滴情绪,但诗歌的总体色调走向也可认为是暖色调。

三、运用范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①

  杨巨源

  两河②战罢万方清,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寒静,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地远家乡寄稀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③,诸侯不复更长征。

  【注】

  ①自玄宗后期重用宦官以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严重威胁到大唐帝国的稳定。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装度被宪宗任用为宰相,三年内平定了落镇割据,唐朝再次实现了统一。这首诗是观看平叛军队回来时的唱和之作。

  ②两河: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

  ③庙略:皇室宗庙的功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了“征人回”的背景,从“万方清”三字可见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B.颈联说战争结束了,部队回原驻地;筛旌寄回了家乡,和平已到来。

  C.尾联诗人以喜悦的心情歌颂平藩战争的丰功伟绩,总括全诗,深化主题。

  D.整首诗激越豪迈、雄浑悲凉,展现了征人的风采,给人雄健昂扬的感受。

解析:

  据注释①和③可知,此诗歌内容是陈述军队打了胜仗后,凯旋营地的盛况场面及士兵将士统治者轻松喜悦的的状态。

  据诗歌“标题”可知,作者又是“和”诗一篇,即肯定知道大胜仗,给朋友、给百姓、给统治者给国家民族的非凡积极意义,因此,此诗歌的感情色调为暖。

  再据“诗歌内容”的关键词:万方清、军回识旧营、晚天晴、闲部、寄稀旌、庙略等,可确定此诗歌的感情色调为暖。

  选项D有明显的冷色调词语“悲凉”,本诗情感色调为暖,故选D项。

  15.领联是怎样刻画征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示例:

  ①通过“立马”“望云”“射雕”等细节刻画(动作描写),凸显了征人矫健的身姿与昂扬的气概。

  ②以宁静的“秋塞”、傍晚晴丽的天空、秋水等美的意象,衬托征人美的形象。

  ③以点带面。通过个体征人形象的细致刻画,表现群体征人的精神面貌。

  一、练通题型——古代诗歌客观题八大挖掘点

  1、客观题考查点还是在“八大”方面:

  2、巧识客观选择题所设“陷阱”:

  常见的陷阱通常集中在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主题以及文化常识等几个要素上。设误类型:曲解诗意、意象不合、意境不合、情感不合、不明手法、主题不合等。

  命题方式

  设误角度

  应对策略

  命题人对全诗或是某一联、某一句所表现的形象、营造的意境作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形象、意境特点概括不当

  ①逐一比对

  见到试题中对形象、意境、语言、情感的分析以后,要把其分析分成不同的语意单位,一一与诗句对应着比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错误。涉及全诗的,还需要对全诗的内容作认真分析,以便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照。

  ②综合比较

  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排除法确定符合要求的答案。

  命题人从表达技巧角度对诗句或词语进行赏析,要求考生判断赏析是否正确

  表达技巧确认不准确和效果分析不当

  (词句理解)命题人把诗句意思或诗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说,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语言鉴赏不当

  (语言特点)命题人对诗歌语言特点作出解说,要求考生判断其正误

  命题人对全诗或诗的某一句、某一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出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情感分析不当

  挖掘点一 词句含意

  命题人把诗(词)句意思或诗(词)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说,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边练边悟1]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选项

  选项表述

  分 析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项错误。

  答案:C

  【白话诗歌】 画面上浩浩荡荡的长江水盈满双眼,苍苍茫茫的一片山是哪里的呢?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许多树木都显现出苍茫暮色,孤云自由飘浮不愿归来。此中蕴含佳句,但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传画中之意。

  【应对策略】 古诗词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挖掘点二 表现手法

  命题人从表现手法角度对诗(词)句或词语进行赏析,要求考生判断赏析是否正确。

  [边练边悟2] (2015·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醉 翁 操①

  苏 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3分)

  选项

  选项表述

  分 析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目已经明确是以声写声的手法,B项,“商声”“羽声”都是古代五音之一,不是以声写声。A项,是用“龙吟虎啸”的声音和“万籁百泉”的秋音来写觱篥声;C项,是用蜂声和蝉声来写琴声;D项,是用白玉的声音和黄莺的叫声来写琴声。

  答案:B

  【应对策略】 平时要熟练掌握诗歌中的写景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等,见到试题中对手法的分析以后,要把其分成不同的语意单位,一一与诗句对应比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错误。涉及全诗的,还需要对全诗的思想内容做认真分析,以便与选项的内容进行对照。

  挖掘点三 诗歌情感

  命题人对全诗(词)或诗(词)的某一句、某一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出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边练边悟3] (2014·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  )(4分)

  选项

  选项表述

  分 析

  A

  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

  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

  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

  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王象巽《游曲江》)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B项中“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意思是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处。往日风景幽胜的去处,如今只见处处长满苔藓,荒草淹没了亭台曲栏。此句化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E项中“文物尽”和“可儿坟”传达出了时移世迁、物是人非之慨。

  答案:BE

  【应对策略】 在把选项与原诗进行对照分析之时,一要注意诗句的陈述主体,看是否与选项所述一致;二要注意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意象,对其感情色彩进行深入感知,看与选项所述是否一致,特别是像2014年高考北京卷一类的题,更要注意选项中的诗句本身;三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看注释有怎样的提示。

  挖掘点四 语言特点

  命题人对诗歌语言特点做出解说,要求考生判断其正误。

  [边练边悟4] (上海卷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早 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注]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 觉:醒。

  下面对本诗的分析是否正确:________(2分)

  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

  解析:本题是从诗歌语言特点方面设题。本诗初读就不觉其难,它没有多少修辞,基本是直白之语,每句都语意显豁,可以说是“语言浅显平实”,而“鸟临窗语报天晴……新脱冬衣体乍轻”也确实清新自然,所以分析是正确的。

  答案:正确

  【白话诗歌】 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小狗在台阶上睡觉,知道大地已经变得潮湿,小鸟正在窗前不停鸣叫,仿佛在报告天晴的消息。昨天饮酒甚多,到今天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刚刚脱去了冬衣顿时令身体轻松爽快。睡醒后只觉得心境非常空明而没有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

  【应对策略】 诗歌的语言特点有多种,最常见的有这样几类:一、清新自然;二、朴素平实;三、生动形象;四、苍凉悲壮、沉郁顿挫。平时把每一种语言特点都总结出来,深入体会其内涵,解题时把诗从头读到尾,一句句看到底符合哪种特点,然后再判断选项是否正确。

  挖掘点五 诗歌意境

  命题人对全诗(词)或是某一句、某一联所营造的意境做出描述,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边练边悟5] (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注]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下面对本词的分析是否正确:________(2分)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解析:本题是从诗歌的意境方面设题。清晨,雪花飞舞,灯是“寒”灯,漏声“断绝”,月亮西沉,很明显,营造出的是清冷孤寂的氛围,所以分析正确。

  答案:正确

  【白话诗歌】 恍惚雪天的早晨,清亮的角声此起彼落回应。梦里我不知来到哪里,竟有这边关风情。骠勇的战马寂寂无声,看着像急流滚滚向前挺进。呵!不由我联想起那雄关大河的边地情景,想起金人占领着的雁门,还有那遥遥的青海边境!醒来在寒灯晃动的残夜里睁开眼睛,漏声停,晓月斜映着窗纸天色将明。万里外封王拜侯我还有自信,但现在谁能理解我的衷情?时间虽然无情地摧落了我的双鬓,但我那报国的雄心决不会死去!

  【应对策略】 找出诗句中出现的意象,分析其各自的特征,最后整合,整体感知营造的氛围,就能品味出诗歌意境。另外,熟记常见的意境特征: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凄、闲适恬淡、清幽明净、冷清幽静等。

  挖掘点六 艺术效果

  命题人对诗歌语言或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进行赏析评定,要求考生判断其正误。

  [边练边悟6] (北京卷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示 秬 秸[注]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 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下面对本诗的分析是否正确:________(2分)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解析:很明显本题是从诗歌的艺术效果方面设题。“歌”是卖饼儿捧着盘子走出家门长声叫卖的声音,从艺术效果来看,“歌一声”并非“生动形象”,也非“富于童趣”,所以分析错误。

  答案:错误

  【应对策略】 首先,结合注释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其次,熟知诗歌的语言风格;最后,掌握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三者结合看命题人对诗歌艺术效果的赏析评定是否正确。

  挖掘点七 诗歌常识

  命题人对诗歌有关常识进行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或者让考生做出选择。

  [边练边悟7] (2014·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镜 湖 女

  [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3分)

  选 项

  选项表述

  分 析

  A

  古体诗

  B

  近体诗

  C

  歌行

  D

  诗余

  解析:诗歌从体裁上看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章等。④曲,又称为词余。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很明显,本诗不属于“歌行”,也不属于“诗余”即“词”。而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本诗的颔联和颈联上下句词性明显不对,不能构成对仗,因此选择A项,也符合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灵活的特点。

  答案:A

  【应对策略】 了解诗歌发展历史,对其分类及其文体特征熟记于心,就能对试题中所涉及的诗歌常识迅速做出判断或者选择。

  挖掘点八 文学常识

  命题人对文学常识进行判断,要求考生判断正误,或者让考生做出选择。

  [边练边悟8] (2017·全国卷Ⅲ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

  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请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2分)

  《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解析: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且他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秦中吟》《卖炭翁》《琵琶行》等。可见此说法正确。

  答案:正确

  【应对策略】 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更重要的是注意识记方法。古今作家生活时代不同,从而形成纵向的联系;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又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又形成了横向的联系。将这些纵横联系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在脑中形成几条线或几个面,是一种快速而牢固的记忆方法。如果能据此自己动手制作几张图表,印象就更加深刻了。

  二、解题技法——“三步法”“五着眼”“一歌诀”快准解题

  (一)三步法

  第一步:审清题目明要求,细读选项画要点

  认真审读题干,弄清楚题目要求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选项的信息切分,信息点与四要素(内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相关艺术手法的对应。细读四个选项,对每个选项做信息切分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出的词语与四要素进行对应分析。

  第二步:运用知识做判断,对照诗句细分析

  (1)逐一比对。将选项与对应的诗句逐一比对,结合学过的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错误点。

  (2)综合比对。把选项与选项进行综合比对,根据排除法,确定对的选项或错的选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

  第三步:正选排除巧妙用,确保选项得满分

  对四个选项要有整体意识,比如在对D项做判断时,要联系A、B、C三项理解、判断;还要用好排除法。

  (二)五着眼

  着眼词语命题

  防止“望文生义”,如2017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阅读客观题第15题的C项

  着眼景物命题

  防止“错置时间、季节”,如2016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阅读客观题第15题的A项

  着眼句意命题

  防止“以偏概全”“表面肤浅”,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诗歌阅读客观题B项、D项

  着眼事件命题

  防止“张冠李戴”

  着眼手法命题

  防止“错置名称”,如2012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阅读客观题第10题①小题的C项

  (三)答题模式歌

  读懂诗歌是关键,主客变化不离宗。

  审清题目明要求,细读选项画要点。

  运用知识做判断,对照诗句细分析。

  正选排除巧妙用,确保选项得满分。

  [典例演示]

  (2020·长春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 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第一步:审清题目明要求,细读选项画要点

  第二步:运用知识做判断,对照诗句细分析

  第三步:正选排除巧妙用,确保选项得满分

  对应的诗歌内容

  分析推断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宴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这两句描写卫士的画戟排列如森林,内室满是燃香的芬芳,写出了刺史的尊贵和威严,结合后文“自惭”诗句来看,不是自夸,而是揭示“自惭”的原因

  D项“宠辱皆忘的态度”说法有误,“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闲适的情趣”分析错误。答案选D。如不能明确答案,可以运用排除法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虽然宴集逢雨,但因池阁清凉,风景如画,又因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这几句的意思是:海上忽然间起了风雨,池阁变得适意而清凉。烦热和疾病都已消散,更有嘉宾坐满在高堂。写出了宴会环境及自己久病初愈的欣喜轻松心情

  C.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结合注释,知道“理会”指通达事理,再结合“遣”“忘”等字词,基本就理解了这两句诗的内容:通晓自然之理能分辨是非,天性通达就物我两忘

  D.选章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通过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全诗内容

  “选章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相间”说法是对的,如“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是描写,“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是叙述,“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是抒情、议论。本诗表现了作者居安思困的襟怀

  [典例]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赵伯鱼(节选)

  韩 驹①

  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 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尝试解答] ________

  [解题思维]

  第一步:标注选项关键词,缩小思考范围(见选项)

  第二步:结合诗句细比对,点面结合细思考

  选项

  比对分析

  A项

  赵伯鱼早年就结识了高荷与黄庭坚两位诗人,并学习两人的诗,能熟背其诗,反映了赵伯鱼的勤奋好学,善于拜师学习(转益多师)。故该选项正确。

  B项

  韩驹为赵伯鱼写下此句,意在表达对赵伯鱼的嘉许,选项为“嘉许以及劝诫”,诗句中并没有劝诫之意。故该选项错误。

  C项

  “仆”是作者的自我谦称。“常倦谈”“殊未详”反映出作者谈论的内容不多,且比较粗略。故该选项正确。

  D项

  “学诗”“学禅”写出了作者把学习禅理与学诗作比喻,可见作者是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未……方”是作者对赵伯鱼学习的指导,在没有弄懂学问、知识、道理时,应该多方面去探求,去学习。“一朝……成章”,写出了学习应多多参悟、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然后才能熟能生巧、灵活运用。作者的这一说法,也反映了学习的普遍意义。故该选项正确。

  [跟踪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惠州改前韵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 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解析:选D。D项理解有误,词的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的分析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故选D。

  【白话诗歌】 春天过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纵然还有三分春色,那一分惆怅也无法免去。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

  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也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美丽的歌女斜靠在合江楼边。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

  2.(2020·广东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八声甘州 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吴文英①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②?幻苍崖云树,名娃③金屋,残霸④宫城。箭径酸风⑤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⑥,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⑦,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 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②长星:古星名。类似彗星,有长形光芒。③名娃:西施。④残霸:吴王夫差。⑤酸风:刺骨的寒风。⑥时靸双鸳响:相传吴王筑响廊,西施穿着木屐绕廊而行,发出响声。⑦五湖倦客:指范蠡。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前三句从空间入笔,描绘天空辽阔浩渺之景;从时间着笔,感慨不知何时青天坠落的长星幻化出灵岩山。

  B.“腻水染花腥”,写宫女的脂粉流入河水,使夹岸的花沾染了香味。“腻水”语出杜牧的“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C.吴王沉醉酒色,范蠡清醒身退,二者形成对比,隐含了对时政的讽喻,也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D.词人登临灵岩山,凭吊吴宫古迹。上片侧重对古迹的描写,下片转入对古事的评论,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慨。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表达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错,“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意思是假如吴王夫差不沉醉,范氏怎么能功成而遁归五湖,以垂钓游玩来庆祝吴的灭亡呢?诗人借此表达对荒淫误国者的痛恨。

  【白话诗歌】 极目远眺四方,缥缈的长空万里,云烟渺茫向四处飘散。不知是何年何月,青天坠下的长星,化成了这灵岩山。幻化出这座苍翠的山崖,云树葱茏,幻化出美人西施居住的金屋,春秋霸主吴王夫差的宫城。灵岩山前的采香径笔直如一支弓箭,凄冷秋风刺人眼睛。流水中漂流着当年美人用来化妆的脂粉,沾染得岸上的花朵都带了脂粉香味。耳边仿佛传来阵阵清脆的声响,不知是美人穿着木屐走在响廊的余音,还是风吹秋叶发出的飒飒的凄凉之声。

  深宫中吴王沉醉于酒色,以亡国亡身的悲剧留下让后人耻笑的话柄。只有头脑清醒的范蠡,功成身退,在太湖上垂钓。我想问苍茫的水波,到底是什么力量主宰着历史的兴衰盛亡?苍波也无法回答,默默无声。我的满头白发正是愁苦无奈的结果,而无情的群山,却依旧苍翠青青。江水浩瀚连接无垠的长空,我独自凭倚高栏鸟瞰远景,只见纷乱的几只乌鸦,在夕阳的余晖下落在凄凉的洲汀。我连声呼唤把酒取来,快快登上琴台,去观赏秋光与云霄齐平的美景。

  3.(2020·武汉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 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①

  刘克庄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②。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注】 ①王实之、郑伯昌,均是词人的好友。三人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因坚持正直操守而被罢职闲居家乡。淳祐八年三月,郑伯昌被征召至朝廷为官,他坚辞不起,改派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此词乃词人于送行时和王实之韵之作。②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之开篇气象宏大,词人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烘托友人此去风雨兼程的坚定以及离别之际惺惺相惜的依依离情。

  B.“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言明临行前词人对友人的信任与嘱托,嘱托友人拜访问讯位高权重之人以发挥自己的高才雄略,并实现济世的使命。

  C.“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描绘出自然界的诸多色彩,更表现了词人与友人闲居时期洒脱放浪的情趣,衬托出他们高洁的志向和行止。

  D.这首送别词一扫“彷徨歧路,儿女沾巾”的俗态,既洋溢着个人情谊,更歌颂了高尚的志向,寄托了宏大的抱负。

  解析:选B。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本词的内容和注释可知,词人并非“嘱托友人拜访问讯位高权重之人……使命”,而是托他去问候那些不受网罗的高士和才气豪放的诗坛奇杰。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和叮嘱以及对黑暗政治的批判与不满。

  【白话诗歌】 变幻莫测的雨和风,留不住江边匆匆行客。劳烦您捎个口信,问候那鸿雁般高翔的志士和海滨钓鳌的诗翁。千百年后人们会传诵我辈今朝的话语,诸君数人维系着国家民族的文化命脉。听见王郎这一曲动人的箫声,连无情的金石也凄然变容。

  在我洗净头发,沐浴阳光之处,怡山碧绿秀美;在我垂下钓丝的地方,无边的沧海白雾蒙蒙。别笑话我今日仕途坎坷,后世一定能理解我的直道而行。但愿诸君常相见,但愿诸君人长久。平生坚守操守,不应当轻易屈服。胸中的愤懑欲一吐为快又住口,怕隔墙有耳惊扰了邻居。

  4.(2020·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 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 ①此诗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钜收复西京洛阳的捷报而作。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②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皇帝陵墓在洛阳。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诗人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钜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人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传布,彰显出诗人的信心。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解析:选D。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D项中,“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错误,诗中并无此情感。

  【白话诗歌】 武钜将军虽白发苍苍但壮心犹在,收复西京的捷报昨夜传来。金人竟敢作永远占领中原的打算,岂知上天一日之内回心转意助我大宋。历代皇帝恩泽如雨露滋润万物般深厚,国家中兴大赦天下的诏令会如疾风迅雷般迅速传布。料想明年寒食节前往朝祭陵墓的使者,定会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为互联网整合,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您推荐

2020成考高起点语文选择题_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试卷

2022年高考于7日拉开帷幕。印刻时代记忆、承载个人体验的高考作文题依然备受瞩目。7日上午举行的高考语文考试共有7套试卷,其中教

07-23

15年成考高起点数学真题_成考高起点数学真题及答案

情况通报6月7日下午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网民发布数学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I卷部分试卷图片,被疑泄露试题。教育部教育考试院

07-23

政治专升本成考真题及答案_成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最早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

07-23

成考专升本教育类真题_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

2020年河北省成考于10月25日顺利结束。今年全省报名33.3万人,较去年增加3.4万人,全省共设14个考区、291个考点、11864个考场。不得

07-23

成考在线刷题_成人本科考试刷题软件

很多考生想通过2022年成人高考来提升学历,相比大家都听说过成人高考考试其实并不难,但是想想大家都是上班族,复习时间少,除了自身的复

07-23

成考专升本法学真题答案_成人高考专升本法学真题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根据学员回忆整理,仅供参考哦!共9篇a​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

07-23